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梅
病區保潔員在醫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
薛艷梅
目的:加強病區保潔員的管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方法:通過對病區保潔員在醫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對策,建立健全保潔員的規章制度,加強培訓,定期檢查指導。結果:保潔員基本掌握了預防醫院感染的知識要點,規范了工作流程,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結論:加強對保潔員規范化管理,是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的重要措施。
保潔員;醫院感染;問題;對策
我院是一所三級腫瘤醫院,住院病人多是腫瘤病人,住院時間較長,經過放療、化療、介入、手術治療后,病人的免疫力較差,是醫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如果住院環境不清潔,消毒隔離措施不到位,極易造成醫院感染的發生。保潔員在保持醫院環境清潔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負責整個病區的環境衛生,比醫護人員接觸感染性物質的機會更多,管理不善易成為醫院感染的媒介[1]。本文對有關保潔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對策,以規范保潔員的工作流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為病人營造清潔安全的住院環境,為有效控制醫院感染打好基礎。
1.1 含氯消毒液的配制與使用不規范 保潔用具使用后均要清潔消毒,如抹布、拖把等,衛生間大小便池和被病人血液、體液、嘔吐物、排泄物污染的地面、物體表面也要消毒。但在檢查使用中的消毒液時(使用測氯試紙)發現濃度不準確,甚至多次發現無含氯消毒劑的現象。通過口頭提問發現他們不了解如何正確配制消毒液,不知道含氯消毒劑的濃度是多少,只是很隨便地放入幾片或根本不放。有調查報道顯示,保潔員不能完全正確掌握含氯消毒劑的配制方法及不同消毒目標的濃度要求的達66.7%和88.3%[2],經常使用未消毒的抹布及拖把,導致環境污染、病原微生物的擴散,存在醫院感染的潛在危險。
1.2 手衛生狀況差 保潔員的工作較繁忙,洗手的意識較差,洗手的次數較少,經常是接觸了污染物品后未洗手又接觸清潔物品。洗手時不能按照標準的六步洗手法進行操作,因而達不到洗手的目的和效果。有調查顯示,保潔員在接觸病人后和處理污染物品后知曉洗手率為42.6%和59.6%[3]。不注意手衛生,可直接造成病原菌的傳播,增加醫院感染率。
1.3 個人防護不到位 檢查中發現保潔員明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在消毒處理被病人血液、體液、嘔吐物、排泄物污染的地面、物體表面時不戴口罩和手套;工作服穿著不規范,短袖的工作服里面穿著自己長袖的內衣,衣袖裸露;在處理醫療廢物時直接用手接觸有損傷性的污染針頭和刀片等銳器。
1.4 對銳器刺傷后處理措施不當 通過對保潔員的調查得知,大多數的保潔員對銳器刺傷皮膚后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確,認為皮膚刺傷后應馬上壓迫止血,然后再消毒包扎;有的認為擦破點皮膚,消毒就可以了。
2.1 缺乏醫院感染控制意識 我院病區有保潔員52人,男12人,女40人。年齡:35~50歲25人,50歲以上27人。學歷:高中文化10人,初中文化23人,小學文化19人。這些保潔員均來自附近農村或企業下崗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個人素養較差,缺乏醫學衛生常識,求知欲低,接受新知識新信息能力弱,觀念陳舊,他們認為保潔工作只是按要求機械地去執行,而沒有主動防范意識。
2.2 勞動防護用品及保潔用具不足 我院的保潔工作完全由保潔公司承包,公司要核算經濟效益,有時對防護用品及保潔用具不能按合同規定及時發放,如口罩、帽子、橡膠手套、工作服、垃圾袋、拖把、抹布、含氯消毒劑及洗手液等,致使保潔員在工作中經常有違規現象,如不戴口罩、手套、不用洗手液洗手、消毒液中少放或不放含氯消毒劑,不符合要求的拖把仍使用,影響清潔效果。
2.3 缺乏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 保潔工作的薪酬偏低,使得保潔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動性大,管理難度也大,很難進行全員系統性醫院感染知識和技能的規范培訓。
2.4 缺乏完善的綜合監督檢查 目前,醫院的保潔工作都由保潔公司承包,保潔員屬于公司管理,但公司管理人員沒有經過醫院感染專業的培訓,對醫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掌握甚少,他們的監督檢查僅局限于地面、物體表面的終末清潔衛生檢查,而缺乏對醫院感染控制方面的細節檢查。
3.1 建立制度加強管理 建立健全保潔員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洗手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安全防護制度》、《勞動獎懲制度》,將制度做成醒目標牌掛在墻上;醫院感染管理科、病區護士長及保潔公司主管共同參與形成雙重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
