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琪
護理行業是高風險、高責任的服務行業,由于職業的特殊性、疾病的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及醫療技術的局限性,使得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1]。患者跌倒是醫院常見十大醫療事故之一[2]。無痛胃腸鏡檢查或治療是一種高風險診療手段,風險涉及患者從開始檢查或治療到檢查或治療結束后的各個環節,其中患者跌倒是無痛胃腸鏡檢查或治療風險之一。2005年6月~2011年3月我院內鏡中心在行無痛胃腸鏡檢查或治療患者中發生跌倒7例,分析跌倒風險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以達到預防和控制無痛胃腸鏡檢查或治療患者跌倒發生的目的,現報道如下。
我院內鏡中心行無痛胃腸鏡檢查及治療患者共45 947例,均在使用芬太尼、丙泊芬靜脈麻醉方式下進行檢查或治療,發生跌倒7例。其中男3例,女4例。年齡23~76歲。單純胃鏡檢查1例,胃腸鏡檢查2例,腸鏡檢查及治療3例,胃鏡檢查及治療1例。7例跌倒患者中,唇咬傷1例,牙齦出血1例,膝蓋及手掌擦傷3例,以上病例經治療均治愈;無明顯外傷2例,經檢查也無其他病理改變。
2.1 不良的環境與設施 檢查床高低不合適、患者坐在床上時腳不能著地、床腳剎性能不穩定、床欄扶手不牢固及地面濕滑、廁所的扶手位置較低等,當患者方便后起立的過程中出現頭暈時卻抓不到扶手。
2.2 術中肢體躁動 肢體躁動有使患者發生墜床的危險[3]。發生肢體躁動的原因可能為藥物的不良反應。異丙酚誘導麻醉時有時可出現輕度興奮現象[4];胃鏡檢查過程中,雖然麻醉藥物的使用,但食管與氣道相鄰的特點及插鏡引起迷走神經興奮等原因,患者可能出現躁動等反應[5];腸鏡檢查時,腸鏡在通過腸曲時對內臟牽拉強烈會使患者感到難受,麻醉深度不夠時患者也會出現躁動;另外患者麻醉后肌肉松弛,如不注意固定肢體,極易引起患者墜床。
2.3 鎮痛鎮靜藥的不良反應 因在檢查中鎮痛、鎮靜等麻醉藥品的應用,患者清醒初期,會有一過性的頭重腳輕現象,動作常不協調,容易摔倒或墜床[6]。本組有2例患者檢查結束臥床休息20 min后坐起自我感覺無頭暈,1例下床時因四肢無力而跌倒在床邊,因有醫護人員攙扶,無明顯外傷,1例步態不穩健,不聽醫護人員勸阻,也不讓他人攙扶,于走廊處跌倒,導致右側手掌擦傷。
2.4 消化道疾病 患者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導致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甚至一部分患者伴有嘔血、血便而引起貧血、體質虛弱、活動能力減弱,檢查結束下床時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眼花、站立不穩,很容易跌倒。行內鏡檢查前1 d多以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檢查前禁食等原因,導致能量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腸鏡檢查或治療患者由于禁食和人為腹瀉使患者體液不足,均可能導致血壓下降。總之在禁食、導瀉、洗腸和檢查前1 d進流質飲食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患者極易出現低血糖和低血壓而跌倒。
2.5 術后氣腹殘留 行腸鏡檢查時在進鏡過程中為了打開腸腔需要注入一定量的氣體,腸鏡檢查或治療結束后如抽氣不完全,還會有一部分氣體殘留在腸腔內而引起腹脹,個別患者在腸鏡檢查結束清醒后仍然感覺腹脹不適,有便意,急需上廁所,蹲廁時間長,站立時腦供血不足引起頭暈,再加上麻醉藥物的應用伴有頭暈、肢體無力極易跌倒。
3.1 風險評估 針對患者跌倒風險相關因素,制定內鏡中心無痛胃腸鏡檢查或治療患者跌倒風險評估內容,檢查前評估患者跌倒風險因素:患者年齡(65歲以上老人易跌倒);肢體活動情況;有無眼科疾病、糖尿病;有無嘔血、血便,是否貧血、體能虛弱、體位性低血壓;用藥情況,如鎮靜安眠藥、抗高血壓藥、降糖藥、利尿藥等;因需要禁食,患者有無饑餓感、頭暈、出冷汗等不適;有無跌倒史;評估患者對疾病或檢查以及跌倒風險的認知能力。護士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疾病特點、用藥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防跌倒宣教,講解易引起跌倒的原因、危害、發生時間、預防方法,使他們從思想上、行為上引起重視,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對有跌倒高風險的患者護士應采取相應的預防護理措施,保證檢查治療順利進行。
