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翠紅 陳新龍
電擊傷多發(fā)在四肢部位,一般有入口和出口,表面碳化,為口小底大的形態(tài)。電弧可造成大片深度皮膚損傷,引起休克。深部組織的損傷,血管、神經(jīng)易受損,末梢循環(huán)障礙,肢體壞死,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雙上肢作為電流的入口處幾率高,燒傷損害程度嚴重,易造成雙上肢深層組織潛在性肌肉壞死或動脈血管栓塞,常需行截肢(指)手術,且截肢(指)率高。截肢(指)是一種破壞性手術,使患者失去部分肢(指)體造成殘疾,截肢(指)前后的康復護理對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及患者截肢后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故護理人員應積極做好截肢(指)前后的康復護理,以使患者術后能夠盡快獨立生活。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zhuǎn)變,人們越來越關注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1]。
2008年1 月~2010年12月,我科對18例電擊傷患者施行截肢(指)手術,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齡8~71歲。行肩關節(jié)離斷術者1例,占5.6%;行肱骨水平截肢術者3例,占16.7%;行肘關節(jié)下截肢者6例,占33.3%;行手部(包括拇指)截指者6例,占33.3%;行上肢截肢者2例,占11.1%。所有患者均有身體其他部位的電擊傷創(chuàng)面,平均住院時間35 d。
2.1 截肢前護理
2.1.1 床頭備止血帶 電擊傷患者入院后,床頭常規(guī)備止血帶,在血管破裂時緊急止血時使用,一般采用半暴露療法,避免遮蓋切口,以便隨時觀察及時處理[2]。
2.1.2 保持大便通暢 創(chuàng)面未愈合前,不可過早做劇烈運動,嚴禁高壓灌腸。電擊傷患者除補給營養(yǎng)豐富的高蛋白飲食外,還應每天補給足量的水果及含纖維多的蔬菜,防止大便干燥,避免因排便困難而用力引起動脈壓增高,造成出血。
2.1.3 清創(chuàng)和切開減張術后的護理 高壓電擊傷時,面臨廣泛的受損組織,往往難以確定壞死的深度和廣度,因此,除非主要動脈已栓塞,切開減張后血壓沒有恢復而威脅到患者生命時,截肢手術不宜過早進行。但為了防止因患肢腫脹而致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加重和促進組織的壞死,應在早期行清創(chuàng)和切開減張術。本組18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清創(chuàng)時即行切開減張,術后暴露創(chuàng)面,密切觀察切口滲血、滲液情況和肢端血運情況,保持切口周圍創(chuàng)面干燥,及時更換潮濕的敷料。
2.2 心理護理 電燒傷因截肢(指)或功能障礙,易致殘廢,部分患者對電擊傷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對截肢不理解,常有抵觸情緒,拒絕手術,或是對手術后的生活、學習、工作等產(chǎn)生疑慮,以及婚姻、家庭等問題,想法較多,情緒低落,脾氣暴躁,思想負擔重,對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認為無法生活。護士應理解患者的苦惱,隨時觀察其情緒變化,給予關心、同情、體貼、照顧,并做好家屬工作,爭取患者有一個積極合作的治療態(tài)度[3]。措施:(1)耐心給患者講解肢體損傷的嚴重程度和截肢(指)的必要性,幫助其了解到截肢(指)是挽救生命的必要措施。(2)向患者說明截肢(指)的大致部位(因術前傷情不易定)和具體方法,告知患者醫(yī)師會盡最大努力為其保留盡可能長的肢(指)體殘端及關節(jié),為今后的生活和安裝假肢做準備。(3)告知患者截肢(指)后可能給生活帶來的暫時性克服困難的方法,如訓練健肢部分代償殘肢功能,安裝假肢后功能部分恢復的可能性等,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shù),避免盲目畏懼,有利于幫助患者看到治療前景。(4)傾聽患者的心理感受,與其進行充分的心理溝通,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爭取家屬的理解和支持,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4]。(5)幫助患者滿足基本生理需求,及時給予幫助,以彌補其自理缺陷,借以減輕傷殘壓力。
2.3 截肢后的護理
2.3.1 殘端護理 (1)術后24 h內(nèi)應密切觀察切口滲血、滲液情況,床邊備止血帶,如有動靜脈結扎不牢或松脫出血嚴重時,及時上止血帶,緊急止血。(2)肢體殘端適當墊高,以防出血,減輕腫脹。(3)截肢后患者常會出現(xiàn)肢感和患肢痛,本組18例患者在術前均應用鎮(zhèn)痛劑。但仍有10例患者在術后早期出現(xiàn)了患肢痛,除給予使用麻醉鎮(zhèn)痛外,我們更注意給予心理支持,向患者耐心講解患肢痛和患肢感的表現(xiàn)及原因。告知患者這些現(xiàn)象是正常的,不需緊張,并且它們會隨時間流逝而逐漸消失。
2.3.2 預防關節(jié)攣縮,保持適當體位 為防止關節(jié)攣縮對今后裝配和使用假肢的影響,殘肢必須保持對抗攣縮體位。如上肢截肢患者要預防肩關節(jié)內(nèi)翻攣縮,取肩關節(jié)伸展位,前臂截肢患者要預防肘攣縮,取肘伸位。