3.2 確保勞動防護用品及保潔用品的供應 在和保潔公司簽訂合同時,要求保潔公司按照醫院感染控制要求配備各類保潔用品及勞動防護用品,院方的相關部門負責監督保潔公司履行合同規定,保證勞動防護用品及各類保潔用具按時供應,以滿足保潔工作的需要及確保保潔員的勞動安全。
3.3 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和技能培訓 保潔員上崗前的培訓由感染管理科和病員服務科共同組織進行。首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保潔員了解醫院是為病人服務的特殊環境,環境清潔的標準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潔凈上,深層次的清潔消毒是保證病人安全的前提[4]。保潔員是保證這項工作質量的主要責任人,以提高保潔員的社會責任感。其次,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和技能培訓,如:(1)含氯消毒劑的配制方法、不同消毒物品的含氯濃度、濃度的監測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項。將以上內容制成表格,貼在處置間的墻上,以方便保潔員遵照執行。在消毒容器上量出消毒液的配制水位線,貼上標識,統一使用每片含有效氯500 mg的片劑,這樣只需按標識水位線加水,根據要求放入規定的含氯消毒片的數量,便可配出合格的濃度。(2)手衛生。洗手可使手部細菌減少,而衛生洗手是預防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5,6]。將六步洗手法的圖形粘貼在洗手池的上方,現場示范六步洗手法步驟,再反復觀看光盤,講解手衛生的重要性,講解的語言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專業術語。(3)防護用品的使用。強調使用防護用品的重要性,使其自覺使用。(4)銳器損傷后的正確處理。擠壓出血→肥皂水或自來水反復沖洗→消毒→包扎,然后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注射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再上報感染管理科登記備案。(5)規范保潔用具的使用。不同區域的拖把桿上標記不同的顏色,嚴禁混用;每次使用后浸泡在含氯消毒劑中30 min后掛起晾干;做到一桌一布,一用一消毒。感染管理科將培訓內容制成口袋書,保潔員人手一本,便于學習,規范操作。
3.4 加大監督考核的力度 具體方法是:感染管理科、病員服務科與保潔公司管理者聯合組織定期檢查,每月1次;病員服務科和保潔員的主管每周聯合檢查周重點工作;病員服務科每日檢查;病區護士長隨時檢查、指導。檢查的項目為:是否掌握六步洗手法、銳器損傷后的正確處理、病區環境清潔度、含氯消毒劑的濃度及用法、拖把用后處置、抹布數量是否與病員數相符、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的分類放置和運送、工作中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等。每月初將檢查的結果匯總,針對發現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并在護士長例會上通報,便于下一步執行。嚴格質量考核,獎懲兌現。對于共性問題,必要時應統一再強化培訓。在工作中我院采取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獎多罰少,主要是口頭提醒,經常與他們溝通,耐心地指導教育,在工作中醫護人員要尊重保潔員的勞動,在他們有困難時及時給予必要幫助,這樣能有效減少人員頻繁流動,穩定保潔員隊伍。
通過采取以上一系列對策,使保潔員掌握了預防醫院感染的知識要點、正確的洗手方法、含氯消毒液的配置及對銳器損傷后的應急處理措施,從而規范了他們的工作流程,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在2011年的三級腫瘤醫院評審中,對保潔員的考核沒有扣分。因此,加強保潔員的管理,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1]傅 曼.保潔員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現狀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5):3232-3233.
[2]崔鳳梅,肖紅杰,趙 燕,等.醫院保潔員使用含氯消毒劑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10,8(10):980-981.
[3]周博鋒,呂 淵.醫院保潔員手衛生現狀的調查分析[J].廣西醫學,2009,31(7):1039-1040.
[4]李瑞紅.醫院保潔員的感染管理缺陷分析與對策[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7,19(6):601-602.
[5]張曉蓉.醫護人員自我防護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1):29-31.
[6]李文玉.某醫院312名醫護人員洗手情況調查[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1,19(4):303.
2012-04-01)
(本文編輯 王亞芹)
221005 江蘇省徐州市腫瘤醫院感染管理科
薛艷梅:女,大專,主管護師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