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梅,吳志娟,楊祝梅
(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淮安 223300)
房間隔缺損(ASD)合并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PS)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復合畸形,主要病理生理變化是右心室的血液流出受阻,引起與PS狹窄程度呈比例的右心室壓力升高,肺動脈內壓力正常或下降,在右心室和肺動脈之間形成壓力階差;主要體征是肺動脈瓣區噴射性收縮期雜音、第二心音減弱或消失。經皮導管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是治療ASD的有效方法,手術成功率幾近100%[1];肺動脈瓣球囊成形術是治療PS的首選方法,即刻效果與長期預后良好[2]。2011年9月,本院心內科收治1例ASD合并重度PS患者,采用經皮導管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加肺動脈瓣球囊成形術治療,效果滿意,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患者,女,41歲。因心悸、心前區不適10年,于2011年9月8日入院。患者10年前無明顯誘因下覺心悸、心前區不適,活動后出現胸悶,休息可緩解,反復發作,不伴有氣喘,無黑朦,未予重視。2007年8月剖宮產后,自覺癥狀加重,性質同前,伴發心前區疼痛,呈陣發性,持續約5min,休息后稍緩解,疼痛放射至肩部,心臟彩超檢查顯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肺動脈瓣狹窄,給予硝酸甘油治療后癥狀明顯緩解。患者入院時心率60次/min,律齊,可聞及肺動脈瓣聽診區及胸骨左緣第2肋間收縮期雜音,呈噴射性,響亮而粗糙,強度4/6級,伴有震顫,第2心音分裂;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肺動脈瓣狹窄(重),肺動脈瓣稍厚,回聲增強,開放受限瓣環21mm,PG 70mmHg,肺動脈瓣上最大流速約418cm/s,房間隔中部回聲中斷約14mm。結合病史及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伴重度肺動脈瓣狹窄。患者病情復雜,取得知情同意后,入院后第3天行經皮肺動脈瓣球囊成形術+房間隔缺損封堵術,介入治療順利,治療時間65min。介入治療當天給予二代頭孢菌素預防感染,連續使用3d。介入治療后4d復查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顯示:符合房間隔缺損封堵+肺動脈瓣球囊成形術后改變,PG 33mmHg,肺動脈瓣上最大流速約287cm/s,肺動脈瓣環內徑18mm,房間隔中部見封堵器強回聲,房水平未見明顯殘余分流。介入治療后5d出院,未發生并發癥。
2.1 介入治療前護理
2.1.1 患者準備 詳細詢問病史,評估患者心率、心律、血壓、脈搏氧飽和度、足背動脈及股動脈搏動、體溫等,并做好記錄;完善各項輔助檢查;為預防血栓形成,治療前1d開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治療前4h禁食、禁水;常規備皮;做靜脈碘過敏試驗及抗生素皮試;進行適應性訓練,如咳嗽、吸氣、屏氣等;治療前晚上根據醫囑給予鎮靜劑。
2.1.2 設備準備 治療前檢查各種儀器性能(除顫儀、臨時起搏器、監護儀、吸痰器等急救器械),備好急救藥品、手術包及所需的介入材料,保證各種用品準確到位。
2.2 治療時護理 患者進入導管室后,協助患者仰臥于導管床上,建立靜脈通路,予吸氧、心電監護,觀察有無心律失常現象,如出現傳導阻滯、束支阻滯等,及時報告醫生;與患者交流,并給予安慰,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定時觀察并準確記錄心腔及大血管內壓力,以便對比介入治療前后心腔及大血管內壓力的變化,確定肺動脈瓣球囊成形術的效果;根據患者體重計算治療中肝素用量,股靜脈鞘插入后遵醫囑將肝素鈉稀釋后靜脈注射,避免治療中血栓形成。本病例治療過程未發生血栓形成。
2.3 治療后護理
2.3.1 體位與活動 治療后取平臥位,治療側肢體制動12h,局部沙袋壓迫6h,12h后在床上行下肢活動,24h后可下床活動。
2.3.2 生命體征與切口觀察 治療中的導管刺激以及封堵器的存在,易引起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一旦封堵器影響三尖瓣血流或壓迫甚至損傷房室傳導系統,會出現房室傳導阻滯或束支傳導阻滯。因此,給予心電監護,密切觀察呼吸、血壓、心率、心律、心電圖的變化,如患者出現面色蒼白、輕度呼吸困難可能與肺動脈瓣擴張后肺循環血量突然增大有關,給予低流量吸氧以緩解癥狀,并及時報告醫生;注意觀察切口局部有無滲血、腫脹、疼痛及肢端皮膚顏色、溫度有無異常,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警惕深靜脈血栓形成。本病例返回病房時主訴胸悶,給予氧氣吸入3h后癥狀緩解。
