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植保植檢站
4.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實行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治虱防矮”為重點的防治策略。在做好藥劑拌種的基礎上,抓住水稻7葉期前這一關鍵時期,做好單季稻和雙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飛虱防治。對已發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田塊,根據田間發病程度分別采取不同的應急補救措施。①推行農業防治。選育抗病品種。注意避免種植本地區上年度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重發品種。推廣合理施肥,適當增施磷肥、鉀肥,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重發地區,應適當加大播種量,合理密植,或預留備用苗,以備水稻分蘗期田間發病時“掰蘗補苗”之需。推行集中育秧,統一病蟲防治管理,培育無病壯秧。②治虱防矮。拌種處理要求在種子催芽露白后用60%吡蟲啉種衣懸浮劑(高巧、優拌)有效成分6克,先與少量清水混勻,再均勻拌干種子3公斤(雜交稻)或干種子5公斤(常規稻),晾干4小時~10小時即可播種。要根據田間稻飛虱蟲情監測情況,適時進行秧苗期治虱防矮。經過上述藥劑拌種的,秧苗移栽前7天要施藥1次;沒有經過拌種的,要施藥2次。即秧苗2葉1心噴藥1次,第2次在拋栽前3天~5天,噴施“送嫁藥”,施藥時秧田附近雜草必須同時施藥。抓好本田期防治,把好再次傳毒關。對于中稻、晚稻,在移栽后約7天~10天,施防治白背飛虱藥劑1次,其后飛虱防治按照常規防治策略進行。合理選用農藥。大田防治飛虱應選用高效對口單劑,如吡蚜酮、高含量吡蟲啉、噻蟲嗪和噻嗪酮等藥劑,要用足藥劑量及藥液量,確保防治效果。要交替用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③適時采取應急補救措施。一是對發病秧田,要及時剔除病株。二是對大田分蘗期發病株,及時直接踩入泥中,然后從健叢中掰蘗補苗,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早發。三是對發病特別嚴重的丘塊,建議及時翻耕改種下茬水稻或其他作物。
5.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①強化農業防治措施。種植對稻瘟病、稻曲病抗性較好的品種,停止引進和推廣對稻瘟病、稻曲病嚴重感病的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實行健身栽培,避免過量和過遲施用氮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實行種子消毒技術,通過咪酰胺、強氯精浸種,預防稻瘟病等病害。②加強監測預報。根據品種布局、天氣變化、抗性和水稻生育期,及時做好稻瘟病、稻曲病病害動態和流行趨勢分析,發布病害流行預報和警報,及時指導防治。③適時選用對口藥劑防治。防治藥劑從湖南省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科學用藥品種(第一批)中選擇適合本地實際的好品種。紋枯病:重點在水稻分蘗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當病叢率達到20%時,選用高含量井岡霉素、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申嗪霉素、井·臘芽和噻呋酰胺等藥劑防治。稻瘟病:早稻和中稻秧田打好“送嫁藥”,分蘗期田間出現急性病斑或發病中心時實施藥劑防治,破口抽穗期施藥預防穗瘟。藥劑選用枯草芽孢桿菌、肟菌·戊唑醇、三環唑和稻瘟靈等。提倡使用高含量單劑農藥,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末期開展預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5天~7天施藥,如遇適宜發病天氣,7天后需要第2次施藥。選擇戊唑醇、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等持效期長、殺菌譜廣、安全、低毒的殺菌劑防治。
6.施藥技術 一是要使用先進的施藥器械,避免使用“跑、冒、滴、漏”嚴重的舊式噴藥器械。二是在水稻穗期防治稻飛虱時需分廂施藥,田間保留淺水層,加大藥液量。三是應避開高溫和強光照時段施藥。四是嚴格按照農藥的使用操作規程,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確保稻米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