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縣巖口鋪鎮人民政府(422106)高春奇
在新邵縣潭溪鎮大壩村,有個被人們稱為“野豬婚介所所長”的農民,5年來他飼養一群群野豬,還在村里為它們建起“別墅”,并將這個“別墅”當作野豬配種用的“野豬婚介所”。5年前他飼養的小野豬,如今已長成120公斤~130公斤重且子孫滿堂的“豬媽媽”、“豬奶奶”了。本性兇悍的野豬,變成了溫馴可愛、全身皆是寶的寶物,好奇者和求購者絡繹不絕。
“野豬婚介所所長”名叫劉虎德,別看他只有25歲的年紀,對野豬的了解可是十分老道,“野豬不挑食,喂青草、麩皮、油渣就行,肉質細嫩鮮美,高蛋白、低脂肪,在市場上備受青睞,每公斤能賣到50元~60元,野豬膽、腳、毛藥用價值高,野豬膽每個可賣500元左右,野豬腳(4只)可賣100元,野豬毛每頭可賣200元以上。1頭重130公斤~150公斤的野豬,可賣到6600多元,效益極為可觀。”
談起從業經歷,劉虎德打開了話匣子。2006年高中畢業的他,參加了縣里組織的在湖南農業大學舉辦的養殖培訓班,敏銳地認識到養野豬很有市場前景。說干就干,2006年年底,在建好豬舍以后,19歲的他帶上父親資助的2萬元從郴州買回了10頭野豬子、1頭種母野豬和1頭種公野豬。眾所周知,野豬是一種很兇猛的動物,為了讓野豬聽命令,摸清飼養野豬和土豬的區別,劉虎德不得不經常與它們親密接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把野豬當朋友,慢慢地,野豬也同他親密起來,看見他,這些兇猛的家伙就一股腦圍上去,一個個乖巧得很。他發現,野豬食量小,一天2餐即可,主食為米糠、玉米粉、甘蔗尾或肥牛草。為了擴大規模,每次把長大的子野豬賣了,劉虎德就買回母野豬,2007年底產子母野豬已存欄10頭。
不幸的是,母野豬產的第一批子豬80多頭,沒多久就全死掉了,那年虧了好幾萬元。父母失去了信心,勸他說:“虧了就算了吧,就當個教訓,你還是外出打工,打工一年好歹要賺個二三萬元錢。”但劉虎德認為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要不怕失敗,何況丟了基本熟悉的技術,也心有不甘。他上網查資料,上門找師傅咨詢,終于找到了“元兇”:飼料的重金屬含量比例超標。他慢慢地學會了配飼料,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
以前規模小的時候,每逢周邊趕集,劉虎德清早宰殺1頭野豬后再騎摩托去賣。現在規模擴大了,銷路也成了一個大問題。他先后3次帶著樣品,外出尋找批發商。2010年底,在廣州畜禽交易中心檢測樣品后,對方對劉虎德的野豬肉質感到十分滿意,并達成協議,包銷他養的野豬。免除了后顧之憂,劉虎德2010年底又購進了一批種母野豬,現在飼養的種母野豬已有20頭,商品野豬常年存欄量達到100頭左右,每年飼養野豬的收入至少在2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