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麗,程時武,黎南中,陳寶玉
(解放軍第303醫院,廣西南寧 530021)
血清鉀濃度低于3.5mmol/L為低鉀血癥,最早的臨床表現為肌無力,一旦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難或窒息[1]。低鉀血癥需要長期、有效地監控和治療,甚至是終生治療,因此,低鉀血癥的家庭護理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疾病的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內分泌科對108例低鉀血癥患者出院后繼續進行家庭護理指導,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8例,男99例,女9例;年齡19~43歲,平均年齡29.7歲;主要表現為軟癱、四肢無力,少數患者伴有吞咽困難、表情淡漠、嗜睡等癥狀,入院時血鉀濃度1.6~2.9mmol/L;甲狀腺功能亢進56例,糖尿病30例,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3例,腎小管酸中毒7例,庫欣綜合征9例,原因不明3例;在治療基礎疾病同時予靜脈補充氯化鉀加口服補鉀等處理。
1.2 結果 93例經治療入院24h內癥狀緩解,10例入院72h內緩解,5例因病情復雜,治療1周后癥狀緩解。住院時間2~8d,平均4.3d。出院后隨訪6~46月,復查血鉀3.6~4.9mmol/L,所有病例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
出院前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指導,并發給書面資料,出院后負責電話隨訪。
2.1 飲食指導 通過食物補充機體所需的鉀元素安全、方便,是患者易接受的補鉀方式,對于恢復期及需長期補鉀患者是很好的輔助治療手段。指導患者多食含鉀豐富的食物[2],如香蕉、橙子、桃、菠菜、芹菜、海帶、紫菜、土豆、萵筍、洋蔥等。但需注意,根據引發低鉀血癥的原發病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低鉀血癥,要避免食用含碘高的食物,如紫菜、海帶等海產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引起的低鉀血癥,宜進低鈉高鉀飲食,避免食用腌菜、醬油,限制食用堿制作的饅頭、發酵粉制作的糕點和餅干以及含鈉豐富的蔬菜如空心菜、芹菜等;腹脹及便秘患者避免食用產氣過多的食物,如薯類、洋蔥等。本組患者出院時根據其所患原發病或并發癥給予個體化飲食指導,推薦5種以上適合其病情的富含鉀食物;出院后定期電話回訪,了解患者飲食補鉀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大部分患者能堅持每日食用2~3種富含鉀的食物。
2.2 日常生活管理指導 低鉀血癥可因患者受涼、劇烈運動、勞累、腹瀉、酗酒、飽餐等因素誘發,且發作有季節性,每年5~10月好發,可能與炎熱氣候有關[3]。因此,做好患者日常生活管理指導,發放圖文并茂的疾病教育手冊,向患者及家屬講授家庭護理要點,告知患者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根據自身病情及醫護人員的建議,選擇合適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等,避免劇烈運動,運動中如出汗較多應停止運動,及時擦干汗液,更換汗濕的衣服,并適量補充果汁或淡鹽水,不宜大量飲白開水,以免稀釋血液引起血鉀降低;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重體力勞動或勞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避免暴飲暴食,戒煙酒[4]。本組患者在出院后3月內均能按要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但3月后35%左右患者不能堅持戒煙酒、不能按時作息,通過醫務人員及家屬共同督促及鼓勵,逐步改正了不良生活習慣。
2.3 家庭支持指導
2.3.1 情感支持 低鉀血癥患者易出現焦慮、恐懼、自卑,缺乏信心,不愿參加活動。因此,教會家屬簡單的心理疏導方法,鼓勵家屬關心體貼患者;激勵患者采用積極的心理行為或改變應激的應對方式,幫助患者減輕恐懼和緊張心理,良好的家庭氛圍,細致的關懷,精心的照顧,能使患者的意志增強,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5]。
2.3.2 低鉀血癥發病應對 低鉀血癥患者常在睡眠中發病,因為在平臥狀態下,回心血量增加,隨之腎小球濾過率相應增加,鉀離子從尿液中排出增多,導致血鉀濃度下降。病情發作時由于活動受限,往往無法自救及求救。因此,患者不宜獨居,應與家屬或親人一起居住,并保證通訊設備暢通,以便及時向醫療機構求助;可在床旁放置鈴鐺或可發出聲響的物品,與家人事先溝通好求救訊號,以便在發病時方便向家人求助;家中備口服鉀溶液,發病時如無吞咽困難可在家人協助下先行服用。本組3例患者家在外地,因工作關系不能與家人同住,在醫護人員建議下與關系密切的朋友或同事同住,獲得了良好家庭支持;7例患者在晨起時發生四肢乏力、不能握拳,在家人幫助下口服補鉀后癥狀緩解。
2.4 復診指導 一些青壯年低鉀血癥患者往往缺乏治療依從性,癥狀緩解后便終止治療,容易導致疾病反復發作。按時復診能使醫護人員與患者面對面溝通,了解患者日常生活、行為是否符合治療要求,更重要的是通過復診監測血鉀濃度,及時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以便調整治療方案。因此,做好患者復診指導至關重要,要求出院后半年內每月復診1次,以后每3月復診1次;指導患者觀察病情方法,如有不適及時就診;設病友聯系卡,醫護人員按時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并督促患者按時來院復診,對患者既是一種心理安慰[6],又增加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7],從而提高了患者的遵醫行為和治療依從性。本組患者基本上都能按時復診。
低鉀血癥起病急,對癥處理后大部分患者能很快緩解,但由于病因復雜,需堅持長期、有效地治療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維持血鉀在正常的水平。做好飲食指導、日常生活管理指導、復診指導,加強家庭支持,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減少疾病反復發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1]吳在德.外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4.
[2]馬曉萍.藥源性低鉀血癥24例護理[J].內科,2008,3(4):651-652.
[3]朱高平,劉勝利.低鉀型周期性麻痹120例臨床分析[J].四川醫學,2003,24(2):216.
[4]宋玲.低鉀血癥的臨床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4):105-107.
[5]王敏,李淑芬,張琳娜,等.心理干預對低鉀血癥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0,26(6):712-713.
[6]施星芬,徐美英,蔣峰,等.家庭護理對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疼痛及心理健康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1,10(3):262-264.
[7]戴妙霞,張雪紅,項琳燕,等.回訪式健康教育在腦卒中出院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0,9(4):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