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淼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崇明>,上海202150)
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容易與血糖結合,血紅蛋白生成后與糖類非酶促結合而成的產物就是糖化血紅蛋白(HbA1c)。其合成過程是緩慢的,而且是相對不可逆的,持續于紅細胞120 d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與紅細胞所處環境中糖的水平成正比。本研究通過對95例標本的檢測發現,該種方法簡便,結果準確可靠。
1.1 病例來源: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來本院檢測的患者共95例,其中男65例,女30例,年齡為48~75歲。
1.2 試劑及儀器設備材料:試劑由北京利德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儀器為日本東芝TBA-40FR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3 方法:原理利用抗原抗體反應直接測定總血紅蛋白中HbA1c的百分含量。樣品中總血紅蛋白和HbA1c同的非特異性吸附而固相化,當加入HbA1c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形成膠乳HbA1c-鼠抗人HbA1c單克隆抗體的復合物,此復合物由于羊抗鼠IgG抗體而形成凝集,凝集量因膠乳表面固相化的HbA1c量的不同而不同[1]。按試劑說明書測定。
95例標本檢測,參考范圍為3.8% ~6.8%。
HbA1c在血液中含呈過高會影響紅細胞對氧的親和力,使組織與細胞缺氧,并導致血脂和血黏度增高,進而誘發心腦血管病變。還會引起腎小管基底膜增厚從而誘發腎病,使眼球晶體被糖化導致白內障,造成末梢循環障礙引起足部病變等。
HbA1c形成取決于血糖水平與血紅蛋白接觸時間,其次生成量與血中葡萄糖水平成正比,其糖化過程緩慢且相對不可逆。HbA1c是國際公認的檢測糖尿病的“金標準”[2],它的監測意義主要有:①評價血糖的總體控制情況。因為HbA1c能反映2~3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不受偶爾1次升高或降低波動的影響。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建議HbA1c控制在<7%,國際糖尿病聯盟(DF)建議控制標準<6.5%,我國糖尿病指南建議控制在6.5% ~7.0%。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當HbA1c≤7%時,血糖控制比較理想,如果>8%,則意味著要采取強化措施控制血糖。②可鑒別糖尿病性高血壓及應激性高血糖。③發現存在問題。如果患者經常監測血糖都顯示控制較好,而HbA1c偏高,則需考慮是否平時監測血糖不夠全面(如只測定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④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HbA1c均在6% ~7%,而最近1次為8.2%,這表明以往的治療方案已不能較好的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調整。
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達標,且比較穩定,那么每年至少應接受2次HbA1c檢測,對于那些需要改變治療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狀態不穩患者及正在進行胰島素治療者,應該每3月進行1次HbA1c的測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個糖尿病患者經常發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由于HbA1c是反映血糖的平均值,而其HbA1c完全有可能維持在正常范圍,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數值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變化。同時,HbA1c還受紅細胞的影響,在合并影響紅細胞質和量的疾病(如腎臟疾病、溶血性貧血等)時,所測得的HbA1c可能反映不出真正的血糖水平。
[1]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1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1997:166.
[2]許翔,丁莉莉.血清糖化白蛋白檢測在糖尿病控制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6,2(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