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胡秀雪 李新藝 劉臘梅
護理專業是我國醫療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工作質量的好壞和專業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病人的安全和人類的健康。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在不斷提高,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和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需要不斷提高護理教育水平[1,2]。因此,建設一支能夠培養新型護理人才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刻不容緩。近年來,很多研究者[3,4]對雙師型教師的概念進行了詳細全面的闡述,但對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的探討還較為少見。鑒于此,本文著重探討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為培養“雙師型”護理教師隊伍提供參考和建議。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文件,“雙師型”教師數量已作為高職院校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水平評價的標準之一,而且做了具體、嚴格的數量規定[5]。這說明“雙師型”教師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關于“雙師型”教師卻鮮有明確的定義。目前,關于“雙師型”教師的定義有“雙證”和“雙能力”的兩種說法。“雙證”是指教師既要具有教師資格證又要有護士資格證;“雙能力”的定義是教師既能在課堂上將臨床護理理論和技能通過有效的手段傳授給學生,又能在臨床帶教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同時,又是一位優秀的、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師,能夠在臨床為病人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4]。可以看出,后一種定義更能突出“雙師型”教師的內涵。隨著醫療體系對護理人員要求的逐步提高,“雙師型”教師將要承擔更重的任務,因此他們必須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質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
2.1 護理“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2.1.1 高尚的職業道德 護理教師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忠于護理事業,熱愛護理教育,關愛學生,具有獻身護理教育事業的精神;為人師表,對教學工作一絲不茍,打扮得體,生活方式健康,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勤奮好學,對待學生循循善誘、因材施教[6]。
2.1.2 與時俱進,努力創新,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觀 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是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在護理行業,創新就是護理發展的基石和動力。同時,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而護理行業更是在飛速發展。因此,作為護理專業的雙師型教師,應與時俱進、努力創新,不斷更換新的教育思想和接受現代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并具備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觀,從而在此基礎上影響并引導學生不斷創新。
2.1.3 人文修養 人文修養是指一個人在人文知識、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綜合水平。其中,人文知識是基礎,人文方法是能力,人文精神是核心。教師為人師表,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因此,作為一名當代護理雙師型教師,應具備較高的人文修養水平。
2.1.3.1 職業道德修養 即雙師型教師對職業、專業、學生及病人的情感和態度,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和認同感。特別是在護理專業被人們認可度低的今天,培養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護理雙師型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進而更好地教書育人,培養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
2.1.3.2 科學思維修養 科學思維修養能夠激發學生的人文興趣、啟迪學生的人文思維、提升學生的人文境界,教師的職能不僅包括傳授知識、教會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以思維方法,以利于引導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以利于將來更好地處理護患關系。因此,人文修養已是當代教師特別是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所必不可缺的素質。
2.1.4 科研素質,團隊合作理念 科研素質是教師成長的必備素質,而團隊合作又是每一個時代永恒不變的話題,在學術氛圍越來越濃重的今天,科研能力已經成為一個衡量教師水平的重要標尺,而學術成果的取得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而現今,我國護理科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并引導其建立科研思維已是教師必不可少的責任。因此,當代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還應具備科研素質、團隊合作理念。
2.1.5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 即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等。為了保證教師雙重職能的有效發揮,必須確保其觀念、臨床能力和教學能力能夠適應當前護理教育發展的需求[7]。
2.2 護理“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能力 隨著社會對護理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護理教育在我國快速發展,雙師型護理教師就擔負著為社會輸送合格護理人才的重任。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多重沖擊下,給高等護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8]。
2.2.1 教學能力 因為現代護理是理論和實踐并重的專業,所以這里的教學能力既包括理論教學,也包含臨床帶教的能力。一位優秀的護理雙師型教師,既要有用自身一桶水給學生一碗水的能力,更要有用自己一碗水激活出學生一碗水共同獲得一桶水的能力。護理是一門臨床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須使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在理論授課中引入臨床的實際病例,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就必須掌握好教學規律和方法,準確地制定教學計劃和授課計劃,不斷地了解和熟悉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的新發展、新方法,學習臨床護理新儀器設備的使用、新護理技術的應用[9],將這些動態的變化與教學結合起來,既防止了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2.1.1 理論授課能力 高等護理人才不僅需要精湛的操作技能,更要求具備豐厚扎實的理論基礎。在理論課上,學生想將老師的講授內容有效且全面轉化成自己掌握的知識的情況下,雙師型護理教師就必須在理論授課的全程準備及開展中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課堂知識的傳達率和學生的接受率,提高課堂整體效率。
2.2.1.2 臨床帶教能力 “雙師型”教師必須具備扎實且寬泛的行業、職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護理教師既是理論課的授予者,又是臨床實踐的指導者,其職業能力的高低,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對高等護理合格人才的培養有著特殊的意義[7]。在高等護理教育中,臨床教學既是學生通過臨床實踐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通過專業實習接觸社會、服務病人、強化專業服務意識、確立專業思想信念的關鍵過程。臨床教學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護理院校向社會輸入的護理人才是否合格的問題,而臨床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臨床教師質量[10]。
