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琴 曾家元 杜 虎 佘 先 李仁舉 羅 莉 楊敏敏
乳糜尿是泌尿外科常見病,是絲蟲病晚期常見并發癥之一,絕大多數由班氏絲蟲病引起[1]。其發病年齡以青壯年居多,多在高脂肪餐、勞累、重體力勞動后發病,經休息、平臥可減輕或消失。嚴重者長期解乳糜尿,乃至解乳糜血尿,患者呈現貧血、消瘦、下肢浮腫等營養不良癥狀。臨床上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腎蒂淋巴管結扎術[2,3]。我院2005年7月~2011年12月采用后腹腔鏡下腎蒂淋巴管結扎治療乳糜尿106例。經過充分的術前護理準備、嚴密的術后觀察、精心的并發癥護理、完善的健康教育,106例患者平穩度過圍手術期。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06例,男54例,女52例。最大年齡76歲,最小年齡35歲,平均年齡(56.4±4.8)歲。左側58例,右側46例,雙側2例。其中3例既往明確診斷為雙側乳糜尿,已行一側手術,本次行對側手術。本組病例中乳糜尿病史15 d~4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及營養不良。血漿白蛋白異常(22.9~34.8 g/L)37 例(34.91%);心肌缺血12例(11.32%),其中3例中、重度貧血;電解質紊亂20例(18.87%),其中低鉀血癥 12 例(2.8~3.4 mmol/L);蛋白尿29 例(27.36%);血尿 55 例(51.89%);6 例(5.66%)因解乳糜凝塊排尿困難入院。入院后均行乳糜實驗定性檢查、膀胱鏡定位檢查明確診斷[4]。本組一次鏡檢定位成功92例(86.79%),二次7例(6.60%),置入輸尿管導管明確定位7例(6.60%)。尿乳糜實驗均陽性。106例患者均經積極治療合并癥,支持、改善身體狀況,達到了手術要求。
1.2 手術方法 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健側臥位,于腋后線第12肋緣下或12肋尖處(第12肋較短者)切一與脊柱平行長1.5cm的切口,鈍性分離穿過腰背筋膜,在腎周間隙稍作分離,置入自制的水囊擴張器,注水500~600 ml擴張腎周間隙。于腋前線第11肋下、腋中線髂嵴上緣1~2cm分別切開皮膚,并置入5 mm或10 mm套管,腋后線12肋緣下切口置入10 mm套管,全層縫合12肋緣下或12肋尖處套管周切口,以免漏CO2。沖入CO2并保持壓力13~15 mmHg。游離腎周組織,顯露腎蒂,分離輸尿管上段2~3cm,探查腎蒂及附近淋巴管擴張情況,將腎動脈、腎靜脈、腎盂周圍之間、異位血管旁淋巴管分別游離并徹底切斷結扎,檢查術中無活動性出血,留置腎周血漿引流管,關閉穿刺口[5,6]。
所有患者均手術順利,手術時間45~300min,平均(90.0±21.5)min,術中出血20~100 ml,平均(46 ±15.2)ml。無重大手術并發癥發生,術后當日乳白尿液消失,僅1例第3 d進食后出現乳糜血尿,所有患者隨訪3~24個月無復發。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解乳白色尿,病程長,病情反復發作,體質虛弱,擔心不能耐受手術、術后復發及費用負擔等,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的心理。針對這些情況,經積極與患者交談,了解其顧慮,介紹手術方式與傳統手術相比較的優越性,以及既往的成功病例,并介紹醫保信息,讓患者放松、消除顧慮、配合治療。
3.1.2 癥狀護理 由于血尿或乳糜凝塊堵塞,患者會出現腰痛及排尿困難,甚至膀胱痙攣,指導患者每天飲水2000~3000 ml,協助熱敷下腹部及腰部,嚴重者行膀胱鏡檢查沖洗乳糜凝塊。本組6例(5.66%)出現腰痛、排尿困難,均行膀胱鏡檢查沖洗后癥狀明顯減輕。
3.1.3 一般護理 協助完善術前常規檢查,如血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指導患者進食高脂飲食,并協助做好膀胱鏡定位檢查及乳糜實驗定性檢查以明確診斷;針對本組患者有營養不良、心肌缺血、貧血、血尿、蛋白尿等合并癥,術前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低脂、高蛋白質、高營養飲食,嚴重低蛋白血癥者給予補充氨基酸、白蛋白,貧血嚴重者給予輸同型血等。鼓勵患者多飲水,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排便。術前常規備皮,禁食12 h,禁飲6~8 h,術前12 h灌腸,術晨留置尿管。
3.2 術后護理
3.2.1 一般常規護理 術后常規心電監護24 h,并給予氧氣吸入(2 L/min)10~24 h。由于使用CO2氣腹時間過長可造成患者體溫下降[7],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認真做好病情記錄,做好基礎護理,防止護理并發癥發生。
