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韓國、英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陳一鳴 莽九晨 伍鐸克 青木
盡管中國中小學數字課本計劃還未開啟,但已有不少軟件公司已瞄準了中國數字化漢語教科書市場。未來中國的中小學生或許能卸下沉沉的書包,帶上輕便的電子書包去上學。而這樣的夢想在不少國家早已成為現實,近幾年來各國中小學紛紛啟動了數字化教科書計劃,雖然實施的過程是贊譽和批評聲音夾雜,但記者的總體感覺是利大于弊。
數字課本計劃紛紛上馬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今年3月29日召集蘋果、英特爾等公司討論具體方案,計劃未來5年在全美普及數字化課本。其實目前美國已有弗吉尼亞、佛羅里達等許多州的學區正在推行數字教科書,以加利福尼亞州的力度為大。自2009年秋季學年開始,加州首先在全州的高中開始淘汰紙質教科書,改為采用在線電子版的數學和理科教科書。2010年初,加州加大了推廣電子課本的力度,高等數學和一些社會科學科目也開始采用電子版教科書。
韓國政府早在2007年研究制定推廣數字教科書相關計劃,2010年部分中學的個別課程開始采用數字教科書授課,2011年韓國全國范圍內的小學、初中、高中正式推廣CD形式數字教科書。根據韓國政府制定的計劃,到2015年,韓國全國范圍內的學校都將完成相關設備更新,課程中將全部采用數字教科書授課。對于貧困家庭的學生,韓國政府將向其免費提供電腦。在推廣數字教科書的同時,韓國還將開發電子參考書、習題庫、電子詞典等輔助應用程序。
英國的數字化教科書實施更早。英國教育部在2004年就決定向英格蘭的學校撥款5000萬英鎊,在教室安裝一種叫做“互動白板”的新教學設備。這種“互動白板”2007年已在英格蘭不少小學課堂開始使用。互動白板可謂多才多藝:能充當投影機、電視、DVD播放機、電子照片冊。
德國也在推進數字化教學的步伐。早在6年前,德國就出現了課本數字化實驗項目,現在幾乎每個大中城市都有了這樣的項目。柏林弗里騰堡中學就是其中的一所。這所學校的學生是背著“電子書包”來的,里面裝的筆記本電腦、優盤等電子學習工具。一名學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家里沒有筆記本電腦的同學,可以向學校租用。
改變各國中小學課堂
在德國柏林弗里騰堡中學,老師們上課時在講臺上用電腦操作課件,學生們在課桌上用電腦與老師互動。學生電腦里都下載了數字教科書。與一般教科書不同,數字教科書還可活動,比如點擊一個詞語,可得到解釋。同時,可在電子書上劃線,做筆記等。學生電腦里還裝有各種學習軟件,比如必讀課外書、電子詞典等。一名叫尼克的學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從參加課本數字化的項目,他和同學更愛學習了。學生們放學時不用記下哪些家庭作業,因為老師已經將作業發送到學生的郵箱里。
記者了解到,這所學校有一個校園教學網絡。每天學生都要到網上學校注冊報到。每學期,學生還要在所學課程中報名,接受并完成作業,完成之后,老師會把作業完成情況反饋給學生。校園教學網絡里,還有博客、論壇和即時聊天等功能。老師和家長隨時互動交流。
在英國薩福克郡當地的城堡小學,教師們在過去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寫畫畫,而學生們則一筆一筆地抄寫。但現在這所學校用上了25臺“互動白板”,經過軟件使用培訓的教師只要按上幾個鍵,就可以把上課的內容拿出來,和學生們同步交流了。該小學的話劇教師斯蒂夫·波爾認為這個多媒體的教學工具很有用:“比起坐在桌子后面只能看著紙質課本來,學生可以在屏幕上做很多事,還可以把上面的物件搬來搬去。”
在韓國首爾的九一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坐在數字化教室里,學生人手一臺手提電腦。他們不停地在數字教科書和互聯網之間轉換。互聯網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幫助學生核對事實和展開調研。而老師變得更像教育過程中的“同伴”,講課的同時幫助學生在網上搜索,理解電子課本中的模擬畫面。
最大的優點是節省
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立圖書館寬大、明亮的閱讀大廳里,每天下午3時之后總能看到三三兩兩的中學生結伴前來,他們有的使用圖書館的電腦,有的自帶筆記本電腦或iPad。一名管理員告訴《環球時報》,自從加州公立學校2009年推廣電子課本后,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已習慣在網上學習、讀書或做作業。
