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禾
(常州工學院師范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性格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性格是指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比較穩定而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如剛強、懦弱、自信、樂觀、寡斷等。性格雖然隨著個體社會實踐的開展而逐步形成和發展,但又以個體生理素質為基礎。由于具體社會生活的不同,每個人的性格都有不同的特征,性格與個性心理特征,如興趣、能力等,是相互影響的,性格在其中起著核心作用。對于兒童來說,性格左右著他們興趣的發展方向,制約著他們能力的發展水平。
性格受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性格是可以塑造的。兒童良好性格及健全心理的形成,與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父母影響、社會風氣等因素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當前,動漫產業飛速發展,動漫產品層出不窮,對于動漫產品最大的受眾群——兒童來說,其性格的發展不由自主地受到了動漫產品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很多,但主要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動漫形象特征對兒童性格的影響,即兒童對動漫形象(尤其是人物)性格的模仿和復制;二是動漫文化特征對兒童性格的影響,即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動漫產品所體現出的文化差異影響了兒童性格發展的方向。
動漫形象(尤其是人物)的性格往往會給兒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出于兒童的年齡特點和他們對這些動漫形象的偏愛,兒童往往會模仿這些動漫形象的角色行為,并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地體現和反復演練。所謂模仿,是指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條件下,個體受到他人行為的影響,仿照他人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與之相同或相似的過程。從社會心理學的意義上來說,“模仿”一詞僅用于個體模仿或再現另一個體的行為和身體動作,它屬于一種心理過程,是有意或無意地對某種刺激作為類似反應的行為方式。兒童在模仿過程中,再現了他人的一些外部特征和行為方式,主要是語言、姿態、動作和行為。這些特征、行為方式、語言、姿態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合理的情緒傾向性[1]。
兒童對于動漫形象外部特征和行為方式的模仿,其實就是他們受到非控制的刺激引起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與社會生活中某些人的行為相類似。模仿的影響力,取決于榜樣的崇高威望和地位,也取決于榜樣行為的大眾化、新穎性和實用化的程度。動漫產品中的大部分角色形象是正面的,他們往往代表了正義、和平、公正和文明,兒童在模仿這些形象的特征和行為方式的同時,體驗到了合作、分享、團結、成功的快樂,這種雙向的刺激促使兒童模仿的興趣不斷增強。心理學研究認為,性格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它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呈螺旋式的反復上升的態勢。沒有模仿,就沒有兒童的成熟和進步。兒童在不斷模仿的過程中,逐漸將動漫形象中積極的行為特征內化成自己的一系列行為,形成一種樂觀、開朗、向上、善良的性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兒童接受和繼承了動漫形象正面化的性格特征。
與此同時,動漫形象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方式和外部特征也在深深地影響著兒童,阻礙了他們良好性格的塑造。尤其是在當今動漫產品多元化的時代,動漫產品層出不窮,動漫形象好壞不均,很多帶有暴力、色情、散漫、雙面甚至多面性格的動漫形象也被缺乏明確價值判斷能力的兒童所喜愛。一方面,由于兒童好奇心強、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他們極易受某些形象造型獨特、畫質精美華麗、音效引人入勝、內容卻空洞乏味的動漫產品所迷惑。尤其是一些日產動漫人物描繪老練,表現手法成熟,而內涵卻很空洞。如被兒童所熟知的《櫻桃小丸子》中的主角形象行為具有很大的煽動性,很多行為是不能被社會所認同的;再如所謂的日本經典動漫《圣斗士星矢》中的雙子座撒加這一形象,其性格具有很強的兩面性。對于缺乏明確價值判斷與足夠鑒賞能力的兒童來說,若長期接受此類動漫產品,將會對他們良好性格的塑造產生負面影響,甚至走向歧路。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的動漫產品至今未設置嚴格的分級制度,一些成人動漫、劣質動漫乘機傳播到了兒童中間,兒童從動漫產品中過早地接觸到了在他們這個年齡本不該接受的內容。