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青
隨著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護理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繼續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積極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對護理人員與護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臨責任與壓力,臨床一線部分護士和護理管理者不能有效應對,對職業前景感覺茫然,缺乏工作熱情和動力,出現了疲勞、厭倦、焦慮等倦怠癥狀,對護理的工作質量、服務效果、護士的身心健康、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穩定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在護理管理中引入、應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方法,對于進一步提升隊伍綜合素質和護理服務質量,穩定和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促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學力量。2000年,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在《美國心理學家》雜志上正式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概念,主張心理學研究的重點要以人們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和美德出發,倡導一種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現象作出新的詮釋,從而激發人們內在的、積極的力量和優秀的品質,并在這過程中幫助人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并獲得幸福和快樂[1]。積極心理學強調個體與群體的積極心理力量,研究內容主要包括3個層面,主觀層面著重研究個體對過去(成就感、滿意度等)、現在(快樂、幸福、愉悅等)、將來(希望、樂觀等)的積極主觀體驗;個體層面主要研究積極人格特征(自尊、友好等)與個人良好品德(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等)的形成機理與測量、培育方式;集體層面著眼于建設有利于發展人的積極力量與品質的積極社會制度[2]。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積極樂觀的情緒、情感體驗不但能幫助員工消解工作中的壓力,增進員工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夠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當員工得到組織的支持時,他們會充滿自信與滿懷希望,表現出更多的自愿行為,并主動運用自身潛能去完成組織的任務。另外,當員工有困難時,組織的支持會使員工盡快從困境中走出來,從而使他們變得更加堅強。同時,組織支持感的環境還能幫助員工培養樂觀的精神特征,產生積極的歸因[3]。
2.1 護士的招聘與選拔 護士在臨床一線工作,長期承擔著繁瑣的基礎護理與專業護理;經常面對患者及家屬因為疾病而產生的負性情緒;承受著來自醫院、醫師、家屬、社會的多重壓力,很容易出現疲勞、厭倦、焦慮等倦怠癥狀,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應對和疏導,將導致部分有消極心理素質的護士逐漸失去關愛患者的熱情,對工作漠不關心甚至最終辭去工作,對護理工作的質量和護士隊伍的穩定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管理者在招聘或選拔護士時,可運用測量性格優點的量表[4]和測量個人積極品質的量表-心理健康的源泉[2],關注那些具有樂觀、博愛、關心他人、熱情、精力充沛等積極品質的人,她們具有更好的心理彈性和社會適應能力,在工作環境面臨患者劇烈情緒反應時,善于調節、穩定個人情緒,維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她們能更輕松地應對工作壓力與應激狀態,保持和維護個人的自尊、自信和幸福感并感染觸動和輻射影響周圍的同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積極的護理文化。
2.2 護士的培訓與開發
2.2.1 在崗位培訓中,護理管理者除了要重視傳統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培訓外,還應有針對性地對護士進行積極體驗及良好品質與樂觀向上的心理培訓、干預和引導。通過教會護士自我調適,運用營養、運動、休息和娛樂及各種放松技術來緩解工作壓力;舉辦每周沙龍,讓參與的護士相互寫下彼此的優點進行正向激勵,增加她們對個人能力的正確認識,鼓勵和幫助她們更好地應用這些能力,更有效地推動工作和生活目標的實現;鼓勵護士當眾向幫助自己的同事大聲致謝,學會感恩和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談論本周工作中讓自己快樂、感動或值得感謝的事情等,引導護士關注生活、工作中的積極體驗,學會愛和處理關系,學會感恩和滿足生活,不斷培育、強化護士的積極品質。
