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標準化研究院 宋棟國
技術標準是指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所制定的標準。技術標準戰略,是組織從自身的發展出發,利用技術標準的建立和推廣,在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中謀求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必須理解技術標準、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是技術標準戰略實施的基礎。發達國家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而我國則處于工業化中期,我國經濟正在融入全球經濟,因此,標準的國家化也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國際、國內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技術標準戰略是我國為應對加入世貿組織所實施的“人才、專利、標準”三大戰略之一。但是我國現有的技術標準整體性不強,科研工作與標準制定缺乏有機聯系,導致標準的實用性較差。目前,我國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仍然帶有計劃經濟色彩,各標準之間界限不清。現行的強制性標準中,20%不符合技術法規的要求,按符合WTO/TBT要求衡量,還存在著范圍過寬、內容和指標不合理、操作性差等缺陷。同時,我國對外貿易法規和技術標準的不完善,對國內消費者造成了損害。而且與外國對手競爭時,由于技術法規不完善,也經常使我國處于競爭的劣勢。總體來說,我國技術標準工作與市場和產業發展的需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標準更新速度慢。(2)技術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缺乏技術支持。(3)技術標準與產業競爭力和貿易發展的需求脫節,缺乏技術性貿易措施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4)科技成果快速轉換為技術標準有很多障礙:來自渠道的障礙,技術標準編制中的障礙,標準化中知識產權政策的障礙等。主要的原因是標準制定與技術研發相對脫節,標準戰略制定和實施力度不強,特別是高新技術標準化的組織管理相對落后,實施標準戰略的各個環節相對脫節。
技術是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知識發展而形成的各種工藝方法、操作方法與技能,其本質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技術,尤其高新技術是技術標準的實體,技術標準總是以一定的技術方案為基礎,沒有技術的標準不能稱之為技術標準。一般來說,成為標準的技術都是相應行業里先進的、規則的、平臺的技術,是經過充分論證的,對特定問題具有有效解決方案。但是成為標準的技術并不等同于最先進的技術,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并不見得比UNIX系統強,但是前者目前在國際上成了通用的標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由技術能力(硬件或有形部門)和組織能力(軟件或無形部門)2部分組成。標準化戰略實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為了自身的知識產權,大都采用把核心技術制定為專利的方法,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全球化是目前發展的趨勢。技術制定為標準是市場經濟中自然形成的產業自我發展的有效方法。當一項技術的行業利益或者產業利益高于單個企業利益的時候,制定標準就成為了必然。比如信息技術中的接口、網絡協議、以及通用的檢測技術等等。這種技術標準的制定會大大促進整個產業的整體發展,最終使單個企業也獲得發展。企業如果對于這種技術不采取標準化,那么其他競爭對手必定會把他們自己的技術作為標準,使得企業自身處于競爭的被動態勢。
一個企業的技術水平高低決定了該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一個企業除了應該做好自身的標準化以外,還有如何參與地方標準化、國家標準化、國際標準化這些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采用什么樣的標準化戰略對于企業自身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企業為了提高效率、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必須要在內部實行標準化。要求企業自身的設計、制造業務過程和產品達到簡單化、系列化、有序化、模塊化。
(2)企業借助標準化組織的力量,制定協會標準、地方標準、國家標準或者國際標準。同行業的大部分企業采用相同的通用技術標準,相同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應該采用相同的互換性標準,從而達到產業整體的效率,降低整體成本。
(3)具有壟斷地位的企業,通過自己的企業標準向外擴張,形成事實上的標準,達到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使得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向其靠攏。
(4)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要求的標準化,比如信息技術里面的網絡協議、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等。這些標準有政府規定的,也有社會推動形成的。這種標準對于企業來說也非常重要,因此就要制定綠色技術標準。
企業標準化戰略是指企業從自身的發展出發,利用標準化這一武器,在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中謀求利益最大化的方略。任何標準都是市場運作的結果,經過市場檢驗的標準才能成為真正的標準,而不是由某一家企業去主導標準的形成。通過市場競爭形成標準,是企業戰略的核心內容。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我國的產品標準逐漸向貿易型轉變,標準的市場性也應運而生。標準的市場性就是指標準的技術要求、技術水平對于市場需求的適應性和參與市場的競爭性。只有不斷地適應市場的需要,才能使標準處于領先和穩固的地位。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迅猛,如果標準三五年不變,就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形勢,尤其是在高技術領域更是如此。比如DVD的核心技術,當我國在2005年年初剛剛將新一代EVD標準正式批準為國家推薦性標準不久,上海信息家電行業協會就又確定,將其HVD技術作為該行業的聯合型企業標準。然而在國際市場上,日本新一代DVD生產的2個企業集團——藍光集團(以索尼、松下電器為主)和HD-DVD集團(以東芝、日本電氣公司為首)卻一改往日勢不兩立的競爭態勢而握手言和,擬共同開發第3種新一代數碼光盤技術,并力圖使之成為新一代DVD的世界標準。標準化的市場競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所謂“得標準者得天下”并非危言聳聽。
對于我國來說,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處于標準的守勢,僅僅要求適應而已,制定標準的立足點與觀念往往停留在“適應市場需求”方面,而沒有主動地去制定標準,這只能使我們的標準水平永遠地跟在市場需求的后面奔波而難以有突破和創新。標準的制定只有在符合市場需求的前提下著力于競爭和創新,才能在技術水平上保持領先并引導消費者潮流,使產品做到真正的“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從而立于不敗之地。由此可見,標準著力于市場競爭是標準戰略實施的關鍵,更是標準水平不斷提高的活力和源泉。
技術標準戰略的實施,將使我國的創新成果盡快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進而以反映我國技術的標準為基礎制定國際標準,支撐創新成果產業化。通過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我國不但要成為技術的引領者,還要成為規則的制定者,從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格局中爭取一個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