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芬
(西安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68)
交通擁堵是世界各國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或面臨的城市問題。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城市化水平空前加快,西方城市幾十年前發生的交通擁擠、住宅缺乏、就業困難、環境污染等城市問題己在我國頻現,其中大、中城市交通問題尤為突出。目前我國城市交通,無論從硬件建設、軟件建設,還是交通規劃、交通管理等方面都跟不上城市建設及經濟發展的步伐。交通擁堵問題己經成為許多城市必須面臨的嚴峻問題,對此,必須提出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措施,才能有效地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保證經濟建設的可持續增長。
西安作為文化旅游古城、學術交流中心,以及西北地區特大型交通樞紐城市,面臨著城市交通供給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長的矛盾,交通擁堵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對西安市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十分必要。
(1)交通擁堵的具體定義各國尚無統一標準,目前國內外對交通擁堵的定義標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a.美國芝加哥運輸部對道路交通擁擠的定義:30%或更大的5 min車道占有率對應的交通狀態。
b.美國德克薩斯運輸部交通擁擠的量化定義:當出行時間超過在小交通流量或者自由流的出行環境下正常發生的出行時間、產生較大延誤時的交通狀態,當這個延誤超過大眾能夠普遍接受的界限時,稱為不可接受的交通擁擠。
c.日本道路協會對城市高速公路交通擁擠的定義:以時速40 km/h以下低駛或反復停車、啟動的車列連續1 km以上并持續15 min以上的交通狀態。
d.我國公安部則對擁堵路口和擁堵路段分別給出了定義:車輛在無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車行到上受阻點且排隊長度超過250 m,或車輛在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綠燈顯示未通過路口的狀態定義為擁堵路口;擁堵路段則定義為車輛在車行道上受阻且排隊長度超過1km的狀態。
(2)筆者認為,對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應定義為以下幾種情況:
a.快速路以時速40 km/h以下低駛或反復停車;主干路、次干路以時速25 km/h以下低駛或反復停車。
b.車輛在正常行駛過程中,在原地排隊5 min以上(收費站情況除外)不前行。
c.在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車輛3次綠燈顯示未通過路口;行人及自行車2次綠燈顯示未通過路口。
截至2011年11月底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140萬veh,日掛牌新車為700 veh至800 veh,主要道路及區域通行能力飽和,市區交通擁堵日益嚴重,西安市的道路承載力正面臨嚴峻考驗。據調查顯示,70%的市民每天出門平均會堵30 min。
西安市現有城市道路服務水平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路網交通流整體處于一種不穩定狀態,各級道路平均車速普遍較低,車速呈下滑趨勢;主要路段高峰期持續時間延長,高峰期交通擁堵路段增多,嚴重影響了路網的運行效率。特別是三環路以內及二環路周邊區域,中心城區和繁華街區堵車現象尤為嚴重。
基于西安市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現狀分析,可從歷史層面、技術層面及管理層面對其擁堵原因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西安作為世界聞名古城、歷史文化旅游城市,不僅有世界八大奇跡之稱的秦始皇兵馬俑,城區內還分布有明城墻、鐘樓、鼓樓等諸多文物古跡及大明宮等文物遺址保護區。這一方面是古城西安的驕傲,但另一方面也成為西安市交通發展的主要瓶頸。如明城墻的城門洞,對城區交通特別是南北向交通造成了很大的阻斷或瓶頸,南門、北門、北大街、北關正街交通經常擁堵;大明宮遺址、漢長城遺址等占地面積較大的文物遺址保護區,造成周邊區域路網密度嚴重不足,斷頭路、瓶頸路長期存在,并影響了東西高架快速路的連通;東南片區,由于地形地貌起伏變化較大,造成東南三環周邊區域道路建設滯后,路網密度小,交通流過于集中而經常擁堵。
西安作為文化交流、經濟發展中心及西北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城市發展迅速的同時城鎮化水平也穩步加快,但其城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規劃、道路專項規劃、公交專項規劃等均未能滿足目前日益尖銳的交通供需矛盾,缺乏一定的適用性及超前性。如西安市各個開發區的建設,普遍重視各自開發區內部的道路建設,而忽略對外道路系統規劃與銜接。其中曲江新區、高新開發區較為典型;城市近、遠期規劃未能得到合理統籌與銜接,如二環路互通式立交偏少,快速路建設滯后,東、西三環平交路口過多影響行車速度及安全;南、北三環建設標準低,通行能力小,使南、北二環的交通壓力相對增大,南二環全天候有2/3時間處于交通飽和狀態;一些商業項目、娛樂中心等大型人流集散中心建設時,交通組織不合理,造成了周邊區域交通量驟增而擁堵,如曲江大唐不夜城、萬達廣場周邊等;因行政中心北遷后,又增大了南北向交通壓力,特別是北門至北大街,環城西路及環城南路,交通流經常處于飽和狀態。
