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鳳,曾 妃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9)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又稱間質性漿細胞肺炎,是由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引起的肺部非化膿性間質性炎癥,為一種呼吸系統嚴重的機會感染性疾病,易被漏診、漏治,病死率高[1,2]。主要發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特別是外周血CD4+細胞<200/μL的患者,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之一[3]。隨著糖皮質激素的廣泛應用、腫瘤放化療以及各種器官移植的開展,非AIDS免疫抑制患者PCP的發生率明顯升高[4]。2011年8月,本院中心監護室收治1例腎病綜合征使用糖皮質激素并發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經治療病情好轉后轉科,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患者,男,55歲,農民。因胸悶氣急2個月、加重4d,于2011年8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月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腎病綜合征、局灶性節段硬化性腎小球腎炎,一直服用激素,未治愈;入院前2月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胸悶氣急,活動后加重,無咳嗽咳痰,當地醫院診斷為間質性肺炎,予甲潑尼松針、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針、氟康唑針等治療,未見好轉,并漸惡化,急診轉入本院治療。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一直口服抗高血壓藥。入科檢查:體溫37.4℃,脈搏83次/min,血壓91/48mmHg,意識清楚,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在本院急診室),呼吸費力,30~36次/min,純氧吸入下脈搏氧飽和度(SpO2)<90%,兩肺呼吸音粗,可聞及痰鳴音,心音有力,心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軟,雙下肢水腫。輔助檢查:胸部X片顯示兩肺滲出性改變,胸腔積液,心影增大。入院診斷:間質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局灶性節段硬化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高血壓病(入院血壓低可能是因為存在感染性休克與氣管插管時使用鎮靜劑)。入院第5天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灌洗液培養卡氏肺孢子菌陽性,確診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予復方磺胺甲惡唑片2片(每片含磺胺甲惡唑400mg、甲氧芐啶80mg)鼻飼q 8h聯合卡泊芬凈針(首日70mg、以后50mg靜脈滴注,1次/d)、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針抗感染,繼續糖皮質激素(甲潑尼松針)治療,并予擴張支氣管、祛痰、營養支持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4d,患者病情漸趨平穩,氧合情況改善明顯,給予拔除氣管插管,改為間歇無創通氣序貫治療6d,病情繼續好轉,轉腎內科治療。
2.1 氣道管理 PCP主要特點是肺泡上皮產生炎癥,肺泡水腫,使換氣功能受阻,進行性呼吸困難和低氧血癥是PCP的主要臨床表現。因此,加強氣道濕化,按醫囑給予等滲鹽水濕化,呼吸機濕化罐溫度設定在35℃,要求達到痰液稀薄、能順利吸引出或咳出、氣管內無痰栓的效果,聽診氣管內無干鳴音或大量痰鳴音,呼吸道通暢,患者安靜,無煩躁、刺激性咳嗽等不適[5];嚴密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SO2等變化,根據醫囑及時送檢動脈血氣分析,注意氧分壓變化,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每隔2h翻身、扣背1次;評估患者雙肺呼吸音,聽診發現患者肺部痰鳴音明顯,且劇烈咳嗽,出現氣道高壓,及時給予吸痰,為防止低氧血癥的發生,吸痰前后給予100%氧氣吸入3min,在吸痰過程嚴密觀察患者呼吸、SpO2,SpO2<90%時,立即停止吸痰,純氧吸入片刻再進行吸痰。本病例因肺泡水腫、肺部彌散功能障礙、氧合情況較差,常規氣管內吸痰不能清除氣管深部痰液,為此實施多次纖維支氣管鏡下吸痰治療,每次吸痰時間15~20min。
2.2 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護理 入院時患者病原學診斷不明,且氣道分泌物多,主管醫生予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肺泡灌洗治療時灌洗液不宜過多,每隔2~3min注入液體20~30ml,每次盡可能吸盡灌洗液,邊吸邊鼓勵患者咳嗽,通過震動促進深部分泌物排出;灌洗液溫度適宜,一般在37℃左右,避免溫差引起患者頻繁咳嗽,影響操作;操作時負壓不宜過大,否則易造成支氣管黏膜損傷或管腔閉塞;灌洗時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SpO2、口唇紫紺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操作時應給患者高濃度氧氣吸入;灌洗液立即送往實驗室,行細菌培養、肺孢子菌檢測;灌洗結束后給予患者平臥或者患側臥位,一般需禁食、禁水2h,注意痰液及咳出物的性狀及有無胸悶、氣促等不適,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根據患者情況確定灌洗次數。本病例共灌洗3次,在行灌洗操作時,因患者頻繁咳嗽、躁動,予力月西針5mg靜脈注射,并予呼吸機純氧吸入,未出現明顯的SpO2下降情況,順利完成灌洗。
2.3 用藥護理 復方磺胺甲惡唑片是治療PCP的首選藥物,通過干擾卡氏肺孢子菌葉酸代謝起殺滅作用,但口服此藥時可出現不良反應如血尿、尿痛、尿閉、皮疹、藥物熱等,因此,用藥過程注意觀察,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卡泊芬凈是一種針對卡氏肺孢子菌的新型抗真菌藥,用藥時注意現用現配,嚴格單獨輸注,以保證藥效,用藥過程中按照醫囑控制輸液速度,及時觀察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發熱、惡心、嘔吐、轉氨酶升高及組胺樣反應)的發生。本病例未出現藥物不良反應。
2.4 保護性隔離 患者長期服用激素,抵抗力低下,極易感染,因此,對PCP患者要進行保護性隔離[6]。本科室將患者安置于單間病房隔離,此單間設有10萬級層流系統對空氣進行交換,地面及病室物品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2次/d,所有物品均做到專人專用,醫護人員嚴格執行手衛生及無菌操作,避免醫院感染的發生。
2.5 口腔護理 本病例長時間經口氣管插管,口腔黏膜出現破損、出血現象。責任護士每班評估口腔黏膜情況,氣管插管期間用等滲鹽水行口腔沖洗治療4次/d,出血處有污染時隨時清潔沖洗,口腔黏膜出血用凝膠海綿止血,拔除氣管插管以后口腔護理3~4次/d,未出現真菌感染。
2.6 心理護理 PCP患者病情進展快,特別是重度呼吸困難患者伴有瀕死感,易出現焦慮和恐懼,而焦慮和恐懼又是加重呼吸困難的因素之一[7]。本病例在清醒時存在進行性呼吸困難,并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住在ICU無家屬陪伴,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做每項操作前都和患者充分溝通,取得患者的認可和配合。
PCP是肺孢子菌引起的間質性肺炎,進行性呼吸困難和低氧血癥是主要臨床表現。護理重點是加強氣道護理、藥物不良反應觀察,采取有效的保護性隔離措施,做好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護理,注意口腔黏膜變化,加強口腔護理,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以緩解患者癥狀。
[1]李伯塤.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治療[J].醫藥導報,2003,22(1):24-25.
[2]戴曉東,崔昱,徐大剛.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病原、診斷和治療藥物[J].國外醫學:寄生蟲病分冊,2005,32(1):34-37.
[3]彭平,唐小平,胡中偉,等.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蟲肺炎107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4):637-639.
[4]耿嬌霞,吳鶯燕,葉益卿.腎移植術后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患者行無創通氣治療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0,9(8):691-692.
[5]竇芳.人工氣道濕化標準判定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4):217-218.
[6]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04.
[7]楊春燕.艾滋病臨床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4,10(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