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咸陽市羊毛灣水庫管理局,陜西咸陽713300)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隨著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認識的加深,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而水資源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在水資源綜合利用上面,我國與發達國家比較差距較大,無論是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還是節水技術的利用,與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要求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距甚遠,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這一課題,不僅有助于當前我國農業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對于農業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攔路虎,在農村水資源保護當中,導致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2點:
農業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一些工業生產部門也臨近主要農業生產區,由于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導致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是日益嚴重。其中造紙、印染、電鍍、化工、食品加工是威脅農村水資源的最重要的污染源,這些行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所排出的廢水,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無機物,重金屬、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現象更是屢見不鮮。而在鄉鎮企業發展中,由于資金、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的限制,在產生大量的水體污染物的同時卻沒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污染處理設施解決生產污染問題,造成了農村地區水資源污染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的水資源已經不適合農業生產灌溉之用。
目前,綠色農業、循環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在我國正處于一個開始階段,還沒有大規模普及開來,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生產依然是依靠傳統的農業生產的方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在農業生產中所使用的農藥有50多種,主要包括有機磷農藥、有機氯農藥、氨基甲酸酯類、苯氧羧酸類等。除了農藥的使用之外,氮、磷等化學肥料在農業生產中也是大量使用,這些農藥和化學肥料,如果使用不當很多就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就會在跟層積累或者轉入地下水,引起地下水污染。由此可見,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在農業生產中也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對農村地上、地下水體都造成不利影響,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要想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農村水資源保護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就現在農業生產的狀況和水資源保護的問題來說,主要應該做到以下2點:
鄉鎮企業的發展能夠為農村經濟帶來新的活力,但是在鄉鎮企業的發展中一定要貫徹“先預防、后發展”的環境保護理念,并從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認真審視當前農村水污染的問題,要積極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從宏觀上控制、技術上控制和管理上的控制,多管齊下解決農村水資源污染的問題。而在鄉鎮企業的審批管理上,各級人民政府應該把好環境保護關,技術性控制對策主要包括:①推行清潔生產;②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節水減污;③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④加強工業廢水處理,建設污水處理廠,實行工業廢水集中處理、集中排放等。管理性控制方面主要是要加強環境監測,進一步完善‘三廢’排放標準和相關的水污染控制法規和條例,加大執法力度,實行排污收費制度,嚴格限制‘三廢’的超標排放。
生態農業與傳統有機農業有著明顯的不同,但是又有別于常規的現代農業,在農業生產中它強調的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高效統一。生態農業的發展中,需要根據經學和生態學原理,建設農業生態工程,在農業生產中協調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盡量減少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不利影響,實現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2.2.1 大力發展節水農業灌溉技術
農業生產是我國用水量最大的行業之一,在農業生產中大力推廣節水農業灌溉技術對于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節水農業灌溉家屬,不僅可以減少農業生產的水資源需求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還能減少化肥和農業隨著排灌水的流失量,降低化肥和農藥使用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達到節約肥料、農藥,保護水資源的目的。現在的節水農業灌溉技術,主要是指有傳統的用水灌溉轉變為有壓灌溉,從灌溉土地轉變為灌溉作物上來。在這一方面可以多推廣一些如管式地下水灌溉,微灌、噴灌、滴灌等節水型灌溉技術,技術達不到上述要求的地方可以推廣一些溝灌等常用的灌溉方法,要摒棄大水漫灌,并根據季節和作物的不同,選擇合適的灌水量。
2.2.2 開展綜合病蟲害防治工作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在農業生產病蟲害防治上,不能單純依靠農藥殺毒的方法,而是應該綜合利用各種病蟲害防治技術,應注意以下3點:①培育優良的抗病蟲害農作物品種,提高農作物自身抗病蟲害的能力,如一些抗蟲棉品種等等。②利用生物之間的相生相克,實現病蟲害的防治。在自然界中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天地,而生物種群結構決定了蟲害要受天敵的制約。如在棉花種植當中紅鈴蟲的天敵是金小蜂,在種植的過程中可以多放養一些金小蜂,能夠有效降低紅鈴蟲的繁殖率。③在生物界當中,各種生物種群之間存在生態補償的現象,對于在可以在農作物種植中使用套作、輪作技術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如在棉田當中可以種植一些高亮,引誘玉米螟集中產卵,使天敵更容易發現玉米螟,降低玉米螟的對棉花的危害。此外,農藥依然是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在這一方面要推出一些低毒、高效、低殘留量的農藥,禁止有機氯、有機汞和有機砷的農藥的使用。
2.2.3 改進施肥方式降低肥料對水資源的影響
在現代農業生產當中,化肥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一方面上,要盡量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逐步推廣生物有機肥料,減少肥料使用對水資源的不利影響。①在農業生產當中要不斷改進灌溉和施肥方式,提高化肥的使用率。②要提高有機肥的產能,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綠色有機肥,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量。③調整化肥品種結構,采用高效、復合、緩效新化肥品種;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和種植業緊密結合的生態農業模式,促進糞便還田,實現農業生產的循環利用。④改進農業生產方式,可借鑒他方經驗建設稻田養魚、基塘農業、溝魚壟稻等農牧漁復合系統,通過立體利用,耕地與水面重新分配,改良土壤和農田環境,這是低湖田區極有推廣價值的開發模式。外圍臺地主要發展林、果、牧、茶和糧食、經濟作物。
總之,要想解決水資源污染對農業生產的制約,真正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控制工農業生產污染量,降低鄉鎮企業發展對水資源的不利影響。還要積極推廣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肥料、農藥的利用率。
[1] 李仁安,鄧建勛.江漢平原水資源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26(7):91-93.
[2] 朱俊林.三峽工程與江漢平原農業持續發展[J].生態學雜志,1997,16(2):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