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波 張志強 李鶴 蓋風春 蓋國忠
老年高血壓病是一種臨床常見慢性病,其患病率呈進行性升高趨勢,中國當前高血壓病患病人數已達2億,而老年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占高血壓病人的60~70%[1]。針對老年高血壓病的研究已經很多,但近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專科專病提出的諸多臨床疑難問題中,明確提出“中藥控制老年高血壓乏力癥狀效果不佳”。為弄清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出現乏力的原因,提高中藥的治療效果,筆者根據臨床實踐和實際調查提出如下幾點想法。
高血壓病初期,機體基本無明顯的病理形態學改變,但是如果治療不當,病變持續發展,在高血壓病的后期,就可能發生內臟器官循環不良的變化,主要累及心、腦、腎三大臟器。若這些臟器發生器質性和功能性改變,且逐漸加重時,就會出現相應的心、腦、腎功能失代償。如高血壓長期控制不好,就會引起心臟的左心室排血阻力上升,左心室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因代償而逐漸肥厚、擴張,心肌耗氧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無相應的供血增加。同時,高血壓損害冠狀動脈血管,逐漸使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此時的冠狀動脈狹窄,使供應心肌的血量減少,兩者聯合就會導致心律紊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尤其是左側心力衰竭。由高血壓引起的左側心力衰竭就表現為疲勞、氣喘、心悸、咳嗽等,平時活動量不大即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由此可以看出,如果高血壓病史較長,或者血壓控制不好,出現心臟的并發癥,尤其是左側心力衰竭以后,就會出現乏力或疲勞的癥狀。
老年人患病情況復雜,很少有單一病種的患者。若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同時患有其他可能引起乏力的疾病,也會出現乏力的癥狀。如糖尿病,這是最常導致乏力的疾病。患者由于糖代謝失常、高能磷酸鍵減少、負氮平衡、失水及電解質失衡等原因,易疲乏、虛弱無力,且有口渴、消瘦、多食、多尿等癥狀。
高血壓病與失眠在危及人體健康方面是互為助力、相互促進的。高血壓會造成失眠,而高血壓引起的失眠會進一步促進血壓的升高。高質量的睡眠是促進高血壓病患者血壓平穩康復的重要保證[4]。臨床中也發現,尤其是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主訴中大都有失眠癥狀。長期失眠、睡眠質量差、睡眠時間不足可使人感到疲乏無力。
體質是一個人在生理、心理方面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往往決定著對某種致病因子易感性及其所產生的病變類型的傾向性,對疾病病性、病位和病變趨勢有一定的決定作用。研究發現[5],痰濕質、陰虛質和氣虛質是原發性高血壓病的主要體質影響因素,而脾主肌肉,肌肉的營養靠脾運化水谷精微而得,若出現痰濕困脾,脾的運化失職,則肌肉萎縮不用而出現乏力;氣虛無力運行血液,無以充養四肢百骸,也會出現肢體無力的表現。
血壓的高低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性格暴躁、激動、生氣等均可引起血壓升高。因為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時,皮質下血管運動中樞失調,出現血管收縮的狀態,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血壓升高。筆者在對老年高血壓乏力患者進行訪談時,發現很多會提及在生氣后乏力更明顯。
筆者曾對24位老年高血壓病乏力患者進行訪談,訪談對象血壓在140/90 mmHg以上,符合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并排除患有其他可能引起乏力的疾病,如慢性腎炎、重癥肌無力、白血病、感冒等。通過對訪談對象近一個月服用的所有藥物進行統計,發現服用可能會引起乏力不良反應藥物的人有18位(占75%),具體藥物有:硝苯地平控制片、復方利血平片、福辛普利鈉、氫氯噻嗪片、辛伐他汀分散片、富馬酸比索洛爾片、依那普利、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纈沙坦等。18位訪談對象都曾服用過上述藥物的一種至三種不等。這說明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出現乏力的原因也跟服用藥物有關,為便于避免因藥物因素引起乏力,現將上述藥物與乏力相關的不良反應詳述如下。
硝苯地平控制片:引起的不良反應是短暫和輕微的,通常發生在治療開始階段,會引起頭暈、無力、嗜睡等反應;復方利血平片:會引起乏力表現;福辛普利鈉:可引起頭暈、疲勞等副作用;氫氯噻嗪片:不良反應與劑量和療程有關,可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出現極度疲乏無力的表現;辛伐他汀分散片:有不到1%的機率會出現疲乏無力;富馬酸比索洛爾片:服藥初期可能出現輕度乏力、頭暈的不良反應;依那普利:可能會出現疲乏、乏力的表現;貝那普利:發生率約為20%,會出現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有大于1%的可能性會出現疲倦的不良反應;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少數會有倦怠的表現;纈沙坦:發生率<1%,會出現虛弱無力的不良反應。
高血壓病屬于現代醫學病名,中醫通常將其歸為“眩暈”、“頭痛”之屬,對其病因的臟腑辨證,認識比較統一,皆傾向于肝、脾、腎、心四臟[2]。乏力并非一個獨立的疾病,而屬于癥狀的范疇,但是作為癥狀也有其出現的機理,文獻[3]認為可以將乏力分為倦怠、不耐勞作、身心疲憊、技巧不能四種類型,依次與脾、肝、心、腎有關,且病情由輕轉重。可以看出,二者在臟腑定位上基本一致。中醫認識疾病主要不是著眼于病的異同,而是著眼于證的異同。例如,患者既然屬痰濕困脾,就可能出現高血壓兼乏力的表現。因此,若想提高中藥控制老年高血壓病伴乏力的臨床療效,還要考慮到高血壓病和乏力出現的共同病機,比如肝臟,因肝主全身筋膜,與肢體運動有關,肝之氣血充盛,筋膜得其所養,則筋力強健,運動靈活,不會出現乏力的表現。若肝陰不足,肝陽偏亢,陰不足無以濡養肢體之筋膜則乏力,陽偏亢導致亢逆無所制則血壓升高。
筆者認為,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出現乏力的原因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可能與高血壓病自身的發展、其他共患疾病、體質因素、精神因素、服用降壓藥物的副作用等有關。從中醫角度看,更要從深層次認識二者出現的共同病機。因此,要想提高中藥控制老年高血壓乏力的治療效果,在配藥組方時,不僅要考慮到高血壓病和乏力在臟腑定位上的共同病機,也要從精神、體質和服用西藥的角度適當調整。
參考文獻
[1] 劉玉英.淺談老年高血壓[J].當代醫學,2011,17(3):61-62.
[2] 陶有青,楊傳華.高血壓病之中醫病機辨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2):240-241.
[3] 王永炎,張啟明,趙宜軍,等.對中醫個體化診療的理解與解釋[J].環球中醫藥,2009,2(3):161-163.
[4] 王彭輝,劉玉華,劉勇,等.高血壓患者失眠原因與護理體會[J].臨床誤診誤治,2010,23(z1):116-117.
[5] 朱燕波,王琦,鄧棋衛,等.中醫體質類型與高血壓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學報,2010,8(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