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芳,沈小英,嚴忠慧,季愛琴
(湖州市中心醫院,浙江湖州 313000)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可有效改善心肌供血,是冠心病血運重建的主要手段。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患者行外科手術時,會增加冠狀動脈支架血栓形成的風險,同時支架植入后抗血小板治療也會增加外科手術出血的風險[1]。文獻報道[2],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90d內行非心臟外科手術死亡率為2.5%~21.4%,因此,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患者行外科手術,加強術后護理,防治并發癥,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外科對38例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患者行急腹癥手術,現將術后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齡49~84歲,平均69歲;均為冠狀動脈植入雷帕霉素藥物涂層支架,支架植入2周~3月;急腹癥: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6例,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膽石癥1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5例,腸梗阻5例,外傷致脾破裂2例;伴有糖尿病8例、高血壓病9例、心律失常5例,同時伴糖尿病、高血壓病3例;均在全麻下行闌尾切除術、膽囊切除術、潰瘍穿孔修補術、腸黏連松解術、脾切除術。
1.2 結果 術后發生出血2例、不穩定型心絞痛1例、切口感染1例,經治療及護理,均治愈出院。
2.1 生命體征觀察及護理
2.1.1 心律 持續心電監護,嚴密觀察心律變化,心電圖檢查1次/d,連續3d,注意監測室性早搏、房室傳導阻滯及ST段、T波、Q波等變化。本組1例患者術后第2天出現竇性心動過緩,心率48次/min,查血清鉀2.5mmol/L,遵醫囑深靜脈補鉀,濃度3.0g/L、輸入速度1g/h,2h后復查心率>60次/min,血清鉀3.8mmol/L;5例術前心律失?;颊咧?例術后頻發室性早搏8次/min以上,遵醫囑靜脈注射利多卡因針1mg/kg,2~3min注完,并予利多卡因稀釋液2~3mg/min微泵維持,2h后室性早搏<5次/min,2例患者發生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率168~188次/min,遵醫囑予5%葡萄糖注射液20ml+普羅帕酮針70mg緩慢靜脈注射,患者恢復竇性心律后,予普羅帕酮稀釋液0.7mg/min微泵推注維持6h,心率控制在74~92次/min。
2.1.2 血壓 血壓>140/90mmHg時會增加心肌耗氧和出血的風險,血壓<90/60mmHg會導致重要臟器灌注不足,甚至形成急性血栓。術后監測血壓,必要時建立持續有創血壓監測。本組15例患者血壓140~180/90~110mmHg,遵醫囑予硝酸甘油稀釋液自1μg/(kg·min)開始微泵推注維持,根據血壓調節速度,2.5h后血壓控制在130~140/80~90mmHg,其中12例術前有高血壓病患者,進食后繼續口服抗高血壓藥物治療。
2.1.3 體溫 體溫<36°C時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影響心肌供血,甚至導致血栓形成而發生心肌梗死;體溫>39°C時心率增快,會加重心臟負擔。本組8例患者術后早期體溫<36.0°C,用棉被保暖,2h后體溫恢復正常;2例患者術后3d出現高熱,體溫39.0~39.6°C,1例采取冰枕冰敷、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措施無效,遵醫囑予安乃近針肌內注射,3d后體溫恢復正常,另1例伴有切口感染,行膿液培養及藥敏試驗,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使用抗生素治療,保持切口清潔、干燥,6d后體溫恢復正常,23d后切口愈合。
2.1.4 呼吸 嚴密監測患者呼吸頻率、節律、深淺度及脈搏氧飽和度(SpO2)的變化;予吸氧,改善微循環,減輕心臟負荷;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松動,并予霧化吸入每天2次,利于痰液咳出;咳嗽、咳痰時,予半坐臥位,指導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時,用手按壓切口,減輕疼痛。本組3例患者術后2~3d出現咳嗽、痰量增多、排痰不暢,呼吸23~28次/min,SpO2下降,經抗炎、解痙、化痰治療及上述護理,SpO2恢復正常。
