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委直屬機關黨校(410001)嚴 永
(續2012年第9期29頁)
“小產權房”在我國并不是一個嚴格的法律用語,但媒體對“小產權房”一語的廣泛使用使得這一概念逐漸為人們認識與接受。“小產權房”指的就是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開發的,實際上是無產權的,出售給城鎮居民的商品性房屋。
1982年我國《憲法》總綱第10條規定:“城市的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國家所有的以外,屬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集體所有。”我國現行的城鄉二元土地制度由此確立,隨后的《憲法修正案》以及《物權法》和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都伴隨著強烈的社會反響,但都沒有從根本上變革現有的土地制度。因此,“小產權房”的問題從本質而言不是房子的問題,而是房子下面的土地使用問題,是集體土地不能自由流轉的問題。
“小產權房”問題是當前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黨中央和國務院自1998年以來,下發了一系列文件,明令禁止開發建設和銷售。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組織清理,部分地區也采取了一些處理措施。土地登記具有嚴肅性和權威性,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必須依法依規嚴格執行,這是《關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如何防止“小產權房”等趁著集體土地確權發證而合法化?《意見》明確規定,嚴格禁止直接通過土地確權登記將“小產權房”等違法用地合法化。
當然,如要從根本上遏制“小產權房”的產生,就必須解決農村集體土地自由流轉的問題。目前條件下國家應對征地制度進行大力改革,要真正實行國有土地與農村集體土地同價同權,保護農民的土地收益。只有深刻地反思我們目前的土地流轉以及住房政策,檢討當前的執法質量和執法環境,才能為解決“小產權房”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