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艘德國軍艦曾讓英國首相丘吉爾“魂牽夢縈”,它就是戰列艦“提爾皮茨”號。這艘納粹海軍最大的軍艦自打下水那天起,就成為丘吉爾的“心腹大患”,在他近乎偏執的命令下,英國海空軍不惜代價,在4年時間里鍥而不舍地發動幾十次攻擊,終于將它擊沉。最近,一本名為《目標“提爾皮茨”》的書在英國出版,向讀者講述了這段傳奇故事。
“‘提爾皮茨在哪兒?”
1939年4月1日,“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在德國北部的威廉港下水。它是“俾斯麥”級戰列艦的第二艘、 “俾斯麥”號軍艦的姊妹艦,以“德國海軍之父”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的名字命名。“提爾皮茨”號堪稱“海上巨無霸”:甲板有2個足球場那么大,艦上有2600名水兵,配備58門防空火炮。它的艦體由13英寸厚的裝甲保護,發動機艙和彈藥艙等重要部位的甲板厚度達到5英寸。無論是裝甲還是武備,它都要比對手高出一大截兒。希特勒親自出席了它的下水儀式,這艘軍艦對納粹的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先后當過海軍大臣、軍需大臣、陸軍大臣和空軍大臣的丘吉爾當然知道“提爾皮茨”號意味著什么。當時的海戰理論崇尚巨艦大炮,視戰列艦為海戰霸主,納粹海軍的“總設計師”、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就持這種觀點,他本來打算建造10艘戰列艦后再發動戰爭,但希特勒等不了那么久。丘吉爾對“提爾皮茨”的擔心很快被“俾斯麥”號的恐怖實力所證實。1941年5月,“俾斯麥”號第一次出海作戰,不到6分鐘就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最大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英國方面幾乎傾巢出動,派出“勝利”號、“皇家方舟”號航母為首的60余艘各型艦船,對“俾斯麥”號進行“圍毆”,終于將其擊沉。
丘吉爾一開始擔心“提爾皮茨”號部署后,會威脅連接英美的海上生命線。1942年初德國人將“提爾皮茨”號派駐挪威后,丘吉爾又擔心它會威脅盟國向蘇聯運送戰略物資,因此寢食難安,“必將除之而后快”。據說,在二戰期間,這位著名的首相因發布指令、激勵士氣、了解戰情制造了無數備忘錄,而其中最短的一個就是:“‘提爾皮茨在哪兒?”
不惜犧牲“500名飛行員和100架飛機”
“提爾皮茨”一日不除,丘吉爾一日不得安寧。他不停地催促空軍和海軍的將領們采取行動,并強調他愿意為此付出代價。他在寫給第一海軍大臣的信中說:“除掉這艘軍艦可以改變整個海上戰爭的面貌……即使犧牲100架飛機和500名飛行員也值得。”這個“追殺令”持續了4年,在1940年10月至1944年11月間,英軍以它為目標發動了24次空襲和海上襲擊,并創造出一些奇思妙想般的襲擊模式。
1940年10月,“提爾皮茨”號還在威廉港內調試時,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就對它發動打擊,但沒有造成什么損害。此后海軍和空軍多次出動轟炸機,但由于“提爾皮茨”號裝甲防護能力很強,納粹又布置了嚴密的干擾防范措施,都沒能傷到它的筋骨。1942年10月,英國皇家海軍訓練和部署了一種秘密武器——由人操控的魚雷,但海上惡劣的氣候使這一計劃以失敗告終。1943年9月,英國海軍出動最新研制的微型潛艇,成功穿透“提爾皮茨”號的嚴密防護網,在它下方放置大量炸藥。這次總算有些成效,巨大的爆炸讓“提爾皮茨”號嚴重受損,但幾個月后它又重新服役了。
1944年春夏約5個月的時間里,英國方面策劃了一系列行動,調動了大批戰艦、轟炸機,打算一勞永逸地解決“提爾皮茨”號,但均告失敗。比如海軍艦載機4月份對“提爾皮茨”號發動的大規模空襲,雖炸死122名德國水兵,但只傷到敵艦的皮毛。皇家海軍對“提爾皮茨”束手無策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實在沒有“稱手的兵器”。二戰初期英國海軍執行轟炸任務的主要是“劍魚”式魚雷轟炸機,它不但設計落后,裝備的炸彈也很不“給力”。
5噸半炸彈“送它上路”
到1944年秋天,英國皇家海軍已經對“提爾皮茨”號黔驢技窮了,這時皇家空軍全面接手。轟炸司令部司令阿瑟·哈里斯拍著胸脯說:“我的飛行員在業余時間就能把它炸沉!”為了使空襲更有效,皇家空軍第617中隊和第9中隊部署到蘇聯的一個空軍基地,在那里用改進的“蘭開斯特”轟炸機繼續打擊“提爾皮茨”號。他們先后實施了三次轟炸。1944年11月12日,30架轟炸機攜帶專門對付厚甲板的重達5.5噸的“高腳柜”超級炸彈再次出動,它們在挪威港口城市特羅姆瑟成功突襲,結果兩枚“高腳柜”直接命中“提爾皮茨”號軍艦的艦體,4枚在船體附近爆炸。“提爾皮茨”號終于被擊沉,它還把902名德國水兵帶入海底。
消息傳來時,丘吉爾正在巴黎的英國使館。他立刻給斯大林發了封電報:“讓我們一起歡慶吧!”他又給羅斯福寫信說:“除掉這個野獸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安慰。”盡管如此,“提爾皮茨”號還是書寫了一個傳奇:它以一己之力牽制了整個北海的皇家艦隊,以及英國2/5的戰略空軍力量。▲
環球時報20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