2.2.2 反思教育能力 隨著世界和我國醫學衛生系統的改革和護理的快速發展,通過護理前沿信息的反饋,雙師型護理教師應該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外語和人文知識的滲透,提升教育研究的能力。
2.2.3 信息、技術獲取能力 新形勢下,對高校雙師型護理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手段以及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將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素質和培養學生能力三者并舉,使培養的護理人才能有效地應用知識,積極主動的參與知識創新[11]。對高校護理教師信息技術獲取能力的要求不僅僅在計算機技能和信息獲取技能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信息意識方面使其具有與社會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進程相適應的信息主體意識、信息傳播意識、信息保密意識、信息守法意識和信息更新意識[12]。雙師型護理教師應該在信息活動中完全具備信息行為的自主性、獨立性以及行為準則與行業道德。教授學生及時獲取醫學及護理最前沿的信息,從而使學生有目標、有方向的去鉆研自己的學科。
2.2.4 交往和組織協調能力 今天的護士不僅要求做得精湛,還要說得到位、寫得合格,這樣方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才能順利、有效并高質量的開展護理工作。所以要求護理“雙師型”教師不僅要與本行業從業人員、病患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來提升自己的交往和組織協調能力,從而將自己的經驗和方法有效的傳達給學生,還要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活動來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交往和協調能力。所以,“雙師型”護理教師的整體行為對護生的交往和組織協調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13-16]。在理論教學中尤其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和對護理專業的了解、認知狀況,方能全方位的教授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2.2.5 創新和適應能力 在醫療衛生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必然要求“雙師型”教師具備較高的核心能力[17-20],尤其是創新和適應能力,即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識、新觀念,分析新情況、新現象,解決新問題,不斷更新自身陳舊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以適應外界環境變化和主體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雙師型護理教師必須建立評判性思維,養成辯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勇于、善于標新立異,敢于懷疑并越過權威提出客觀、科學、公正的觀點。具備良好的創新的精神、創新意識,掌握創新的一般機理,善于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活動。
2.2.6 處理和解決職業問題及矛盾能力 隨著人們自我保護意識、法制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病人用法律衡量醫療行為和結果及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不斷增強[21]。教學中由于實習生護理知識和經驗的欠缺,護理技術不熟練,病人對實習生往往極不信任,而且臨床護理教師和學生法律觀念淡漠[22],臨床教學與病人權益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導致學生實踐操作機會減少,理論與實踐無法有效結合,淡化了臨床實踐教學的意義,使學生不能很好的勝任以后的臨床工作。為避免或減少沖突發生,保證臨床實踐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工作質量,教師應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帶頭熟悉相關法律法規,知曉病人權利,明確法律責任,提高法律意識,堅持依法帶教,針對病人健康狀況能及時發現問題、全面分析問題、正確解決問題,并將這種能力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綜合判斷能力,從而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本職工作與病人切身利益問題。
綜上所述,具備高素質和高能力的“雙師型”護理教師對高素質和高能力的優秀護生的培養以及護理行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雙師型護理教師應積極努力提升自己在護理專業的素質和能力,從而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護理團隊。
[1] 向國春.新形勢下軍隊臨床護理教師隊伍建設[J].醫學教育,2007,36(10):987-988.
[2] 馬曉偉.立足國情加強建設開創我國護理工作發展新局面[N].衛生政務通報,2005-9-23(21).
[3] 吳友鳳,沈 軍.護理雙師型教師壓力源分析[J].醫學教育,2010,39(8):1008-1009.
[4] 陳立紅,張海燕.雙師型師資在護理高職教學中優勢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5,5(1):60.
[5] 肖慧紅.我國高職教育“雙師型”教師政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7,6:86-88.
[6] 陳桂萍.淺談護理教師素質[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109-109.
[7] 沈 勤,高菲菲.高等護理臨床教師職業素養現狀及其對學生的影響[J].護理教育,2006,6(3):38-39.
[8] 郭邑霞,楊 麗.關于加強高校護理教師素質的思考[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8(3):210-2l1.
[9] 查道德.論高職護理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1):96-97.
[10] 劉紅衛.護理臨床教學現狀與展望[J].護理研究,2004,18(10):1705-1706.
[11] 顏春英,黃 凱.高等院校護理教師信息素質及其培養方法[J].護理研究,2005,19(10):1975-1976.
[12] 杜 新.網絡與新信息教育[J].互聯網周刊,2004,6:50-53.
[13] Salsali M.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nursing education:an Iranian perspective[J].BMC Med Educ,2005,5:29.
[14] Fitzpatrick JJ.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J].Nurs Educ Perspect,2004,25(3):109.
[15] Nahas VL,Yam BM.Hong Kong nursing students'perceptions of effective clinical teachers[J].J Nurs Educ,2001,40(5):233-237.
[16] 李秋萍,陳佩珍,蔣玉宇,等.護理教師行為與護生的護士行為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6,20(11):2931-2933.
[17] 任海燕,閏紅艷,陳雪霞,等.雙師素質護理教師核心能力現狀探討[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7):39-41.
[18] 謝戰鋒.新形勢下教師核心能力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7:39-41.
[19] 侯曉靜,朱 丹,喬 莉.臨床護理教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探索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6,20(1):79-82.
[20] 侯曉靜,朱 丹.臨床護理教師核心能力評價模型的建構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5.
[21] 黃送榜,邱莉莉.在護理教學中增強護生防范醫療糾紛的意識[J].衛生職業教育,2003,21(6):101-10.
[22] 儲愛琴.護理臨床教學與病人的權利沖突的思考[J].護理研究,2006,20(3):83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