2.2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2.2.1 出血 因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后需要口服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抗凝,藥物效應徹底清除需5~10d[3],而急腹癥手術患者術前無停藥時間,術后易并發出血。監測生命體征、意識及皮膚黏膜情況,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量,監測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小板1次/d,如皮膚和黏膜出現淤血、淤斑,手術切口滲血,引流液量>100ml/h,血紅蛋白(Hb)下降幅度>20g/L,及時報告醫生。本組2例患者并發術后出血,其中1例脾切除術后6h,主訴心慌,測血壓96/60mmHg、脈搏106次/min,予半臥位時腹腔引流管引出暗紅色液體400ml,血小板計數50×109/L,Hb 70g/L,遵醫囑予血小板4U、全血400ml分2次靜脈輸注,8h后出血停止;1例胃穿孔修補術后48h,胃管內引出暗紅色液體120ml,遵醫囑予凝血酶粉3 000U加50ml冰等滲鹽水自胃管緩慢注入,12h后出血停止。
2.2.2 冠狀動脈血栓 外科手術時機體處于應激狀態,交感神經興奮、血液高凝、冠狀動脈痙攣[4],且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后早期支架尚未被內皮細胞覆蓋,容易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因此,密切觀察患者心電圖、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的動態變化,詢問患者有無心前區不適,及時發現心肌梗死;胃腸功能恢復后繼續口服抗凝藥治療。本組1例胃穿孔修補術患者,術后第2天出現胸骨中上段緊縮性疼痛,查心電圖ST段壓低,血清肌鈣蛋白T測定弱陽性,凝血功能檢查APTT小于對照值1.5倍,遵醫囑予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低分子肝素鈣0.1ml/kg每12h皮下注射1次,5min后胸痛緩解,3d后APTT介于對照值1.5~2.5倍之間,停用低分子肝素鈣。
2.3 血糖監測 麻醉、手術使患者血糖應激性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易發生血管再次堵塞導致心肌缺血[5,6]。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每小時監測血糖1次,連續3次,血糖穩定在6.0~11.0mmol/L后改每2h監測1次;術后3~5d內,糖類輸入量150~250g/d,予短效胰島素針稀釋液1U/ml靜脈注射,2~3ml/h微量泵維持,根據血糖監測的結果調整注入速度,用藥過程嚴密觀察患者有無頭昏、惡心、出汗、饑餓感等表現。本組11例糖尿病患者術后血糖6.7~18.6mmol/L,血、尿酮體檢查均正常,經上述方法處理12h后血糖控制在7.0~10.0mmol/L,無低血糖發生。
2.4 心理護理 患者因急診手術,擔心預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因此,全麻清醒后,即告知患者手術已完成,詢問其需求;根據患者和家屬的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的交流,解決存在的負性心理,增加患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同時,予鎮痛治療,減輕應激反應,保證患者休息,減少心肌耗氧量。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患者行急腹癥手術,可增加支架內血栓形成的風險,同時長期口服抗凝藥治療使開腹手術面臨更大的風險,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術后密切監測并維持生命體征、出凝血時間、電解質、血糖等各項指標穩定,做好患者心理護理,配合醫生正確處理抗凝與出血之間的矛盾,積極防治各種并發癥,從而提高手術成功率,促進患者康復。
[1]陳忠.冠狀動脈支架術后病人行腹部外科手術的策略[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2):112-114.
[2]Riddell JW,Chiche L,Plaud B,et al.Coronary stents and noncar-diac surgery[J].Circulation,2007,116(16):378-382.
[3]Chu MW,Wilson SR,Novick RJ,et al.Does clopidogrel increase bloodloss follow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Ann Thorac Surg,2004,78(5):1536-1541.
[4]Schouteno,Domburg RT,Bax JJ,et al.Noncardia sugery aftercoronary stenting:Early surgery and interruption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major adverse cardiacevents[J].JACC,2007,49(1):122-124.
[5]王鎏旒,孟蕾.1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心臟血管破裂手術后早期心功能監護[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44-45.
[6]李曉光.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營養支持及血糖監控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7,6(10):67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