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婷,虞占美,張 其
(諸暨市第三人民醫院,浙江諸暨 311825)
妊娠期及產褥期合并顱內靜脈竇血栓(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臨床上較為罕見,發病率為12/10萬[1],因其發病兇險,進展迅速,因此一旦發生,可引發較高的孕產婦病死率、致殘率。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婦產科收治孕產婦6 726例,發生CVST 7例,現將觀察及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例,年齡22~36歲,平均(27±5)歲;均經 MRV和DSA檢查確診,上矢狀竇血栓形成3例,橫竇血栓形成2例,乙狀竇血栓形成1例,橫竇及乙狀竇同時血栓形成1例;并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6例;入院至發病時間平均(6±10)d,發生于妊娠期2例、產褥期5例;住院期間發生6例,出院后(產后40d)發生1例;初產婦5例,經產婦2例;自然分娩2例,剖宮產5例。
1.2 臨床表現 頭痛6例,嘔吐5例,發熱4例,視盤水腫3例,癲癇發作2例,意識障礙1例,視力障礙3例,精神障礙2例,肢體癱瘓1例。
1.3 實驗室檢查 腰椎穿刺檢查示腦脊液壓力升高6例,腦脊液常規及生化檢測結果基本正常,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異常5例,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異常5例,血小板計數異常升高3例,D二聚體陽性4例,血紅蛋白<100g/L 6例,紅細胞壓積異常4例,5例患者血纖維蛋白原>4g/L。
1.4 結果 1例存留功能障礙,6例痊愈出院。
2.1 顱內壓增高的觀察與護理 CVST形成可以造成顱內靜脈系統部分或完全堵塞,引起顱內壓升高、腦缺血等改變。臨床表現可因起病急緩、血栓部位及病因而異,多數急性或亞急性起病,表現為頭痛、嘔吐、視力下降、肢體癱瘓、癲癇發作和意識障礙等。告知患者避免一切增加顱內壓的因素,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劇烈咳嗽,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為主,鼓勵患者多喝水,便秘、排尿困難時予通便藥物,保持大小便通暢;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變化及頭痛程度,以盡早發現腦疝;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抬高床頭15~30°,有利于顱內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使頭痛癥狀減輕;嚴格遵醫囑應用脫水劑,保證甘露醇的輸入速度,觀察用藥效果、不良反應[2];嘔吐患者頭偏向一側,以防誤吸,并觀察記錄嘔吐次數及嘔吐物性狀與量,注意保持液體進出量及電解質平衡。本組6例患者住院期間出現顱高壓癥狀,2例在妊娠期出現癲癇發作,4例在產后出現頭痛、嘔吐、譫妄、發熱、視力障礙等癥狀,均予對癥處理。
2.2 癲癇護理 CVST會引起腦靜脈回流障礙,受累的皮質部位及皮質下的白質可有充血、腫脹及出血等形成癲癇灶而引起癲癇發作。注意觀察發作前的先兆,如錯覺、幻覺、肌肉陣攣,一旦出現前驅癥狀,預示其可能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將出現癲癇,立即采取安全保護措施,避免墜床;床旁備開口器、舌鉗、壓舌板、牙墊,避免發作時發生咬舌以及舌根后墜造成呼吸道梗阻[3];遵醫囑使用抗癲癇藥,控制患者的癲癇癥狀,安靜環境更有利于防止癲癇發作;對出現精神異常患者加強看護,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患者自傷或傷及他人。本組2例出現癲癇發作,立即予安定鎮靜及抗癲癇藥物治療,解開衣領腰帶,頭偏向一側,預防分泌物堵塞呼吸道,處理后患者癲癇癥狀控制。
2.3 抗凝治療護理 抗凝治療是CVST治療原則之一,一旦確診需盡早進行[4]。本組患者確診CVST后立即予低分子肝素針皮下注射給藥,抗凝過程無出血并發癥發生。抗凝治療過程,護理人員掌握抗凝藥物劑量、不良反應及配伍禁忌;定期復查動脈血氣、INR及心電圖,監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全身皮膚及黏膜有無出血點和有無內臟出血征象、血尿、鼻出血、靜脈注射部位出血、顱內出血等并發癥[5];為患者留置靜脈導管,減少靜脈穿刺次數,注意延長靜脈穿刺部位的壓迫時間,防止穿刺部位皮下淤斑形成,盡可能減少肌內注射及動脈穿刺,避免身體各部被硬物碰撞,使用軟牙刷刷牙,預防牙齦出血。
2.4 高熱護理 高熱是CVST的典型表現之一,可能與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下降有關,可導致機體新陳代謝加快、耗氧量明顯增加,引起機體低氧,因此,降低體溫對患者的治療至關重要。本組4例體溫持續在39~40°C,采用冰帽、冰袋進行頭部降溫,每日早晚行溫水擦浴,囑患者多飲水、多進食水果,遵醫囑行藥物退熱,密切監測體溫變化,高熱期間減少家屬探視,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口唇干裂,做好床邊隔離,防止交叉感染,3~5d后體溫降至正常值范圍。
2.5 預防感染 營造舒適安靜的環境,保持室內通風良好,使空氣清新;由于產后身體虛弱,出汗多,及時擦浴,更換干凈衣褲,保持床單清潔干燥,避免呼吸道感染;每日觀察會陰部及腹部切口情況,做好切口護理,觀察惡露顏色、量及有無異味,會陰沖洗1次/d,及時更換會陰墊,避免切口感染;會陰部有切口患者,為避免臥床排尿時造成切口污染,給予留置導尿管,期間每日用等滲鹽水清潔尿道口2次,鼓勵患者多飲水,預防泌尿系感染;病情穩定后盡早進行功能鍛煉,避免長時間臥床并發其他并發癥。本組患者無尿路感染及皮膚感染發生。
2.6 心理護理 產后突發起病患者與孩子長時間分離導致其掛念孩子[6],擔心孩子不能適應人工喂養,擔心疾病不能完全治愈,擔心治愈后由于藥物影響母乳喂養,患者的負性情緒可影響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注意患者的心態,給予更多的關心照顧,將孩子的動態情況及時轉告患者;給予心理干預,幫助解決患者最關心的問題,盡量滿足其心理需求;鼓勵家屬在生活上關心、體貼患者,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本組2例患者出現精神障礙癥狀,表現為極度的焦慮、抑郁、情緒低落、自責、失眠、疲倦,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調整心態,增強了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妊娠及產褥期合并CVST是少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表現多樣。加強病情觀察,以早期發現CVST;做好抗凝溶栓治療護理及高熱、癲癇等癥狀護理,重視心理護理及感染的預防,以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
[1]Stam J.Thrombosis of the cerebral veins and sinuses[J].N Engl J Med,2005,352:1791-1798.
[2]劉曉春,洪霄飛.產褥期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7,6(5):319-320.
[3]孔祥玲,高秀霞,韓凌霄,等.圍生期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護理體會[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7,16(3):317.
[4]劉建輝,解旭東,任愛兵,等.抗凝聯合溶栓治療產后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J].中國綜合臨床,2010,26(9):997-999.
[5]王秋意.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14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3):226-228.
[6]韓艷.產褥期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27):2494-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