隨著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近兩年呈現井噴式增加,2010年、2011年平均增幅為23%,政府部門目前尚未采取任何措施及計劃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停車場建設滯后,地下車庫的使用率偏低,導致大量路邊停車而產生瓶頸路段;同一區域內多個施工點同時開挖路面,造成車輛擁堵不暢,如電子城區域;2011年西安為了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在16條主干路上增設了公交專用道,在實際運行中交叉口左轉公交車輛、右轉社會車輛與直行車輛之間存在大量交織和沖突,造成交通不暢或排隊;交通管理設施如信號燈配時不合理、指路標志設置不合理、車道劃分不合理等,也是造成交通擁堵的重要潛在因素;駕駛員、行人交通意識淡薄,搶道、占道現象嚴重,也加劇了城市交通的擁堵程度。
一是打通斷頭路、瓶頸路,想方設法增加特殊區域的路網密度;二是對擁堵嚴重的主、次干路進行斷面拓寬改造,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如科技路、西灃路、西延路等道路;三是優化平面交叉口及立體交叉口,從交叉口渠化、掉頭車道設置、港灣式公交停靠站設置、標志標線設置、信號燈配時、隔離設施設置等方面進行綜合整治,提高整體路網的通行能力及安全性。
一是完善現有的公交優先政策,在主、次干路以上的道路上,盡量設置公交專用車道,同時改造相關的道路設施,設置港灣式停靠站,為公交的快速通行創造條件。
二是逐步引進容量大、速度快、準點率高、舒適性好的BRT快速公交系統,并加快地鐵軌道交通的建設,將軌道交通和BRT相結合,形成客運交通骨干網絡,提高市民的公交出行數量,減少小汽車出行總量。
三是重視規范標準制定,西安市交通擁堵還有一些原因是由于交通管理設施不完善造成的。可借鑒其他省市經驗,研究制定出適合西安市交通發展現狀的交通設施技術規范,在完善交通設施的同時也能夠降低交通擁堵程度。
一是選擇擁堵嚴重的區域如城墻內區域實行高峰期限號通行,或者錯時限號,將會有效分流擁堵區域車流,減少擁堵發生。
二是在有條件的區域推行單位停車場社會化,提高停車位使用率,減少路邊停車數量,緩解道路通行難問題。
三是提高城市中心區及繁華區停車收費,消減交通流過于集中的現象,實施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
四是立法規定同一時期內同一地區的道路施工開挖數量,避免道路同時施工造成區域大面積擁堵。
五是適當控制機動車增長速度,學習外地經驗機動車掛牌采用抽號或拍賣方式;改革汽車稅費制度,少開少交錢,多開多交錢。
六是重視新技術應用,采用先進的智能交通系統對交通進行誘導、控制與管理,提高全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及效率。
(1)加強城市交通綜合規劃,城市交通綜合規劃應與城市規劃同步進行。
重視未來路網規劃,尤其在當前大西安規劃的背景下,更應充分重視綜合交通規劃如公交專項規劃、停車專項規劃、交通樞紐規劃等,重視開發區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針對西安市路網、交通存在的問題進行規劃,通過規劃解決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二是規劃應具有可實施性,與西安市實際情況相吻合;三是避免城市拓展采用攤大餅的發展模式,提倡衛星城市、多中心城市發展模式,并持續執行下去;四是對新區建設如西咸新區進行土地利用與交通發展一體化規劃,科學調配城市結構和用地性質;五是重視城市交通摳紐規劃,特別是客運交通摳紐。地鐵建設的開始需要進行新的思考,應做好地鐵與地面交通的銜接配合,如地鐵與公交站、長途汽車站、出租車的換乘,地鐵之間的換乘,都要精心規劃;地鐵站周邊社會停車場、自行車停放等問題,也應統籌考慮;六是重視城市出入口道路規劃,保證城市內外交通的快速轉換通行。
(2)加快西安市快速路系統建設,為長距離大容量交通提供快速通道。
西安市的快速路系統規劃為“環狀加放射線”型,環狀線即指二環線、三環線。自2008年三環路建成后,中心城區與三環之間的交通量出現了快速增長,迫切需要建設一批快速路實現城市交通的快速集散。未來幾年,隨著關天經濟一體化、陜西西咸新區五個新城(總面積882 km2)的成立及建設,西安市交通形勢將更加嚴峻。城市快速路不僅能提高各開發區與西安主城區的交通可達性,還能從整體上提高城市路網服務水平,有利于發揮城市各級路網的交通功能。目前西安正在進行朱宏路、新安路、廣安路、北辰大道4條快速路的前期準備工作,這對完善西安市快速路系統具有重大意義,應盡快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3)加強交通文化建設,主要內容是培養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識和法制意識。建議將交通安全法編入中、小學及大學教材中,使交通安全法等有關法規真正深入人心,規范市民的交通行為,取得明顯成效。
(4)發揮西安市交通管理委員會作用。西安市交通管理委員會已于2010年11月成立。建議交通管委會組織專家定期召開會議,統一制定西安城市交通發展戰略,集中管理和指導城市交通建設,保證重大交通決策得到實施,有效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治理西安交通擁堵問題,目前已經涉及到規劃層面、管理層面、建設層面、技術層面及社會綜合層面。要有效解決西安市的交通擁堵問題,既要有近期的救急措施,還要有長遠考慮的根本性措施,既要從交通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又要緊密結合西安市交通發展的自身特點。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保障,群策群力,共同解決西安市的交通擁堵問題。
[1]陸化普.城市現代化交通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徐吉謙.交通工程總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王凈.我國城市交通擁堵的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