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410153)王冬武
(續2012年第9期23頁)
池塘養殖過程中的水處理系統包括源水處理、養殖排放水處理、池塘水處理等方面。養殖用水和池塘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養殖的成敗,養殖排放水必須經過凈化處理達標后,才可以排放到外界環境中。
在選址時應首先選擇有良好水源水質的地區,如果源水水質存在問題或階段性不能滿足養殖需要,應考慮建設源水處理系統。源水處理系統一般有沉淀池、快濾池、殺菌消毒設施等。
1.沉淀池 沉淀池是應用沉淀原理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水處理設施。沉淀池的水停留時間一般應大于2小時。
2.快濾池 快濾池是一種通過濾料截留水體中懸浮固體和部分細菌等微生物的水處理設施(如圖1所示)。對于懸浮物較高或藻類寄生蟲等較多的養殖源水,一般可采取建造快濾池的方式進行水處理??鞛V池一般有2節或4節結構,快濾池的濾層濾料一般為三五層,最上層為細沙。

圖1 一種快濾池結構示意圖
3.殺菌、消毒設施 養殖場孵化育苗或其他特殊用水需要進行源水殺菌消毒處理。目前一般采用紫外殺菌裝置或臭氧消毒殺菌裝置,或臭氧-紫外復合殺菌消毒等處理設施。殺菌消毒設施的大小取決于水質狀況和處理量。紫外殺菌裝置是利用紫外線殺滅水體中細菌的一種設備和設施,常用的有浸沒式、過流式等。浸沒式紫外殺菌裝置結構簡單,使用較多,其紫外線殺菌燈直接放在水中,即可用于動態水,也可用于靜態水。臭氧是一種極強的殺菌劑,具有強氧化能力,能夠迅速廣泛地殺滅水體中的多種微生物和致病菌。臭氧殺菌消毒設施由臭氧發生機、臭氧釋放裝置等組成。淡水養殖中臭氧殺菌的劑量一般為每立方米水體一二克,臭氧濃度為每升0.1毫克~0.3毫克,處理時間一般為5分鐘~10分鐘。在臭氧殺菌設施之后,應設置曝氣調節池,去除水中殘余的臭氧,以確保進入魚池水中的臭氧低于每升0.003毫克的安全濃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