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呼吸系統疾病是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農村則占首位[1]。因此建立一套全面、安全的呼吸內科整體護理管理計劃非常重要。其中提高護理質量、防范護理差錯和事故、保障護理安全、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持續改進工作已經成為現代護理工作的重點。
1.1 評估檢查方面 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分析其特點、發病時間、主要癥狀、吸煙史、過敏史以及既往住院和用藥情況。專科性體檢包括身高、體重、體溫、血壓、呼吸、脈搏、水腫程度及缺氧程度。常見的輔助檢查包括三大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動脈血氣分析、血脂、空腹血糖、痰液檢查、胸部影像學檢查、肺功能測定、睡眠研究、胸腔穿刺術等。
1.2 觀察方面
1.2.1 用藥情況觀察 使用一些新藥時,應認真閱讀藥物說明書,并在使用中加強巡視,患者出現反應時及時處理[2]。
1.2.2 進食觀察 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熱量、多維生素、易消化飲食[3]。有水腫和腹腔積液、尿少的患者限制鈉鹽攝入,準確記錄出入量。
1.2.3 病情觀察 制定觀察周期,認真定時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心率的變化,并做好記錄。若患者出現呼吸加深、缺氧程度嚴重、深昏迷等癥狀時注意觀察有無肺性腦病的發生。
1.2.4 二便觀察 注意預防患者因便秘引起心臟負荷加重,誘發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衰竭等癥狀。記錄患者每日尿量作為病情判斷和用藥的依據,如果每小時尿量少于20 ml,24 h尿量少于400 ml,則提示腎功能不全。
1.3 基礎護理方面
1.3.1 皮膚護理 急性期且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囑其臥床,少活動。加強皮膚護理,經常更換體位,定時翻身,骨突出部位用50%乙醇按摩并墊以軟墊,防止壓瘡的發生。保持床鋪整潔、無屑,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
1.3.2 保持呼吸道通暢 神志清醒的患者鼓勵自動咳嗽,痰液排除困難者可霧化吸入,濕化呼吸道。重癥患者咳嗽反射遲鈍,反射無力時應協助其翻身扣背、體位引流。合理給氧,以糾正缺氧狀態。
1.4 心理護理 呼吸疾病屬慢性病,病程長且多反復,患者表現為悲觀、失望、拒絕與醫護合作,護理人員應耐心解釋病情以消除其顧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多關心、體貼患者,使患者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危重患者往往夜間更為恐懼不安,可讓家屬陪伴,護士加強巡視,開夜燈,以增強患者的安全感。
2.1 規范護理行為 規范護理行為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環節。規范護理行為,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程序,使護士在護理行為中逐步形成不、情、愛、笑、好、精、換、歉、忍、全十字服務護理行為。“不”即不對患者說不字,“情”對患者真情真意,真情服務,“愛”對患者要有愛心,“笑”即真誠發自內心的微笑,“好”即與患者見面道聲好,“精”即精益求精技術為患者服務,“換”即與患者換位思考,“歉”操作失誤道聲歉,“忍”要忍讓在先,“全”即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規范護理行為,使護士通過規范糾正偏差,強化服務意識,從而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
2.2 穩定護理隊伍,提高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關愛護士,重視護士的勞動強度和職業風險,充分發掘每個人的長處,充分調動護士的主觀能動性。
2.3 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增加風險防范的鑒別能力,減少服務中的危險因素,減少差錯,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通過強化法制學習增強其依法行醫意識,明確護理人員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并在實踐中自覺履行責任。
2.4 建立有效的護理管理制度和護理質控標準 根據科室特點采取彈性排班。白班要有1名老護士作為領班,夜班要有1名責任心強、技術好的護士當班,保證日夜護理工作不給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結果。做好探視及陪護人員的管理,要求護士對每位陪護人員要熟悉,同室病員及家屬要相互認識,陌生人要詢問。在交接班及中午、晚上要關好病區大門[2]。制定合理的崗位職責以提高護理質量,實行崗位與獎金掛鉤的原則。護士長下設責任組長、責任護士、護士共4個分層。護士長全面負責護理程序運行質量,護士執行護理程序的行為評價、考核,病房管理,護士的培養使用,患者滿意度調查。責任組長負責指導護理計劃制定、實施,進行效果評價,負責責任組護理質量。責任護士的職責是執行護理程序,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接受組長業務指導和護士長領導。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重點落實基礎護理合格率、評估符合率、護理診斷準確率、護理措施執行率、護理宣教率、患者滿意度等。把護理目標的重點內容放在患者最關心、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上,在患者需求與管理制度沖突時,重新審視患者需求,處理好拓寬服務思路與規范服務觀念,從患者的角度評價護理質量,把患者的滿意度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避免質量目標與患者的實際需求相脫節,讓患者真正從質量管理中得到實惠。
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及患者就醫條件的不斷提高,管理者要加強護理管理,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加強安全護理,采取有效措施,樹立護理工作者人人參與病區管理的意識,調動廣大護理工作者的積極性及主動服務意識[4],滿足廣大患者的需要,減少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實現呼吸內科的優質護理和安全護理。
[1] 尤黎明主編.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3.
[2] 吳秀文,王 潔,鄭秀琴.心血管內科護理質量安全管理體會[J].家庭護士,2006,4(8B):54-55.
[3] 車曉杰,李春梅,劉紅梅.呼吸內科患者的護理及質量管理[J].吉林醫學,2010,31(26):4615.
[4] 楊英華主編.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