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張建軍/通訊員/涂俊明 有位漁農興致勃勃地從村上的農家書屋里借到一張介紹科學養魚的CD,剛到家,就嚷嚷著讓他女兒幫他在電腦上播放出來。老漁民一邊欣賞著CD講解,一邊夸耀著農家書屋的好處:“要是再多一點螃蟹、青蝦、黃鱔養殖的片子該有多好啊!”老漢的喃喃自語,直截了當地道出了諸多漁農共同的迫切心聲。
電子出版物,即通過各種電子設備可閱讀的出版物。就是將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資源通過軟件制作形成資源包或應用,需要時又通過閱讀器或應用,在顯示器屏幕上顯示出來供人們閱讀。農村電子出版物,就是圍繞農村、農民、農業服務,提供知識性、科學性、技術性門類的電子出版物件,直接服務于農民的先進科學文化產品。
我國是一個具有13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置身于農村,從事農產品生產開發活動的人口比例占據著大多數。在當今廣袤的農村大世界里,農民兄弟對新知識、新技術、新文化、新潮流的渴求與向往,越來越急切,各種科技文化產品的農村市場越來越活躍,農村電子出版物的需求量也在節節攀升,發展前景廣闊。作為浩瀚廣博的農資品類的一員,農民對適合與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的電子讀物,近乎如饑似渴,同樣存有著實用性的迫切需求。
然而,如今有不在少數的鄉村農民電子讀物還處在“數量不足、內容不豐、價格不低、購買不便”的“四不”狀態。有位漁農為了買一盤“斑鱖魚”養殖病害防治的光碟,先后跑了集鎮幾個書店與商場,都沒有能夠買上一盤心儀對口的電子讀本。還有一位大棚蔬菜種植戶,想買到一種蕃茄種植中花期掛果后期技術管理碟片,結果托了朋友幾經周折,還是在縣城的書店才能如愿。也有的農民即便是碰上了,買著了,回來打開DVD一試,所買與所需不一致,所教與所用不一樣,無奈之下,他們也就只好讓這樣的電子讀物“束之高閣”,成為永不開講的“啞巴先生”。
農村電子出版物同是作為一種特殊的農資商品,其服務于農民,作用于三農,具有著非常積極的功能。農民購買電子出版物難,農民選擇實用電子讀物難,農家書屋里的電子讀品缺,這就是當下農村電子出版物的現狀。“有需要,就有了新方向”!這就給我們的傳播出版提出了新要求、新信息;“有需要,就有了新動力”!這就為我們的發行營銷拓寬了新市場、新渠道。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科技、新知識、新技術在日新月異地更新換代,可不能讓億萬農友拉下新時代科學發展的潮流!我們所需作出的就是順應農民需求,滿足新農村發展的迫切所需、所求,加大出版選題力度,拓寬營銷思路,讓農村電子出版物大行其道,給農民兄弟適時送上內容豐富、技術先進、實用方便的電子讀物,以此彰顯出現代新聞出版業新時代新服務的獨特功力,凸顯電子傳播出版界在推進我國新農村建設偉業中的神采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