2.3.3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2.3.3.1 封堵器脫落 封堵器尚未妥善放置就釋放,容易移位、脫入左心或右心腔。治療后給予心電監護,密切觀察心率、心律及心電圖的變化,經常聽診心臟有無雜音,注意患者呼吸,若患者突發呼吸困難,經氧療處理不能緩解,并出現房性期前收縮、室性期前收縮等心律失常,考慮封堵器脫落可能[3],立即報告醫生,復查心臟彩超。本病例未發生封堵器脫落。
2.3.3.2 心律失常 過大封堵器置入易損傷竇房結及其鄰近區域,或者使竇房結動脈供血受阻,均可導致竇房結功能暫時性障礙,而封堵器對房室結的擠壓,或對房室結及其周圍組織摩擦造成暫時性水腫,則可導致房室結功能障礙或減退,多數患者因以上情況導致的心律失常可短時間內緩解,但也有持續數小時或數天。治療后床邊心電監護48h,密切觀察心律、心率變化(有無心率減慢、P波、QRS波脫漏發生),常規(預防性給藥)給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加入液體中靜脈滴注,可減低心肌損傷、抑制炎癥的發生,治療后連用3d,并結合治療后心電圖的情況,當出現心律失常時遵醫囑及時使用抗心律失常藥。本病例治療后未發生心律失常。
2.3.3.3 栓塞及出血 封堵傘將ASD封閉,傘面不像心內膜一樣光滑,血小板易在此處或動、靜脈穿刺內膜損傷處聚集、凝結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隨血流運行,堵塞血管可導致栓塞。介入治療后加強抗凝、抗血小板治療[4];密切觀察足背動脈搏動及下肢皮膚溫度、顏色的改變,注意患者有無咳嗽、氣促、紫紺等栓塞表現;為預防血栓形成,治療后當天口服阿司匹林150mg,以后每日口服100mg,連服6月;拔出股靜脈鞘管后壓迫止血,手法要科學合理,以能觸到足背動脈搏動又不出血為準;遵醫囑給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及時了解患者出凝血時間檢查結果,及時詢問患者的病情變化,以防抗凝過度引起牙齦、皮膚、胃黏膜出血,尤其應注意尿液、大便的顏色,以防泌尿道、消化道出血的發生。本病例治療后無栓塞及出血現象發生。
2.3.3.4 感染 由于封堵器的植入,可能會引起植入物所致的熱源反應,表現為寒顫、高熱,可予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山莨菪堿也是有效的治療藥物,可迅速緩解熱源反應,其機制是改善微循環,緩解組織低氧,同時有利于熱源的清除。介入治療感染所致體溫升高,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療。介入治療當日即遵醫囑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連用3d,期間觀察患者的體溫和血常規變化。本病例介入治療后體溫正常,無任何感染癥狀。
2.3.3.5 溶血 多是由于封堵器型號選擇不當或位置不合適,釋放后仍有殘余分流,血細胞遭受機械性破壞造成。嚴密觀察患者的血常規、腎功能及尿液顏色變化,一旦發生溶血,予激素、補堿等處理,保護腎功能,鼓勵患者多飲水、多排尿,隨著封堵器內形成血栓、心內膜內皮迅速增生覆蓋,能夠阻擋異常血流通過,消除溶血現象[5]。本病例治療后尿量及顏色正常。
2.3.4 飲食護理 治療后給予含豐富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少食多餐,保證充足營養,鼓勵患者治療后多飲水,以加快造影劑的排泄。鼓勵患者多吃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
2.3.5 出院指導 出院前,指導患者治療后2~3月避免劇烈活動和強體力勞動,防止封堵器脫落,遵醫囑服用阿司匹林6月;定期復查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注意觀察牙齦有無出血,以便隨時調整藥量;常規治療后1、3、6、12月按時復診,期間如有不適,隨時就診。
ASD和PS應用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痛苦少、不留瘢痕等優點,治療效果較好,但仍可能發生某些并發癥。護理重點為治療前做好患者評估及設備準備;治療中加強病情觀察,密切配合醫生操作;治療后重視患者的體位及活動指導,加強生命體征、切口及并發癥觀察及護理,同時做好飲食及出院指導,促進患者康復。
[1]呂桂玲,呂福周,王慶豐,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介入治療的護理48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4A):40-41.
[2]孔祥清.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97.
[3]朱玲鳳,項昌富,徐冰,等.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療巨大型房間隔缺損患者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8,7(6):425
[4]秦永文,陳金明,趙仙先.實用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11.
[5]孔祥清.膜部室間隔缺損的介入治療[J].海南醫學,2002,13(12):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