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迪,張基靈,何立方
(1.慈溪市第二人民醫院,浙江慈溪 315315;2.慈溪市人民醫院,浙江慈溪 315300)
基層醫院住院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的調查與分析
劉 迪1,張基靈2,何立方1
(1.慈溪市第二人民醫院,浙江慈溪 315315;2.慈溪市人民醫院,浙江慈溪 31530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方法 自行設計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調查表,對205例住院患者進行調查。結果 患者對7類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平均分均>4分。結論 基層醫院住院患者認為專業能力類的護理行為最具有關懷性,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個體特殊性,提供能滿足患者需求的護理模式。
患者;護理行為;關懷;評價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9.007
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已成為現代護理發展的必然趨勢,整體護理模式要求在對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綜合考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因素,為患者提供符合個人獨特需要的護理關懷[1]。探討關懷照護行為,一直是護理的重要課題,從患者的角度去解讀什么是關懷行為并予以滿足,意義更加重大[2]?;颊邔ψo理行為關懷性的評價受其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不同背景患者在對關懷需求的表達方面具有個體差異[3]。為了解基層醫院住院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的評價,2008年9月至12月,筆者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取慈溪市第二人民醫院病情穩定、能接受調查且愿意合作的成年住院患者作為調查對象。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參考相關文獻[4,5],自行設計調查問卷,根據專家的意見進行修改。修改后問卷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為患者個人信息;第2部分為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分7大類(見表1)78項護理行為和1個開放式問題(在您住院期間,護士所做或所說的哪些事使您感受到關懷?如果有,請描述),每項護理行為給予關懷程度評分(1~5分),認為護理行為非常具有關懷性計5分,按關懷程度遞減依次計4分、3分、2分、1分,1分為很少具有關懷性,將每大類中各項護理行為關懷評分累計分除以項數得出該類的算術平均值。用此問卷先對20例住院患者進行預實驗,其中內在一致性信度測試(Cronbach’s alpha)為0.906、重測信度為0.817,問卷的內容效度經5位護理專家測定為0.89。
1.2.2 調查方法 由專人實施調查,要求患者自行填寫,填寫困難者由調查者協助填寫,問卷當場收回。發放問卷220份,收回213份,有效問卷205份,有效回收率93.18%。
1.2.3 統計學方法 錄入數據采用EpiData 3.1軟件,統計采用SPSS 13.0軟件。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三組及以上用F檢驗。
2.1 患者一般情況 被調查住院患者205例,其中內科81例、外科80例、婦產科44例;男93例,女112例;年齡21~85歲,平均(48.3±15.1)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7例,高中或中專20例,初中74例,小學及以下104例;婚姻狀況:未婚17例,已婚180例,離異或喪偶8例;職業:工人57例,農民109例,干部3例,退休6例,學生2例,其他28例。
2.2 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情況 205例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總分182~390分,平均(340.32±41.48)分?;颊邔Ω黝愖o理行為關懷性評價見表1,認為最具關懷性的10項護理行為見表2,認為最少具有關懷性的5項護理行為見表3;在開放性問題的回答中,患者提出:“借用一些日常用品不拒絕,對溝通困難的家屬能主動告知怎樣做,經常提醒患者所要做的事或易忘記且需做的事情”等行為感到具有關懷性。

表1 患者對各類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n=205)

表2 患者認為最具有關懷性的10項護理行為(n=205)

表3 患者認為最少具有關懷性的5項護理行為(n=205)
2.3 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的影響因素分析 見表4。

表4 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住院患者迫切需要護理人員的關杯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對7類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的各類均分都在4分以上,說明基層醫院住院患者需要護理人員的關懷,其中專業能力類的護理行為排在首位,人道和利他主義價值觀、健康教育分列2、3位,提示基層醫院患者認為住院重要的是消除疾病、恢復健康,因此,關注護理人員技術水平的高低,重視護士的內在素質,還有獲取相關疾病的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等健康教育的需求。
3.2 技能和情感是患者認為最具關懷性的護理行為 護士不僅要減輕患者的病痛,更應通過對患者的關愛、鼓勵和幫助,使患者感受到情感支持,減輕心理壓力,促進康復[6]。服務從細微入手,滿足患者心理需求,顧及患者的情感需要,注重個性與共性的有機結合[7]。技術熟練、遇到緊急情況時護士能很快反應并作出處理、密切觀察病情、熟練操作儀器、掌握病情、對患者用藥指導等屬于護理技能關懷行為,微笑服務、熟悉患者、重視患者、尊重患者、負責盡職等為情感性關懷行為。本次調查顯示,患者認為以上護理行為最具關懷性。
3.3 住院患者評價的低關懷性護理行為分析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護理行為各項目中“了解患者在醫院以外的生活”關懷性評價最低,可能與部分患者認為這是侵犯個人隱私有關;如何稱呼患者、做好患者個人衛生、責任護士的自我介紹等是目前醫院護理管理中比較強調的,但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對這些護理行為項目關懷性的評價都較低,可能患者認為住院期間重要的是治療疾病,而諸如飲食、環境、睡眠、如何被稱呼等要求可以略為將就,另一原因是有些患者更愿意讓家人做生活護理,不希望護士“頻繁打擾”。提示護士在工作中既要遵守規章制度,又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提供能滿足患者需求的護理模式[8]。
3.4 患者人口學特征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的影響 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的評價受個人特征的影響,表4顯示,患者的年齡、職業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有統計學意義(P<0.05),老年患者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較高,退休人員對護理行為關懷評價高于工人、農民及其他人員,可能隨著年齡增長和生活經驗積累更容易滿足和寬容。提示不同背景患者對護理關懷行為的認知和評價具有個體差異,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個體的獨特性,給予個體化護理。
[1]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2-63.
[2]許樂,時永超,柯熹,等.ICU患者對護理關懷行為的評價及護理對策[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8,33(11):1386.
[3]劉義蘭,王桂蘭,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4):245-247.
[4]王菊吾,陳愛初,胡安瑜,等.住院病人對護士關懷照護需求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1):35.
[5]Cronin SN,Harrison B.Importance of nurse caring behaviorsas perceived by patien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Heart &Lung,1988,17(4):374-380.
[6]胡斌春.新醫改形勢下護理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J].護理與康復,2012,11(4):304.
[7]何桂娟.人性化護理活動實踐過程和效果[J].護理與康復,2007,6(12):836.
[8]段麗麗,康曉鳳,李莉.住院病人與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內涵認知的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07,4(5):223-224.
Survey and analysis on caring eveluation of nursing behavior from inpatients in primary hospitals
LIU Di1,ZHANG Ji- ling2,HE Li-fang1
1.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ixi,Cixi Zhejiang 315315,China;2.People’s Hospital of Cixi,Cixi Zhejiang 3153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aring eveluation of nursing behavior from inpatients.MethodInvestigate 205inpatients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caring eveluation of nursing behavior.ResultThe average scores of 7kinds of nursing behavior caring evaluation are all higher than 4.CnclusionInpatients from primary hospitals give the highest score for nursing behavior among professional ability.Nurses should provide them with suitable nursing mode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ir individual particularity.
Patient;Nursing behavior;Caring;Evaluation
R197.323.2
A
1671-9875(2012)09-0821-03
劉迪(1977-),女,本科,主管護師,副院長.
2012-05-10
慈溪巿科技局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編號:CR200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