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顯紅,劉邦慧(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湖北 荊州 434020)
老年人低鈉性腦病25例分析
譚顯紅,劉邦慧(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湖北 荊州 434020)
目的:總結分析老年患者診治中伴發低鈉性腦病的臨床特點與治療。方法: 分析診斷為低鈉性腦病老年患者25例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以及治療方法。 結果: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癥狀以及意識障礙,查血鈉均偏低,予以補鈉治療,除1例患者因原發疾病死亡外,所有患者在血鈉恢復正常后1~2d上述癥狀消失。結論:老年患者因身體器官機能退化,出現低鈉血癥時容易表現出精神癥狀以及意識障礙,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對老年患者的診治中,發現有疲乏,癲癇,意識障礙以及精神癥狀時,應考慮低鈉血癥的存在。早期發現,合理治療能很大程度降低患者腦損傷程度。
低鈉性腦??;低鈉血癥;腦病;補鈉,老年人
低鈉性腦病是由于體內血鈉下降,導致腦功能受損。受低鈉血癥影響最明顯的靶器官是大腦,如未經及時診治以及不恰當的治療??蓪е虏豢赡嫘阅X功能損害[1]。老年人由于腦功能儲備能力差,對缺氧、腦細胞水腫耐受能力不強,一旦出現低鈉血癥,導致腦細胞內外滲透壓梯度發生改變,易產生嚴重精神癥狀或者意識障礙,導致診治的延誤?,F我們對在神經內科診治的25例低鈉性腦病老年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診治特點進行分析,以提高臨床醫生對老年人低鈉性腦病的認識。
1.1一般資料
在該組2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齡61~72歲,平均67歲。病程5~28d,平均16d。25例患者中,原發胃腸疾患5例,球麻痹6例,丘腦出血6例(血腫量小于15ml),蛛網膜下腔出血5例(入院神志清楚,無再發出血),結核性腦膜炎3例。
1.2臨床表現
表現為疲乏虛弱、惡心嘔吐患者5例;肌肉痙攣、肌張力增高患者4例;胡言亂語,幻聽幻視等精神癥狀患者3例;意識模糊,昏睡患者8例;昏迷患者5例。
1.3實驗室檢查及影響學檢查
11例腦出血患者行頭顱CT復查,未見血腫明顯擴大,水腫增加不明顯,余未見明顯異常改變;其余14例患者行頭顱MRI檢查除有腦白質變性外,余未見明顯異常病灶。血清鈉濃度在120~130mmol/L 有5例,110~119mmol/L 有14例,lt;110mmol/L 有6例。18例患者血清氯血清鉀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1.4治療及轉歸
所有患者均伴有相應的原發疾病,積極針對原發疾病治療,同時予以補鈉治療。補鈉公式:補充鈉鹽量(mmol)=[血清鈉正常值(mmol)-血鈉實測得值(mmol)]×0.6(女性0.5)×體質量(kg)。第1天給予缺鈉量的1/3~1/2,剩余量在2~3d內補充完。靜脈補充氯化鈉一般為0.9%生理鹽水,重癥低鈉血癥患者可以直接靜脈輸注3%氯化鈉液。上述患者中有15例留置鼻胃管,靜脈補充生理鈉鹽需求量同時予以3%氯化鈉液以15~20ml/h持續鼻飼泵泵入,10例患者予以靜脈補鈉治療,并間斷復查血鈉。經3~5d血鈉恢復正常,24例患者血鈉恢復正常后約1~2d天精神癥狀以及意識障礙恢復,1例患者血鈉恢復正常,因丘腦出血伴發各種嚴重并發癥死亡。
低鈉血癥是神經內科臨床常見的并發癥,癥狀可輕可重,與患者年齡、血鈉下降速度以及體內血鈉濃度有關,往往由各種疾病所誘發。體內鈉離子濃度正常為135~145mmol/L,小于135mmol/L稱為低鈉血癥,其中血鈉濃度120~130mmol/L為輕度低鈉,110~120mmoL/L為中度低鈉,小于110mmol/L為重度低鈉[2]。
血鈉是維持體內滲透壓最重要電解質,當短時間內血鈉濃度明顯下降,導致細胞外水分內移,可加重腦水腫,患者出現精神癥狀或者意識障礙等,稱謂低鈉性腦病。急性低鈉血癥常在48h內發生,常與醫源性相關,慢性低鈉血癥常見于老年女性患者。低鈉性腦病臨床表現不典型,常見的有厭食、惡心嘔吐 ,疲乏、肌肉痙攣,幻聽幻視以及行為異常,癲癇發作,意識模糊,昏睡甚至昏迷。誘發低鈉的主要因素有:①大量補液、脫水劑以及利尿劑的應用導致血鈉丟失或者被稀釋。②胃腸疾患或者球麻痹導致進食不足。③并發于嚴重內科疾患如嚴重心衰、腎衰竭以及肝硬化、以及肺心病等。④顱內病變導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癥(SIADH)或者腦耗鹽綜合癥(CSWS)[3]。本組中輕度低鈉者5例,中度低鈉者14例,重度低鈉者6例。有5例因惡心嘔吐進食差等胃腸疾患在當地診治,而忽略了電解質的檢查;11例腦出血患者可能存在稀釋性低鈉血癥。
補鈉方案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一般主張胃腸道補充,不能進食的患者可留置鼻胃管;重癥患者可靜脈補充高滲鹽水,需嚴格檢測血鈉濃度變化。24h血鈉提高速度控制在≤15mmol/L是安全的,如合并有肝臟疾病、低鉀血癥、營養不良等危險因素時,最初24h血鈉提升速度應控制在10mmol/L以內,為防止短時間血鈉升高過快,每小時血鈉上升不超過0.5mmol/L,否側由于滲透壓梯度改變過快容易導致腦橋髓鞘中央溶解綜合征。一般口服補鈉安全有效,可行口服鈉鹽膠囊(自制鹽粒膠囊,1g/粒),若患者留置有鼻胃管,可行3%氯化鈉液持續以15~20ml/h泵入,并定期復查血鈉。低鈉性腦損害常發生于老年人,女性多見。由于其臨床表現無特異性,老年患者出現輕度低鈉血癥時容易被原發疾患所掩蓋。該組患者中14例為顱內疾患,初始時以為是原發疾患加重了腦水腫,但復查血鈉過低。嚴重低鈉性腦病容易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腦炎等,因此在神經內科病房中出現頻率較高。其中有2例因胃腸疾患伴有低鈉誤診為腦炎而行腰椎穿刺術檢查結果正常。因此在對老年患者的診治中,發現有疲乏、癲癇、意識障礙以及精神癥狀時,應重視電解質的檢查或者復查,重癥患者應做到每日復查。早期發現,合理治療能很大程度降低患者腦損傷程度。
[1]宿英英. 危重癥神經疾病病例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54-467.
[2]俊英,郭雅聰,牛好敏.老年人低鈉性腦病32例臨床分析[J].臨床薈萃,2008,23(17):1240-1241.
[3]郭文蛟,于林偉,郭迎霞.急性腦梗死合并低鈉血癥121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10):70-71.
[編輯] 一 凡
R651.15
A
1673-1409(2012)05-R013-02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5.006
2012-02-27
譚顯紅(1979-),男,湖北公安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