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海峰 陜西工商職業學院 劉澤照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企業市場競爭優勢越來越取決于現代物流提供的速度、成本、服務以及效率。世界眾多老牌企業的發展歷程表明,企業強化競爭發展優勢需要對物流過程進行全面控制,特別是合理、有效地管理“逆向物流”,通過不斷改進企業經營資源整合過程的物流績效管理,提高運行效率,從而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創造更好的市場價值。
據工業與信息化部統計信息,2011年發達國家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規模預計可達1.8萬億美元,今后30年內,這一數字有望超過3萬億美元。其中,美國有5.6萬家相關企業,從業人員130萬左右,年產值2360億美元;日本的從業人員達1400萬,年產值約3500億美元。總體而言,國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起步早,逆向物流發展已達到較高水平。
目前,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已將逆向物流戰略作為強化自身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如諾基亞公司在墨爾本設立了一個亞太地區逆向物流中心,同時在周邊各國的首都或地區中心設有25個“客戶關懷中心”;Sun Microsystems擁有國際零部件翻修中心,來自亞洲或拉丁美洲的零件經過翻新,可以達到最新設計的要求;惠普和愛普生則生產可重復填充利用的打印機墨粉盒;伊士曼、柯達制造再生循環照相機……與此同時,專門從事逆向物流中某一環或幾環工作的公司也應運而生。美國的Genco公司利用自身的逆向物流網絡幫助制造商和零售商設立“返品處理中心”,并設立相當規模的再生工廠,把可整修后重新銷售的返品進行整修、包裝后重新融入正向物流銷售;Sims金屬處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廢舊金屬和電子廢料再生企業,專門從事廢舊金屬和電子廢料的購買,加工和銷售……
廢舊汽車構成中約有70%是金屬,屬可再生資源,其余的30%是塑料、纖維、木質、橡膠、玻璃、陶瓷等,這些材料由于處臵費用過高或再生材料的品質不及原材料,絕大部分被填埋而給環境造成極大危害。美國由于年報廢汽車量大,已基本形成了汽車產品從設計、生產、銷售到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環體系。目前,美國有15000多家廢舊汽車拆解公司,20000多家汽車部件再制造公司,它們能夠將有再利用價值的發動機、電機和其他零件拆卸翻新,重新出售。在美國,95%的廢舊汽車得以回收,每輛回收車上被再利用的零部件重量超過該車總重量的大約75%,廢舊汽車回收已成為一項年獲利達數十億美元的嶄新行業。
日本工業發達,廢鋼鐵資源循環利用管理領域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近十年來日本廢鋼回收總量中,65%~74%的社會廢鋼是由“廢鋼收集點”回收的,這樣的收集點約有1.8萬個。廢鋼收集后經分類,除去可直接供給鋼廠的,其余送“廢鋼加工處理業”的加工廠進行加工。這樣的加工處理廠約有1300處,屬于日本鐵源協會會員的約有902處,約占69.4%。日本鋼鐵再循環協會數據顯示,日本在1992年以后成為廢鋼的凈出口國,2010年出口647萬噸廢鋼,是全球僅次于美國的廢鋼出口國。中國則是日本廢鋼的第二大買家,占日本出口量的42%。
以德國為例,據德國廢物管理及再生利用協會(BVSE)介紹,目前德國每年的電子廢棄物約為200萬噸,年均增長率為3%~5%,其中電子廢棄物的60%~70%由市政當局公共廢物管理機構收集,30%由私人公司收集。德國電子廢棄物收集系統由4500個公共廢物管理機構設立的收集點,30000個商業收集點,以及l000個生產商提供的收集點組成。德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主要有Pro Return體系、ENE(歐洲生態網)、廢物管理公司體系和ERP(歐洲再生利用平臺)。處理工廠的技術水平很高,基本上依靠自動化機械設備和系統,處理過程中不產生廢水,針對處理中產生的少數廢氣則設計有專門的廢氣處理系統,確保達到環保排放標準。目前,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均采用與此類似的技術和工藝。
