黃 毅
(長江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場上不同角色籃球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的非衡補償效應分析研究
黃 毅
(長江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籃球運動各個位置對隊員的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心理能力和智能都有特別要求,這決定了其競技能力因素某些方面的薄弱、不足。補償效應是由高度發展的競技能力在一定范圍內對缺陷能力的彌補代償。從個體運動員用優勢能力對缺陷能力的補償、個體運動員對缺陷能力的加強訓練、全隊戰術補強法、不同位置隊員的互補不足等4個方面對場上不同角色籃球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的非衡補償效應進行了分析研究。
籃球運動員;競技能力;補償效應
運動員競技能力是指運動員的參賽能力,競技能力系統主要由不同表現形式和不同作用的體能、技能、戰術能力、運動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構成,并綜合地表現于專項競技的過程之中[1]。同樣,籃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也是由此5項構成要素組成。籃球運動各個位置對隊員的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心理能力和智能的特別要求,決定了其競技能力因素某些方面的薄弱、不足。下面,筆者將具體介紹不同角色籃球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的非衡特征。
籃球運動是一項由5名隊員對5名隊員在規定的場地上進行控制球權的爭奪并以投籃得分為目的的集體運動項目。球隊組成的5名隊員在場上有明確的位置打法,各司其職[2]。控球后衛是發動組織進攻及掌控全場信息的關鍵人物,判斷準確,冷靜觀察、速度快、運球技術嫻熟,靈活多變;得分后衛是后衛線上破壞力極強,具有強大的攻擊力,突破能力要強,能協助控球后位控制進攻的節奏;小前鋒具有靈活的移動能力、超強的運動素質,小前鋒一般還是全隊主要的得分手,擔任這個角色的球員往往手感特別好,同時協助中鋒保護好籃板球;大前鋒有居中策應的能力,能攻、助守應面面俱到,應具備良好的中距離跳投能力、判斷力、破壞力,也要協同中鋒保護好前后場籃板球;中鋒的主要活動范圍在禁區,所需的體型越高大越好,應具備爆發力、平衡力、彈跳力、耐沖擊力,中鋒最靠近籃圈,應是進攻的首選,對每次防守來說中鋒也是至關重要的,他們不但要防對方中鋒,還要補防,破壞其他人的投籃,并擔負搶籃板球的重任。
籃球運動各個位置對隊員的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心理能力和智能都有特別要求,這決定了其競技能力因素某些方面的薄弱、不足[3]。如組織后衛要求具有快速的運球技術、準確的判斷力和分配球的能力,具備這些素質的運動員身高就要求就比較矮,并且不能控球時間太長,以免發生失誤和延誤戰機。代表世界籃球水平的NBA各個球隊中控球后衛身高都是全隊最矮的,大都在1.8~1.95m,當他們突破到籃下時,面對的都是2m以上的高大中鋒,很難有出手投籃的機會,身高的限制在其競技能力各要素中就是缺陷能力;中鋒的位置競技能力要求是身體要強壯高大,爆發力要好,籃下腳步動作扎實、靈活,受到體型的限制,中鋒運球能力一般比較差,移動速度不快,籃下接球后不能做多余的運球動作,不然,容易被對手斷球。所以,不同位置的籃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結構是極不平衡的,位置需要帶來的利弊是兩方面并存的。那么,怎么樣才能既保持位置需要的競技能力同時又能發揮較高個人及全隊的競技水平,取得較好的比賽成績呢?這就要發揮競技能力的補償效應了。補償的程度是個人及球隊取得較高成績的關鍵因素。補償效應是由高度發展的競技能力在一定范圍內對缺陷能力的彌補代償。
2.1個體運動員用優勢能力對缺陷能力的補償
籃球運動員從選材開始就要依據不同位置的競技能力需要選擇相對能力強的選手,并在以后的訓練中強化所需競技能力,在場上充分發揮優勢能力,彌補競技能力中的不足環節和因素。如后衛線上的運動員要充分發揮快速的移動能力、嫻熟的運球技能、準確的判斷、分配球,沖擊對手的防守陣型、讓對手來不及回防、打擊對手猝不及防,以此來彌補控球后衛身高上的不足。
2.2個體運動員對缺陷能力的加強訓練,彌補一定的不足
現代運動的不斷發展,訓練的科學化、系統化、深入化,要求運動員擁有全面的競技能力和特色的競技技巧,所以每一個運動員都要刻苦訓練,在體能、技能、戰術意識、心理因素、運動思維能力各個方面都要加強訓練,不能留有明顯的能力缺陷,在薄弱的競技因素方面要特別加強訓練,彌補一定的不足。NBA超級巨星沙奎爾·奧尼爾是一名高大、強壯、爆發力十足的籃球中鋒,在籃球場上霸氣十足,籃下攻擊力、殺傷力非常強大。但他存在很大的技術缺陷—罰球命中率極低,對手在觀察到其技術缺陷后,屢屢采取砍鯊戰術,不讓他在籃下輕松扣籃得分,而是讓他站上罰球線。所以,每一名運動員都不能留給對手明顯的競技能力缺陷,要加強薄弱環節因素的訓練。
2.3全隊戰術補強法
籃球運動是集體運動項目,是整體作戰,場上5名隊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優勢互補,共同完成球隊的進攻、防守任務。防守中,由于隊友的移動慢、判斷失誤等而造成漏防、錯防時,要及時輪轉防守位置,幫助隊友加強防守,提高全隊整體防守實力,對于對手進攻能力強的選手,個人防不住時,同隊友要幫助協防,阻止其進攻。進攻中,身形高大的內線隊員要會利用身體幫助投籃命中率高的隊友擋拆,創造出好的投籃機會,提高命中率。充分利用基礎戰術配合,如策應配合、擋拆配合、傳切配合等等,通過全隊的戰術配合、整體發揮的優勢來彌補個人競技能力不足帶來的缺陷。
2.4不同位置隊員互補不足
現代籃球的發展導致籃球場上的位置關系越來越模糊,如果鋒線位置的隊員不僅在鋒線位置表現突出,還擁有清晰的判斷力、不錯的運球技術和到位的傳球技能,他可以作為控球后衛出現在1、2號位置,以此來彌補后衛線上隊員的不足,提高全隊整體作戰能力。同樣后衛線上的隊員如果擁有較高的空位投籃命中率,也可以利用隊友的掩護,提高出手次數,發揮其優勢。
1)籃球運動員從選材開始就要依據不同位置的競技能力需要選擇相對能力強的選手,并在以后的訓練中強化所需競技能力,在場上充分發揮優勢能力,彌補競技能力中的不足環節和因素。
2)每1名運動員都不能留給對手明顯的競技能力缺陷,要加強薄弱環節因素的訓練。
3)籃球運動是集體運動項目,是整體作戰,要通過全隊的戰術配合、整體發揮的優勢來彌補個人競技能力不足帶來的缺陷。
4)現代籃球的發展導致籃球場上的位置關系越來越模糊,要不同位置隊員互補不足。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2:106-108.
[2]孫民治.球類運動-籃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5.
[3]孫麗平.籃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與體能結構淺析[J].體育教學,2005(2):36-37.
[編輯] 洪云飛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12.051
G841
A
1673-1409(2012)12-N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