2.3.3 早期活動 早期活動可以預防殘肢關節(jié)及肌肉的攣縮。術后3~4 d即開始進行防止截肢殘端肌肉攣縮的訓練。肘以下截肢主要做伸肘運動,上臂截肢時做肩伸展,內(nèi)收運動訓練每日2~3次,以后逐漸增加運動時間、次數(shù),肌力良好者可進行抗阻訓練,以增強截肢術后保留部分的肌力和關節(jié)活動范圍,保證日后更好的使用假肢。
2.3.4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重點訓練健側(cè)代償截肢側(cè),優(yōu)勢側(cè)截肢者訓練以非優(yōu)勢側(cè)代替優(yōu)勢側(cè),以求能夠部分代償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動作由簡單到復雜,如練習盥洗、進食、穿脫衣服、系鞋帶,練習持大小不同的物體,練習畫圖、寫字、刺繡,使用刀、剪等工具,使患者逐漸達到生活自理,早日擺脫依賴、依靠心理,樹立樂觀主義精神,對生活充滿信心,做身殘志堅的強者,從多方面回報家庭和社會[5]。
2.3.5 術后心理護理 (1)多與患者談心,及時了解患者情緒及思想變化,理解和體諒因疼痛、傷殘而表現(xiàn)出的自卑、抑郁、消極、激動和對抗行為。幫助他們減輕疼痛,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心理障礙,鼓勵患者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2)通過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讓患者想自己付出努力后,會成為殘而不廢的人,鼓起生活的勇氣。
根據(jù)日常生活能力(ADL)以Barthel指數(shù)記分,優(yōu):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能正確對待肢體的殘疾,積極配合治療和功能鍛煉,Barthel指數(shù)80~100分,生活自理,能做簡單家務;良:能正確對待肢體的殘疾,配合治療和功能鍛煉,Barthel指數(shù)70~79分,生活基本自理;可:能接受肢體的殘疾,接受治療和功能鍛煉,Barthel指數(shù)60~69分,生活部分自理;差:不能接受肢體的殘疾,精神抑郁,Barthel指數(shù)小于60分,生活不能自理。平均經(jīng)過35 d的治療和護理,本組18例截肢患者中,7例心理及功能康復為優(yōu)(38.9%),5例心理及功能康復效果為良(27.8%),4例心理及功能康復效果為可(22.2%),2例心理及功能康復效果差(11.1%)。
電擊傷屬于突發(fā)事件,患者突然從一個健康的人變?yōu)橐粋€殘疾人,缺乏思想準備,難以接受和適應現(xiàn)實,往往會陷入深深的焦慮、抑郁情緒中,甚至拒絕手術,此時我們應理解患者的情緒,并給予啟發(fā)和深情的關懷,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以誠懇的態(tài)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并耐心對患者解釋、說明,解除患者的顧慮,使患者看到治療積極的一面,增強其戰(zhàn)勝傷殘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日后的康復訓練。
患者截肢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殘肢愈合后,需安裝假肢來代替喪失肢體的功能,而假肢功能的發(fā)揮是受殘肢控制支配的,截肢部分和殘肢功能是假肢裝配后能否發(fā)揮作用的關鍵。因此,對本組18例患者在截肢(指)后早期,應注意將殘肢保持在對抗攣縮的體位,并注意肢體鍛煉,保持全身健康,防止肌肉萎縮消除殘肢腫脹、疼痛和關節(jié)攣縮畸形以及僵硬等并發(fā)癥,保持殘存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和增強肌力,為日后裝配假肢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為患者安裝假肢做準備的同時,我們還對其進行了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以增強健肢功能,彌補部分殘肢的缺陷,同時患者也會在能夠生活自理的同時,減少對日后生活的顧慮和擔憂,改善患者情緒,提高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
本組18例電擊傷致截肢(指)患者術前術后經(jīng)給予耐心細致地心理護理,加強營養(yǎng),保持大便通暢,并在術后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和殘肢的康復訓練及護理,結果除了2例患者心理及功能效果差外,其余患者心理及功能康復效果滿意,為日后能夠獨立生活和安裝假肢做好了心理、身體方面的準備。因此,積極認真地做好上述康復護理措施,有助于電擊傷致截肢(指)的患者順利度過心理危機期,提高患者截肢(指)后的獨立生活能力。
[1]任建蘭,牟玉霞.截肢患者的心態(tài)及心理干預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3,9(11):873 -874.
[2]趙 杰,崔 偉.電擊傷30例急救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5):82 -83.
[3]葛繩德,夏照帆主編.臨床燒傷外科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794.
[4]伍素華主編.燒傷護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50.
[5]林惠娟.電擊傷致截肢患者的心理護理[J].海南醫(yī)學,2003,14(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