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第20屆東盟峰會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落下帷幕。請問,東盟是個怎樣的組織,由其衍生的合作機制還有哪些?
紹興讀者 芳芳
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為政府間、區域性、一般性的國家組織。目前東盟有10個成員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文萊、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總東盟最高決策機構為首腦會議,由東盟各國輪流擔任主席國,負責召集,每年兩次會議。東盟秘書處設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由東盟衍生的合作機制有如下幾種: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10+3”),是指東盟10國領導人與中國、日本、韓國3國領導人舉行的會議。與10+3并行的是東盟分別與中日韓領導人(10+1)會議,即三個10+1合作機制。在“10+3”、“10+1”合作機制下,每年均召開首腦會議、部長會議、高官會議和工作層會議。除了東盟10國與中日韓3國舉行每年機制化的“10+1”會議外,東盟還與其他域外國家展開不定期的“10+1”對話合作。▲ (段聰聰)
環球時報20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