據一些美國師生反映,電子課本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電子課本既可以在電腦上閱讀,也可以打印或下載,使用起來極為方便。其次,電子課本可以像紙質課本一樣劃重點、做筆記,而且可以隨時保持、修改文檔,比紙質教科書更便于使用。第三,使用電子課本,可以方便出版者隨時更新教科書,讓學生接觸最新的知識。第四,電子教材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不同,提供多個教材或習題版本,有利于學校開展個性化教學。據美國教育部全國訓練和仿真協會最近進行的研究顯示,數字化學習環境能夠將學生學習一個主題的時間減少至多80%。也調查顯示,93%的教師認為,電子白板是一種積極的學習工具。
不過,對于政府來說,推行數字教科書的最大好處恐怕在于節省教育經費。在美國,學生使用的教科書都是由學校免費提供,對于公立學校來說,教科書的購置費用是一筆龐大的支出。以加州為例,在推行數字教科書之前,加州政府采購教科書的經費一年要高達3.5億美元。推行電子課本后,一個擁有1萬名高中生的學區每年教科書經費可以減少200萬美元。
對于課本電子化項目,德國弗里騰堡中學一名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學生很感興趣,不僅缺課的學生少了,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增加了。生病的學生也可在家中獲得學習資料,不落課。”他還告訴記者,學校還將通過“云”技術,讓師生可以無線獲取各種資料。
英格蘭前首席學校檢察官吉姆·羅斯認為,通過數字化教育可以更好幫助提高孩子們的聽說能力。他說,通過他對一些學校進行的調查發現,很多孩子在開始小學教育時語言和社交能力都很差,而通過參與扮演不同角色的教育類電子游戲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表達和理解能力。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認為,數字化時代傳統的教科書和教學模式已顯得有些落伍,而數字教科書的內容豐富,更新時只需要通過網絡下載即可,避免了出版社重復印刷。另外,學生們可從“云計算”網絡獲取家庭作業,學生們甚至可在搭乘地鐵時用智能手機完成作業。
不如紙質課本“聽話”
對于推廣數字教科書韓國國內也有一些反對聲音。韓國《東亞日報》今年3月發表社論認為,韓國政府推廣數字教科書的計劃過于盲目,造成嚴重資源浪費。社論說,從2011年開始韓國向初中生和小學生同時發放紙質和數字教科書,但實際上學生們基本不用數字教科書,仍然習慣使用紙質教科書,結果造成高達380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79韓元)的浪費。而對數字教科書、參考書、習題庫等相關內容的開發費用就要用去政府預算2.2萬億韓元,具體效果卻無從得知。此外,韓國國內還有人指出,推廣數字教科書會使學生們沉迷于電腦游戲,并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不健康的信息,從而隨之出現社會問題和學生心理上的問題。
由于數字課本依賴網絡技術,所以也有美國加州的學生抱怨,有時網絡信號不好,使得課本變得“不聽話”,因此電子課本不像紙質課本那樣“忠實”。科技的不可靠往往也帶來了額外的負擔。在倫敦西部一家學校的教師伊麗莎白·貝克則對《環球時報》表示,互動白板對教授語言來說是個“非常好的互動工具”,但“事情往往不如意,你在互動白板上設計好教程可能遇到系統出問題,所以你要預先計劃好兩套方案,一套在紙上,一套在白板上。”她還表示,每塊互動白板花費3000英鎊,應該好好使用這筆錢來減少每班學生人數和增加額外的教師。
一些英國教育從業者們認為,將書本教育轉變為數字化教學模式未必是個明智的選擇。他們認為“兒童世界已經有太多電子產品,學校應該是個比較清靜地學習的地方,盡量遠離這些電子產品。”有教師舉例說,如果學生學習有關蜘蛛的課程,白板上將會有數以千計的蜘蛛圖片。“但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是走到外面,用手感受這個塵世。我們不應該讓他們來到學校就像到迪斯尼樂園一樣。”
德國青少年教育學家霍夫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無紙化課本是一次對書本的重塑,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它為未來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模式。不過,她也認為,現在要在德國全面展開,還有很大的障礙,除了經費外,還有電子課本的編撰,以及民眾的教育觀念等問題。▲
環球時報201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