據工業與信息化部統計數據,目前我國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企業有5000多家,回收加工廠3000多家,從業人員達140多萬人,雖然在一些重點領域形成了較強產業規模(如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逆向物流總體發展依然存在較大劣勢和不足。
總體而言,我國企業大多關注正向物流的合理配臵、有效運作,對逆向物流的發展缺乏足夠認識,這主要表現在:回收責任意識淡薄,認為逆向物流不僅不能帶來經濟效益,還會造成資源和時間的浪費;缺乏逆向物流活動復雜性認識,不重視逆向物流管理,認為只要投入很少時間和精力就可以處理產品的逆向物流。企業對逆向物流的意識薄弱導致我國廢舊資源浪費嚴重,利用不足。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可回收利用而沒有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高達300多億元,每年大約有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廢紙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廢電池沒有被有效、無害地回收利用。
近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急劇增加,有相當數量的汽車已進入“老年期”。然而,有關廢舊汽車的回收利用卻發展滯后,具體表現在:首先,回收拆解企業數量少,廢舊汽車回收率低。我國目前正規的拆車企業約有1000多家,其中60%~70%的企業年拆解回收量不到100輛。由于回收拆解企業處理能力小,報廢汽車倒買倒賣的現象嚴重,大量應該報廢的機動車流入二手車市場或貧困地區。其次,環境污染嚴重。我國廢舊汽車回收的環保要求低,對拆解場地基本沒有要求,不易處理的材料如塑料、橡膠、廢油等隨意堆放、傾倒、燃燒,對于無價值的廢棄物仍采用掩埋的方式,嚴重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資源。再次,從業人員素質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汽車回收行業從業人員中,企業技術人員僅占從業人員總數的20%,其中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微乎其微。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廢鋼需求市場,廢鋼消費包括煉鋼、翻砂、鑄造、輕工、小五金、農具等多個領域,其中主要以煉鋼消耗為主。近年來,我國廢鋼供給總體呈穩步增長態勢,其中自產廢鋼和社會采購廢鋼資源供給也逐年增長,然而,總體而言我國平均廢鋼單耗水平仍然較低,若該指標能夠達到世界400千克/噸鋼~450千克/噸鋼水平,則我國的廢鋼鐵年消耗量預計將超過年2億噸的需求量,因而廢鋼循環利用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我國電子廢棄物種類多,數量大,且近年來急劇增加,然而,我國至今尚無現代意義上的大規模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生產線。目前,國內一些地區在市場力量推動下,自發形成了龐大的電子廢棄物再生利用的生產網絡。拆解處理商戶基于經濟利益的驅動,主要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利用簡單的拆解工具,對電子廢棄物產品中有價值的部分進行分類、拆解、處理,對無價值的部分(多為有毒有害物質)則不作處理和處臵。因此,這一生產網絡存在嚴重的環境和社會問題,與電子廢棄物資源化二次無害化循環利用理想目標存在很大距離。
近年來,我國已進入家電廢棄高峰期,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的年均報廢量達到500-600萬臺,而且未來還將持續增長。汽車報廢行業亦是如此,據相關部門預計,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5億輛,以6%的報廢率計算,報廢量至少為900萬輛;作為汽車工業最大的原材料,中國廢舊鋼鐵的生產更是急劇增加,國內對于高質量的廢舊鋼鐵需求也不斷增加,這同樣刺激有能力的企業進入逆向物流領域。逆向物流成功實施的關鍵在于企業管理層是否予以高度重視和戰略支持。客觀而言,由于逆向物流也需要經過運輸、加工、庫存和配送等環節,與企業傳統正向物流環節有交叉沖突之處,故多數企業只注重管理物流的正向部分,而對逆向部分的投入與革新卻很有限,當兩者發生對立時,往往會放棄逆向物流。在這一問題上企業領導者若不能從戰略高度提升新的認識,轉變觀念,很可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喪失巨大發展機遇。
