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芬,鮑賽君,蔣美丹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兒童溴鼠靈中毒1例的護理
徐燕芬,鮑賽君,蔣美丹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溴鼠靈;中毒;護理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9.049
溴鼠靈是第二代長效抗凝血殺鼠劑,中毒的主要機制是干擾肝臟對維生素K1的利用,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X及影響凝血酶原合成,使凝血時間延長,同時其分解產物中的芐叉丙酮還有破壞毛細血管壁的作用[1]。2012年4月10日,本院腎內科收治1例溴鼠靈中毒患兒,經積極救治痊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患兒,女,12歲。因嘔血、血尿、鼻出血、乏力30d,發熱1d,門診擬“貧血、乏力、血尿待查,系統性紅斑狼瘡?”收住入院。入院檢查:精神軟弱,面色略蒼白,體溫37.9℃,脈搏12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壓111/74mmHg,全身皮膚有淤斑、淤點,鼻腔及牙齦未見出血,尿呈醬油色;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2.25×109/L,血紅蛋白59g/L,血小板671×109/L,凝血酶原時間(PT)>110s,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110s,肌酐150μmol/L,腎小球濾過率(CCR)80ml/min,尿常規中蛋白(++++)、紅細胞鏡檢>200個/HP。遵醫囑予靜脈注射洛賽克護胃、碳酸氫鈉堿化尿液、頭孢曲松鈉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后效果不明顯,入院第5天追問病史,患兒監護人訴家中近期撒過滅鼠藥,后經省疾控中心相關檢查顯示溴鼠靈中毒,立即用維生素K1泵注、輸注血漿及凝血酶原復合物,5d后復查白細胞5.3×109/L,血紅蛋白106g/L,血小板469×109/L,PT 26.8s,APTT 38.4s,尿蛋白(-),尿紅細胞鏡檢0個/HP。住院10d出院,帶維生素K1口服,30d后復查血紅蛋白及凝血功能均在正常參考值。
2.1 出血護理 溴鼠靈中毒早期可發生惡心、嘔吐、腹痛,幾天后出現典型的抗凝血劑中毒癥狀,表現為血尿、鼻出血、齒齦出血、皮下出血等,重者可有咯血、嘔血、便血及其他重要臟器出血,并發休克、昏迷,可死于腦出血、心肌出血。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觀察意識、瞳孔、頭痛、嘔吐、腹痛及大小便顏色、性狀,注意鼻腔、牙齦有無出血。及時清除血跡,以減輕患兒恐懼、焦慮。本例患兒入院3d內晨起小便呈醬油色,無血絲及血塊,遵醫囑予5%碳酸氫鈉4mmol/kg靜脈輸注3d,并囑多飲水,3d后肉眼血尿緩解;入院第4天,患兒出現鼻出血,安置患兒半臥位,稍仰高頭部,用冷毛巾敷額頭、1∶5 000腎上腺素棉球填塞鼻孔,拇指和食指緊壓鼻翼兩側10~15min,鼓勵患兒將口中血液吐出,避免用力咳嗽及打噴嚏,1h后鼻出血止。
2.2 貧血護理 失血可導致貧血,增加感染風險。安排床位時將患兒置于非感染病房,限制陪護及探視人員;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做好基礎護理;指導患兒進食補血食物,如花生衣、黑木耳等;觀察體溫變化及伴隨癥狀,注意面色、唇色、甲床色澤及四肢末梢循環狀況,觀察尿量、尿色的變化。本例患兒入院時血紅蛋白59g/L,經輸注血漿600ml及凝血酶原復合物3g后,出院時血紅蛋白檢查在正常參考值。
2.3 用藥護理
2.3.1 維生素K1維生素K1是溴鼠靈中毒的特效解毒劑。肌內注射有引起肌肉血腫的危險;靜脈注射維生素K1速度過快(>5mg/min),可出現面色潮紅、出汗、支氣管痙攣、心動過速、低血壓等癥狀[2];空腹輸注維生素 K1,易發生不良反應[3]。本例患兒確診溴鼠靈中毒后即予維生素K11mg/(kg·d)肌內注射,4d后改靜脈泵注,采用等滲鹽水加維生素K1持續靜脈泵注2h,并予心電監護至藥物輸入后2h,測血壓1次/h,患兒未發生不良反應。
2.3.2 凝血因子 主要參與內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徑,控制出血。凝血因子使用時按要求稀釋,然后用帶有濾網裝置的輸血器進行靜脈滴注,速度一般為60gtt/min為宜,輸注時嚴密觀察有無發熱、寒顫、頭痛等不良反應,發現異常視病情減慢速度[4],當不良反應嚴重時根據醫囑停藥。本例患兒予凝血酶原復合物1g/d,連用3d,未發生不良反應。
2.4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2.4.1 急性心力衰竭 由于紅細胞大量破壞,心肌細胞缺血、低氧,增加了心臟負荷,處理不及時易引起心功能衰竭[5]。按5ml/(kg·h)速度控制輸液速度,囑患兒盡量臥床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及情緒激動;注意觀察患兒面色有無紫紺,心率、呼吸有無加快,有無煩躁不安、心音低鈍、奔馬律,肝臟有無短時間增大,尿量有無減少,有無水腫及尿色的變化。本例患兒未出現心力衰竭。
2.4.2 急性腎功能衰竭 溶血或腎臟缺血均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注意觀察生命體征,特別是血壓、心率的變化及尿量、尿色變化;了解胃納情況,注意有無惡心、嘔吐;定時檢測血電解質,觀察有無電解質紊亂的癥狀,如高鉀血癥可引起心律不規則、四肢乏力,低鈉血癥可引起厭食、嗜睡、昏迷等,發現異常報告醫生,并配合處置。本例患兒入院時皮膚可見淤點、淤斑并有醬油色小便,血肌酐150μmol/l,經對癥治療后血肌酐恢復正常。
2.5 出院指導 患兒此次中毒,為赤腳走路接觸了滅鼠藥,雙手接觸腳后未經洗手直接進食,導致中毒,因此,指導患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患兒為留守兒童,長期寄養在親戚家,性格內向,與患兒家長及照護者交流,多關心患兒;由于溴鼠靈體內半衰期長,維生素K1治療療程一定要足,在凝血功能恢復正常后仍需繼續用藥4~8周再停藥較為安全[6],對家長做好出院服藥宣教,督促患兒按時服藥。
溴鼠靈毒性高,及早應用特效解毒劑是救治的關鍵。對慢性溴鼠靈中毒患兒加強凝血功能監測,做好出血、貧血護理,正確應用維生素K1、凝血因子,密切觀察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為救治爭取時間,提高疾病治愈率。
[1]黃韶清,周玉淑,劉仁樹.現代急性中毒診斷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335.
[2]毛會玲.維生素K1引起不良反應12例分析[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5,11(6):830-831.
[3]朱利琴.輸注維生素K發生不良反應的分析與對策[J].護理與康復,2010,9(2):168-169.
[4]崔焱.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44.
[5]顧軍養.重癥蠶豆病患兒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1):46-47.
[6]陸韋,雷賢明,程興東,等.兒童溴鼠靈中毒5例診治體會[J].廣東醫學,2011,32(12):1624.
R473.72
B
1671-9875(2012)09-0902-02
徐燕芬(1981-),女,本科,護師.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