令人奇怪的是,許多國內外的一些所謂動漫“大片”,不僅兒童喜歡,成人也都樂于和兒童一起欣賞,在成人的休閑與娛樂中,大大增加了兒童接觸不良動漫形象的機會,影響了兒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動漫文化特征是動漫產品的靈魂,任何動漫產品都會在不同程度上體現其民族文化特征。國內外的動漫產品在文化差異方面非常明顯,日本動漫文化在各方面都居世界領先水平,歐美國家依靠其先進的科技制作水平緊隨其后。而我國的動漫文化僅處于初級階段,與動漫強國的差距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提起動漫文化,很多人自然就會想到日本的宮崎峻,美國的夢工廠,而回想我們自己,最多也就是很早以前的《牧童》、《哪吒傳奇》、《小蝌蚪找媽媽》和近年來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等為數極少的幾部。中國當年的水墨動畫是世界一絕,但卻未能保持。缺乏創新、簡單模仿、一味說教,不僅讓我們的動漫產品沒了市場,更讓我們的動漫產品失去了應有的文化特征。
動漫文化特征的差異對兒童性格的影響是很大的,日、美兩國的動漫產品各自包含了多樣化的文化風格,又各具特色。我國的動漫產品更多地強調了集體主義的文化特點,而在資本主義國家則非常強調個人主義。強調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動漫產品對塑造兒童性格具有積極作用,它可以使兒童從小學會關心他人,體會到友好、信任、合作、幫助、分享的快樂,將個體發展融于集體發展之中。與此同時,集體主義價值觀對兒童性格的塑造也具有負面影響,他們喜歡選擇從眾,不愿意表現出自己過強的能力。而在個人價值優先的國外,個體利益超越集體利益。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其動漫作品中展現的自由與平等是最重要的特征,動漫形象善于展示自我能力,而權威意識很弱[2]。強調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動漫產品對兒童性格的影響十分明顯,這種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積極的方面主要是能促進兒童從小就形成較強的競爭意識和獨立意識;消極的方面則是容易養成兒童過于自信、主觀武斷等不良性格。
當然,我們也要一分為二地來看,國外動漫是兒童開拓視野、了解外來文化的一條捷徑。國外的動漫產品作為一種人文思想的表達形式,也在時時刻刻展示著異族的優秀思想文化,比如說日本動漫產品中強調的團隊精神,美國動漫產品中強調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等等,這對于兒童良好性格的塑造是很有利的[3]。但其中有一些充滿排外、暴力、色情、歧視等傾向的動漫產品,比如美國動漫中強調的“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這種思想往往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容易被缺乏辨別能力的兒童在無意中接受,滋生不良后果。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教育機構和家長能對這些外來動漫產品進行篩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不僅有部分國外動漫產品被列入了黑名單,更有一些國內動漫產品也被禁止傳播。
從2005年1月1日起,國家廣電總局正式實行優秀國產動畫片推薦播出辦法,至今已有200余部優秀國產動畫片獲得了推薦。這些動畫片內容較多地選擇了歷史題材、神話傳奇、寓言故事或童話故事。政府部門希望通過這些優秀的國產動漫來對少年兒童進行教育,培養他們堅強、勇敢、自信、善良等性格。但對于兒童來說,國外的動漫產品,尤其是動畫片和漫畫書,無論從思想內容、情節設計、人物造型、畫面質量上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這種差異使得兒童更愿意接受外來的動漫產品。
性格表現了人們對現實和周圍世界的態度,并表現在他的行為舉止中。它們的作用,既可以助人走向成功的彼岸,也可以將人推入失敗的深淵。人沒有完美無缺的性格,每個人的性格都有長處與短處,都反映著一個獨特的世界。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兒童良好性格的塑造產生了諸多影響,而業余時間的增多、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使兒童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多元化的動漫產品,這給他們性格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造成了兒童性格差異的擴大。優秀的動漫產品能塑造兒童良好的性格,培養他們開朗、活潑、自信、勇敢、獨立等品質;而劣質的和帶有顯著文化差異的動漫產品則對兒童良好性格的形成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黃藝.論模仿在性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08(12):116-117.
[2]何小清.中美價值觀差異對兒童性格形成的影響[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1):126-128.
[3]李三強.中美動畫文化精神之比較[J].電視研究,2007(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