3.2.2 休息及臥位 術后6 h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分泌物誤吸堵塞氣道。由于術中腎臟周圍脂肪和筋膜完全或大部分剝離,腎臟完全游離,易致腎下垂及腎扭轉,術后指導患者絕對臥床72 h,防止發生腎下垂及腎扭轉,4~5 d后逐步下床活動。后期手術采用保留腎上極脂肪囊的方式結扎腎蒂淋巴管后,患者可以在臥床2 d后逐步下床活動。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有18例(16.98%)術后出現咳嗽、咽痛,行高頻霧化吸入1~2 d后癥狀緩解。由于術式及人工氣腹的影響,為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協助患者床上做雙下肢抬高、伸縮、旋轉運動,并按摩雙下肢,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3.2.3 術后心理護理 由于術后患者需絕對臥床,舒適度下降,以及擔心手術效果、術后復發,患者會出現無助、焦慮情緒,向患者交待術后注意事項及手術成功病例,積極協助患者生活護理,減輕思想負擔并緩解焦慮情緒,促進患者積極配合術后治療。通過交流及協助護理,本組患者術后情緒穩定,均能積極配合治療。
3.2.4 管道護理 術后常規留置尿管及腎周血漿引流管,妥善固定并保持引流管和尿管暢通,防止扭曲、折疊、受壓及翻身時脫出。觀察穿刺通道處有無滲血、滲液,準確記錄血漿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如引流液為鮮紅色或術后24 h量超過200 ml,應立即報告醫師,及時處理。本組24例(22.64%)術后24 h引流液超過了200 ml。引流不超過72 h,每日少于10 ml即可拔出血漿引流管。血漿引流管在術后第2 d拔除53 例(50.00%),第 3 d 拔除 50 例(47.17%),3 例(2.83%)因引流液較多于第4 d拔出。留置尿管時每日尿道口行碘伏擦洗2次,引流袋每日更換1次,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恥骨聯合,并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尿道感染,尿管留置2~3 d拔出。
3.2.5 飲食護理 注意觀察肛門排氣排便情況,觀察有無腹痛、腹脹,肛門排氣后指導患者飲水,逐步進食富含高營養、低脂肪(如魚肉、精瘦肉等)、豐富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協助床上大小便,進食后大便不暢者給予大黃蘇打片口服。本組患者于術后12~24 h恢復了腸蠕動,進食流質飲食,手術早期1例(0.94%)因低鉀腹脹行胃腸減壓后3 d排氣,6 d排便。
3.3 并發癥護理
3.3.1 術后血尿 由于術中剝離腎蒂血管和輸尿管時擠壓腎臟,術后可出現少量血尿,仔細觀察尿液顏色,結合術后尿常規等檢查,準確按醫囑給予止血藥治療。本組病例中出現肉眼血尿21例(19.81%),其中19例應用止血藥1~3 d后血尿消失;2例血尿較重,血凝塊阻塞尿管,應用止血藥7 d后血尿消失。
3.3.2 術后疼痛 本組15例(14.15%)出現術側骼前上棘內側區域及穿刺口周圍疼痛,經指導休息、止痛等處理后2~3 d疼痛逐步緩解。3例(2.83%)出現術側肋下和肩胛疼痛,考慮與腹腔鏡術后殘留的CO2氣體到達膈肌下刺激膈神經終末細支有關,及時向患者行健康指導,緩解緊張心理,協助熱敷患處、活動或按摩患肢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行電磁波治療器(TDP燈)理療2 d后癥狀消失。
3.3.3 皮下氣腫 由于手術時間過長,穿刺孔與周圍皮膚間隙過大,建立人工氣腹時充入CO2壓力過高,CO2氣體容易擴散至皮下軟組織而形成皮下氣腫。本組5例(4.72%)出現皮下氣腫,其中4例出現在穿刺通道口周圍,直經約4~5cm,查體時可見穿刺孔周圍皮膚輕微膨起,按壓有捻發感,未出現嚴重并發癥,未做特殊處理,術后1~2 d消退;另1例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癥,術中出現左腰、鎖骨下及頸胸部廣泛皮下氣腫,經緊急局部切開,術后吸氧,麻醉清醒后給予抬高床頭100°,取舒適臥位休息,2 d后自行吸收。
3.3.4 高碳酸血癥 由于CO2氣腹對循環、呼吸系統有一定的影響,可出現一過性的高碳酸血癥[8]。術后需常規給予低流量吸氧(2 L/min),提高氧分壓,促進CO2排出,防止高流量吸氧抑制呼吸中樞致缺氧加重;應仔細觀察患者血氧飽和度(SPO2)、面色、口唇、神志、意識、呼吸及心率變化,并密切觀察有無咳嗽、胸痛、腹脹、呼吸淺慢、煩躁等癥狀,及時做好搶救準備。本組3例術后出現顏面浮腫,術后第1 d SPO2維持在89%~96%,經吸氧、支持治療后第2 d SPO2恢復至98%;1例因痰多,呼吸淺慢,SPO2維持在94%~95%,術畢轉重癥監護室(ICU)治療,第2 d安返病房;其余患者SPO2維持在97%~100%。本組腹脹16例(15.09%),呃逆2例(1.89%),協助指導患者按摩并熱敷腹部,對癥治療后1~2 d癥狀緩解。
