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瑛
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日益惡化和藥物濫用,結核病疫情有逐漸抬頭的趨勢。卡介苗的預防效力已不能滿足臨床需要,采用DNA重組技術獲得卡介苗重組疫苗是目前疫苗研究的熱點[1]。我院探討了esat6、mpt64、ag85a、ag85b等4種卡介苗重組疫苗對結核病的預防效果,旨在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3年12月~2006年11月在我院進行卡介苗重組疫苗預防接種的兒童1285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4組,均采用肌內注射的給藥途徑進行接種。
A組兒童312例,年齡3個月~9歲,平均年齡為(5.28±1.35)歲;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52例。B組兒童315例,年齡4個月~10歲,平均年齡為(5.43±1.72)歲;其中男性162例,女性153例。C組兒童322例,年齡3.5個月~9歲,平均年齡為(5.37±1.42)歲;其中男性170例,女性152例。D組兒童336例,年齡4個月~9歲,平均年齡為(5.25±1.57)歲;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64例。
4組兒童從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兒童給予esat6-卡介苗重組疫苗;B組兒童給予mpt64-卡介苗重組疫苗;C組兒童給予ag85a-卡介苗重組疫苗;D組兒童給予ag85b-卡介苗重組疫苗[2]。隨訪5a,觀察4組兒童結核病發生率的差異。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期間,A組兒童中發生結核性腦膜炎3例、肺結核4例,結核病發生率為2.24%;B組兒童中發生結核性腦膜炎5例、肺結核9例,結核病發生率為4.45%;C組兒童中發生結核性腦膜炎6例、肺結核10例,結核病發生率為4.97%;D組兒童中發生結核性腦膜炎5例、肺結核11例,結核病發生率為4.76%。
以A組為對照組,B、C、D組兒童結核病發生率明顯較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表1 4組兒童結核病發生率比較[例(%)]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慢性傳染性疾病之一,我國是結核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結核病患病人數僅次于印度。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引起,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和系統,常見發病部位為肺,也可能累及腦、肝、腎、淋巴結等部位。結核病發生后,患者可產生體倦乏力、食欲不振、低熱盜汗等癥狀[3-4]。
卡介苗是一種用以預防兒童結核病的疫苗,接種后可使兒童對結核分枝桿菌產生特殊的抵抗力,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經過幾十年的臨床驗證,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將卡介苗列為計劃免疫必須接種的疫苗之一。
近年來,由于結核分枝桿菌的變異,卡介苗的預防效果已不太能適應臨床需要,新疫苗的研制勢在必行。卡介苗重組疫苗是采用基因重組技術將結核桿菌保護性抗原編碼基因克隆到卡介苗中,提高卡介苗對結核分枝桿菌的抵抗力,增強對結核病的預防作用。結核桿菌蛋白如esat6、mpt64、ag85a、ag85b等可誘導特異性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應答,將其編碼基因克隆到卡介苗中,產生重組疫苗。接種后發生初次感染,經巨噬細胞加工處理,將抗原信息傳遞給免疫活性細胞,形成致敏淋巴細胞。當機體再次遇到結核菌感染時,巨噬細胞和致敏淋巴細胞迅速激活,釋放淋巴因子,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5]。一般接種后8周內產生免疫力,免疫效果可維持3~4a。
本研究結果表明:esat6-卡介苗重組疫苗可有效預防結核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江載芳.實用小兒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51,343.
[2] 周文,李政錦,羅立軍,等.853例兒童卡介苗免疫效果評價及潛伏結核感染調查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0,2(6):563-564.
[3] 幸琳琳,解元元,朱朝敏.卡介苗接種預防兒童結核性腦膜炎回顧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9,24(6):469-470,473.
[4] 徐清華.卡介苗接種潛在危險因素分析及其防范[J].當代醫學,2009,15(36):159-160.
[5] 張靈霞,吳雪瓊,董恩軍.Esat6-卡介苗重組疫苗的構建免疫原性及抗結核作用的初步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0,3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