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毓貴(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連云港,222002)
病案改革的功效、難點及對策
董毓貴(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連云港,222002)
加快計算機在醫院檔案管理中的推廣應用,實現病歷“無紙化”,以電子文檔管理模式取代紙質病歷管理模式,提供超越紙質病歷的服務,不斷滿足醫療、管理的需求,推動病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醫院管理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是病案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醫院檔案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電子病歷存儲介質密度性高,一張光盤可容納30萬頁紙質病歷所存儲的信息,節省大量存放空間,簡化病歷的管理環節,保證全面、完整、準確、及時地獲得同病人病情相關的所有信息資料。
電子病歷在對患者的狀態進行診斷、治療,對患者病歷進行釋義、信息查詢等諸多方面,都較紙質病歷有優勢,都是巨大的技術進步。
電子病歷信息的處理環境是網絡,信息傳遞不受時空和載體傳遞的限制,徹底改變了紙質病歷記錄信息的單一性。任一患者的病歷信息既可以多人同時獲取,也可以在異地和不同醫院獲取。
紙質病歷查找和檢索困難,也讓醫生們越來越不愿意利用紙質病歷進行學術研究和探討,直接影響到病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醫學的發展。電子病歷書寫簡便,使醫生可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患者的診治和科研工作中。電子病歷格式統一,所載臨床術語日趨標準化,滿足了《醫療事故管理條例》病歷文書規范書寫的要求。以往存在的個別醫生書寫潦草的“天書病歷”問題也將徹底絕跡。
電子病歷有規范的結構,提高了病歷書寫的質量和規范性,減少了醫療差錯的發生。電子病歷在修改權限設置上也有嚴格規定,不會影響患者的知情權。電子病歷系統提供對患者匿名化處理的功能,以便在必要情況下保護患者健康狀況等隱私。電子病歷采用身份認證等信息安全技術手段,進一步增強了真實性、安全性和隱私性。
電子病歷包括傳統病歷的所有信息,能夠實現傳統病歷的全部功能,已經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范圍,是醫療信息化的必然產物,它的出現已不可逆轉。但是,電子病歷尚不符合法律對證據的基本要求。從證據學角度分析,電子病歷主要涉及形式合法性審查,還不能滿足生成、儲存、傳遞電文方法的可靠性、保存內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鑒別發件人方法的可靠性以及其它相關因素等法律要求,不能在法庭上作為鑒定的依據,沒有確定的法律地位。它所記載的文字沒有個人的字跡特征,無書寫墨跡的新舊之別,無文件形成過程中的稿本特征,沒有原稿概念,一旦被篡改,無法識別,是當前深化病案改革必須下大力氣破解的一道難題。
紙質檔案一旦形成,其制成材料紙張、字跡材料、字跡三者將永遠地結合在一起,最適宜檔案文獻的長期保存。紙質病歷的原始憑證特性,使它可以在法庭上作為司法鑒定的依據,能從技術上乃至法律角度嚴格保證患者病歷的真實性和實效性,并以其強有力的生命力承擔行使法律憑證作用的歷史使命。
醫生簽名是電子病歷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是推廣電子病歷的關鍵所在。電子病歷必須與電子簽名相匹配。參加2012年第五屆衛生法律論壇的專家建議,由第三方機構采用提供可信“時間戳”、“數字證書”認證方式,強化電子病歷的證據效力,是保障電子病歷在法律上真實有效性的可靠方法。但是電子病歷改革要邁過“法律憑證效用”這道門檻,還需經歷一段時間,因為電子簽名技術在醫療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還存在應用模式、方便性、代價等多方面的問題。有些醫院在病歷改革中還有思想障礙;有的醫院存在單純依靠信息部門推動電子病歷應用的情況;有的醫療管理部門和醫生希望能在引進電子簽名技術的同時,最好也能在電子病歷系統中為院方留下隨時可以修改病歷的“后門”,如果這樣做,電子病歷的價值便不復存在。領導不重視,電子病歷的發展肯定不能順暢,尤其到了電子簽名的重大關口,許多需要采取的重要措施沒有領導支持就落實不了。
在當前醫患矛盾上升的情況下,對電子病歷法律憑證作用的實現有了更為迫切的要求。電子簽名作為一種對電子病歷在法律上真實有效性保障的可靠辦法,也已經得到有關專家的高度肯定。即便如此,電子病歷的法律憑證作用依然沒有真正實現,紙質病歷的法律憑證作用依然難以替代,一旦出現醫療糾紛,患者往往對電子病歷及醫護人員機打簽名的合法性提出異議。因此,在未來一個時期內,兩種病歷相互兼容、并行發展的“雙套制”,仍有其合理性和客觀必要性。兩種病歷相互轉化過程中還有不少技術問題尚待深入研究。電子病歷不能完全替代紙質病歷,紙質病歷必然向電子病歷過渡,兩種病歷相互滲透、相互依存,同時歸檔保存的管理模式,被檔案界普遍認為融合了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各自的優勢,既可發揮高效存取、傳輸和檢索功能,又可用來驗證電子文件的真實性,保障電子文件法律憑證價值作用的實現。
建立完善的電子病歷應用管理制度、工作模式、運行機制及質量評估和持續改進體系,克服單純依賴信息部門推行電子病歷的做法。要提高電子病歷是一把手工程的認識,積極爭取醫院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把推廣應用電子病歷納入醫院重要議事日程。同時還要著力提升醫院檔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檔案人員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方法和服務手段,全面掌握檔案法律法規、各項業務規定及檔案工作的環節步驟,熟悉兩種檔案載體的管理方法,把檔案專業法規、政策、專業基本知識、計算機知識靈活運用于工作實際,努力推動電子病歷法律憑證作用的實現,促進病案改革工作的健康順利發展。
[1]譚嘯.電子病歷:醫院信息化建設的苦口良藥[J].計算機世界,2010,7,19:41~46。
[2]胡德容.上海力爭“電子病歷”試點一年達標[J].健康報管理周刊,2012,3,7:5。
[3]劉燕等.醫院電子病歷試用體會[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04,14(4):1~3。
[4]蘇曉軒.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并存時期檔案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J].遼寧大學學報,2001,1:30~32。
[5]史玉霜.淺議電子檔案的優越性及科學管理舉措[J].檔案與建設,2011,6(22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