3.3.5 乳糜漏 本組2例(1.89%)術后第1 d發生乳糜漏,引流出淡紅色渾濁液體900~1100 ml,通過保持血漿引流管通暢,防止扭曲、受壓、折疊及滑脫,做好無菌換藥,密切觀察記錄引流液性狀及量的變化情況,并遵醫囑給予抗炎、止血、支持治療,3 d后血漿引流管無液體引出,順利拔出血漿引流管。
3.4 健康教育指導 術前做好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法的講解,術后指導患者有效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協助翻身防止壓瘡,按摩雙下肢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指導注意休息,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飲食以高熱量、優質蛋白、富含維生素的易消化飲食為主;建立雙向聯系回訪卡,在患者出院時留下聯系方式,定期回訪,術后1月、半年、1年各隨訪1次,指導患者一旦出現腰腹痛、尿液呈米湯狀白色,回院復查就診。
由于乳糜尿患者長期解乳白色尿,導致營養不良,對患者的精神、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很大壓力。采用后腹腔鏡下腎蒂淋巴管結扎術治療乳糜尿,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損傷小、淋巴管結扎徹底、恢復快、復發率低等優點,是目前治療乳糜尿較理想的方式[9]。通過術前充分準備,做好心理護理,積極處理合并癥,改善營養狀況,充分達到了手術要求;術后加強基礎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及時處理并發癥,認真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平穩度過圍手術期。本組患者隨訪3~24個月,無復發,身體狀況逐步恢復,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1]吳階平主編.泌尿外科[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70.
[2]張 旭,葉章群,陳志強,等.后腹腔鏡腎蒂淋巴管結扎術治療乳糜尿[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3,24(2):90.
[3]Punekar SV,Kelkar AR,Prem AR,et al.Surgical disconnection of lymphorenal communication for chyluria:a 15-year experience[J].Br J Uro1,1997,80(6):858-863.
[4]Eisner BH,Tanrikut C.Dahl DM.Chyluria secondary to lymphorenal fistula[J].Kidney International,2009,76(1):126.
[5]曾家元,楊 偉,佘 先,等.腹膜后腹腔鏡與開放腎蒂淋巴管結扎術治療乳糜尿的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08,37(14):1534-1538.
[6]Zhang X,Ye ZQ,Chen Z,et al.Comparison of open surgery versus retroperitoneoscopic approach to chyluria[J].J Urol,2003,169(3):991-993.
[7]王 彥,劉秋秋.3例腹腔鏡下腎蒂淋巴管結扎術的護理配合[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6,3:7.
[8]張 旭,王少剛.二氧化碳氣腹對生理功能的影響[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4,19(3):129-130.
[9]Zhang X,Zhu QG,Ma X,et al.Renal pedicle lymphatic disconnection for chyluria via retroperitoneoscopy and open surgery:report of 53 cases with followup[ J].J Urol,2005,174(5):1828-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