逆向物流作為企業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原材料供應、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等多項環節,彼此之間相互聯系,共成一體。發展逆向物流,企業必須加強供應鏈上多環節合作與調配,換言之,必須從供應鏈整體價值增值范圍來構建統一的逆向物流系統。協同是為了企業內的各個職能部門,各個物流業務流程能夠服從于企業總目標,實現不同部門,不同層次,不同周期的計劃和運營體系的凝和效應。如采購、庫存、生產、銷售及財務間的協同;戰略,戰術,執行層次的協同等。順暢的工作流,信息流,合理的組織結構設計,動態的流程優化是實現企業供應鏈協同的有力保障。此外,還必須統一規劃正向物流與逆向物流,考慮雙向流動。例如,為了更好地實現整個船舶逆向物流供應鏈的協同,船舶生產企業要與相關零部件生產及再制造、報廢船舶回收拆解及材料再生企業密切合作,跟蹤國際先進技術,協力攻關,共同提高船舶產品及相關材料回收再利用率。
逆向物流涉及領域廣,產品物品多,回流的數量、品種、規格、處理方法等需要系統管理。此外在逆向物流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統一規劃考慮正向物流與逆向物流的雙向流動,這客觀上要求高效能的信息化系統作為基礎設施保障。國際上許多著名的大型企業,如施樂公司、通用汽車等都曾經通過大力加強投入,引進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系統,在逆向物流管理領域降低了由退貨等造成的資源損失率,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理想的信息系統應該強化價值鏈的整體功能,包括:信息流的集中協調;全物流管理-整合所有的運輸,訂單和制造系統;物流計劃和倉庫運作的序列變化;共享商務單元和國界之間的運輸資源;推動購買的杠桿作用和商業原件的標準化;內部信息轉化和接受新的商業流程;改善供求雙方關系以支持對電子數據交換進行投資等。
回收中心具有強大的分類、庫存調節功能,具有大規模運輸的優勢,從而幫助企業通過逆向物流管理得到收益。大型回收中心的建設可以將進入逆向流通的產品集中到處理中心,利用其專用設備以及專業人員使處理過程更加高效。同時,大型回收中心的設立還有利于回收中心技術的進步,發揮規模經濟對逆流物品進行專業化加工處理,有效緩解企業日益緊張的資源供給等問題。在逆向物流實施過程中,企業建立回收中心可采用三種形式:一是企業通過權衡自身的投入與產出比、技術水平、逆向物流的需求量等自行建設回收中心,為本企業服務;二是一些物流突出保障型企業如大型連鎖超市,依靠企業經濟實力及政府的扶持和財政投入,建立同類產品的回收中心,為本行業服務;三是同一地域的同一行業的企業,通過共同參股的形式建立回收中心。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業無力進行逆向物流系統的投資,缺乏從事逆向物流的專業、知識、技術和經驗,故由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逆向物流運作具有明顯優勢。作為第三方逆向物流(即逆向物流外包)企業,由于專門從事物流業務,因而專業化作業能力強,質量高。相較企業內部物流,第三方物流可以提供有針對性的倉儲、配送、運輸等服務,并根據客戶需要,對退貨產品進行高效搶救、處理。引入第三方物流可以使生產企業集中主業,發展核心競爭力,降低產品回收成本。
第三方物流因其所具有的專業化、規模化等優勢在分組擔企業風險、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加快物流產業的形成和再造等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在推進我國逆向物流的發展過程中必將發揮更加獨特的重要作用。▲
[1]Fleischmann M、Bloemhof Ruwaard JM、Dekker R,et al.Quantitative models for reverse logistics:A review[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103.No.1.pp.1-17.1997.
[2]DowlatshahiS.Developingatheory of reverse logistics[J].Interfaces?.Vol.30.No.3.pp.143-155.2000.
[3]孫秋菊.逆向物流在我國發展的障礙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06(9).
[4]魏潔;魏航.第三方逆向物流回收合作[J].系統管理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