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 舟
早在1939年10月,毛澤東在黨內刊物《共產黨人》寫了一篇很有名的發刊詞。他在這篇文章中回顧了黨走過的18年革命歷程,提出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制勝的“三個法寶”的著名論斷。共和國60多年來戰勝金融風暴也有“三大法寶”,這就是國家意志、宏觀調控和市場手段,無論是1949年的第一次金融風暴,還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運用這“三大法寶”攻堅克難,不僅用得與時俱進,而且用得越來越高明了。
新型城市化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發展的系統工程,核心是以人為本,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是轉型升級,原則是統籌兼顧,方向是和諧社會,動力是新型工業化,特征是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目的就是提升全體人民的幸福感。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主要就是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怎樣走新型城市化的發展道路,我們不僅要樹立低碳、生態、集約、智慧、包容、人本等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創新發展動力,更加注重優化發展空間,更加注重城鄉統籌發展,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而且還要有推進新型城市化的法寶。我認為,改革開放、文化引領、科學決策就是我們當前推進新型城市化的“三大法寶”。
以改革開放推進新型城市化。這是因為改革開放30多來,城市承載著的滄桑與變化告訴我們,城市發展遇到了一系列的“成長的煩惱”,傳統城市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推進新型城市化,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增創城市發展的體制新優勢,就是要通過形成一套具有強大動力、充滿活力和可持續競爭力的體制機制,構建新型城市化過程中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相互協調、良性互動的新格局。
以文化引領推進新型城市化。這是因為一座城市不僅可以文化論輸贏,而且還可以文化定未來,文化創新就是“未來的燈塔”。一座城市要做大做強,除了靠經濟、科技等硬實力外,最終還是要靠文化的力量,即由文化所彰顯出來的軟實力具有一種安近致遠的力量。所以我們說一座城市有什么樣的文化,就一定會有什么樣的歷史、現實與未來,推進新型城市化就一定要有強大的文化來支撐并伴隨著文化的繁榮。
以科學決策推進新型城市化。這是因為科學決策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而科學決策的形成是需要不斷完善的正確決策機制。特別是基于政策和輿論的公共需求、市場經濟多元利益格局的現實需求、大規模城市化對大策略大思維的未來需求,我們迫切需要“思想工廠”、“頭腦風暴”和“獨立思想的盒子”,也就是迫切需要思想庫、智囊團為新型城市化提供真正科學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