3.2 構建安全就醫環境,減少跌倒潛在的危險因素 檢查床的高低要合適,檢查床選擇穩定的裝置,注意檢查床和平車性能。注意移動設備的剎車、護欄等附件是否缺損,如有安全隱患,及時修整。胃腸鏡室地面保持清潔干燥。洗手間安裝扶手,高低適宜,張貼溫馨提示:“請扶好,不要蹲太久”。
3.3 加強檢查中、檢查后的觀察及做好安全護理 (1)檢查過程中,護士在患者旁邊嚴加看護,注意觀察醫師操作進展及患者有無躁動反應,防止墜床。由于患者麻醉后肌肉松弛,還應注意協助固定肢體,擺好合適體位,防止摔傷。(2)腸鏡檢查時盡量少注氣,退鏡時盡量抽盡腸腔內的氣體,減輕腸鏡檢查后腹脹等不適,預防檢查后蹲廁時間過長。若檢查后有輕度腹脹、腹痛等不適,告知患者出現此癥狀屬正常現象,適當延長患者臥床休息時間,可取膝胸位,抬高臀部,便于腸腔內的氣體排出,或協助患者按摩腹部,促進肛門排氣,必要時給予肛管排氣,確實需要蹲廁,應有人陪同,告知患者便后緩慢起立,起立的過程中出現頭暈時抓住扶手,待頭暈癥狀緩解后才開始行走,以防止發生跌倒。(3)注意檢查過程中芬太尼、丙泊芬的用量情況,了解檢查或治療經過、有無出血等情況,檢查或治療時間長,麻醉藥追加用量也相對增加,術后頭暈、肢體無力癥狀維持時間也相對延長,在檢查結束清醒后適當延長臥床休息時間。(4)檢查結束后麻醉未清醒期間檢查床應加床欄保護,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患者的意識情況。患者清醒后坐起時會有一過性頭暈,要給予扶助,以防墜床,待患者全身無不適和無神經運動系統障礙、正確應答后,耐心細致地交待術后注意事項,檢查后24 h內不能開車等,讓其家屬陪同離開內鏡中心,住院患者由醫護人員護送回病房,并與護士做好交接[7]。(5)體質虛弱,有饑餓感、出冷汗等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在檢查前準備好食物,檢查結束后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安排及時的進食,或給予口服葡萄糖水等,并適當延長臥床休息時間,以防發生低血糖而跌倒。(6)對于病情重、消化道出血、貧血、內鏡下治療患者,檢查或治療結束后應維持補液,患者清醒后用平車或輪椅由醫護人員護送返回病房,并交代注意事項。
預防患者跌倒是護理工作中需要重視的一個環節。護理安全是護理質量的基礎,是優質服務的關鍵。保證護理安全,首先是識別危險因素,然后采取預防措施,防范風險。無痛胃腸鏡檢查或治療患者跌倒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的發生無固定模式和地點。護理人員對所有患者防跌倒意識必須加強,防跌倒措施必須到位。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多為門診患者,在內鏡室檢查治療時間短,護理人員應心思敏銳細致,善于觀察,認真負責,加強環節管理,樹立安全防范意識,認識到安全護理的重要性,加強與醫師的協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最大限度的預防和控制意外跌倒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意外傷害及醫療糾紛。
[1] 戴青梅,陳麗英,徐雪艷,等.護理風險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6,6(8):36-38.
[2] 張秀芳.醫院風險與患者安全管理[J].廣東省醫院護理管理,2005,2(5):29.
[3] 陳敏芳,俞霞琴,趙慶東,等.476例無痛結腸鏡檢查術中與術后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0):890.
[4] 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主編.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70-239.
[5] 王孝瓊,李榮香,侯 偉,等.205例靜脈麻醉胃鏡檢查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3):192.
[6] 蔡曉美,沈元春.無痛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的效果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5):65.
[7] 龍小紅,陳 翔,瞿 超,等.無痛性胃鏡檢查的護理風險防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