2.2.2 在工作安排上,護理管理者要做好護士分層使用及培訓,根據護士個人能力的差異做好崗位安排和人力資源科學合理搭配。每一位護士的工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又具備適當的難度和挑戰,即能夠證明個人能力、讓其保有職業自信與成就感,又能夠幫助護士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學習、提高、進步。當護士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護理管理者要及時關心、了解,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和技術上的指導,幫助護士走出困境,引導護士發現自己的進步,從挫折失敗中學習、成長。
2.2.3 在日常管理中,護理管理者要多以鼓勵、欣賞的態度,關注每一位護士的優點和符合期望的行為,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贊賞、激勵優點,忽視、遺忘缺點。在引導、規范護士工作行為的同時,有技巧地保持護士對工作的積極體驗;在使護理人員的潛力得到充分開發的同時,有目的地維護護士對職業的愉悅、自豪和滿足的積極情緒。幫助她們學會寬容和提高人際交往的技巧,提升愛自己、愛他人、敢于工作、善于生活的能力、毅力和勇氣,增強職業、生活幸福感和滿足感。
2.3 護理團隊的建設
2.3.1 護理管理者要努力創造一個能夠促進護士自身的積極品質和正面思考,釋放個人內在活力和潛力的環境與制度,提升護士的工作動機和工作目標,增加護理團隊抵抗外界壓力和困難的免疫力。參照蓋洛普工作場所調查量表[5],管理者要經常思考、測評所管理的團隊:是否每個護士都知道工作的要求,是否為護士做好工作提供了所需要的材料和設備,是否讓護士在工作中有機會做她所擅長的事,護士是否因工作出色受到表揚;是否關心、鼓勵護士的發展,護士的意見是否受到重視;團隊的使命目標是否讓護士感覺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是否有一個追求高質量的環境或氛圍;有沒有經常與護士談及她的進步,是否鼓勵護士相互關心與支持;護士在工作中是否有機會學習和成長。在思考、測評的基礎上,著手建立積極工作制度和授權與激勵機制,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按照不同護士對自身工作性質的定位,建立包括管理、分配、晉升、休假等多方面的綜合激勵制度來滿足不同護士的心理需要;績效管理中,強調護士之間、團隊之間的合作,個人績效與團體績效的協調;為護士提供足夠的組織支持;改善護理管理者的領導效能與領導風格,改進、建立積極團隊環境,培育良好文化氛圍,增強護士對團隊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向心力。
2.3.2 加強與醫師、患者、家屬、社會的互動合作。管理者在幫助支持護士維持個人積極情緒,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的同時,還應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積極心理學理念與方法,在團隊配合上做好與醫師、主任的溝通、協調,通過良性互動維護雙方尊重、友好的積極體驗,促進合作與團結。在患者護理上完善護理常規,細化心理護理,積極引導、化解患者及家屬消極、負面的情緒,鼓勵、支持患者及家屬克服疾病給工作、學習、生活所帶來的困擾,增進健康、增強自信,幫助其早日回歸正常社會生活。在社會活動中,護理團隊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利用專業知識和特長,通過健康宣教、主題宣傳、建言獻策、輿論引導等多種形式,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社會環境改造,以團隊的優秀文化品質和良好行業形象,通過引導和感化,推動富有責任感、教養、利他、禮貌、和諧、寬容和工作道德等積極特征的公民的培養,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
積極心理學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不僅能構建護士個人與護理團隊的積極品質,提高護理隊伍整體心理素質、專業服務能力和服務效果,促進個人、家庭、社會的良性發展,實現護理人員保持職業幸福感與患者獲得滿意服務體驗的雙贏。而且,通過行業與社會互動還能為培養和發展富有責任感、教養、利他、禮貌、和諧、寬容和工作道德等積極特征的公民,打造和諧安寧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安全運行與和諧發展,提高全民健康、幸福指數。
[1] 夏 仁.知識型館員激勵的積極心理學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9(12):72 -74.
[2] 田喜洲,謝晉宇.積極心理學運動對組織行為學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J].管理評論,2011,23(7):95 -100.
[3] 田喜洲,謝晉宇.組織支持感對員工工作行為的影響:心理資本中介作用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0,13(1):23-29.
[4] 張 寧,張雨青.性格優點:創造美好生活的心理資本[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7):1161 -1167.
[5] 秦建芬,葉志弘,屠樂薇.護理職業環境現狀測量分析與改良[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399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