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君,田金偉
(1.五常市水務局水資源辦公室,黑龍江五常150200;2.五常市龍鳳山灌區管理局,黑龍江五常150200)
多年以來,從水文資源的統計資料來看,五常市地表水、地下水資源明顯減少,每年統計結果與多年平均數相差越來越大。1950年建國初期,全縣地表來水22.75億m3,70年代全縣年地表來水降到21.17億m3,90年代全縣地表來水20.23億m3,2002—2008年平均地表來水只有18.96億m3,平均地下水6.45億m3,扣除重復計算部分3.26萬m3,全市水資源總量只有22.15億m3。而且五常的人口逐步增長,2008年全縣人口為98.3萬人,現有總人口數已經達到104萬人,每年以1.45%的速度增長。地下水水量與水質保持已成為全市人民關注的問題。
保護地下水質問題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其防治和預防按其功能和原理可分為“預防”和“治理”兩種途徑。
針對城市居民的飲用水,城市的發展必須要與水源的建設作出協調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盡量避免城市污染,保護地下水水質不再受污染。要按國家的政策,關停那些容易造成地下水水質污染的小型造紙廠、小型化工廠、小焦化、小合金、小電鍍等工廠,即使是符合國家審批手續的工廠排水,也要采用管道排污、配套排污措施。同樣,在新建水源時,也要考慮地下水水源是否受到污染,例如不把水源地選擇在城市附近或地下水的補給區。此外,在特殊地區當取水層上下或附近有劣質污染水層或水體分布時,要嚴格地控制水的開采量和開采降水深,為防止劣質水體入侵含水層作出必要的防治措施。在上述地區,也可為預防水質惡化,在水井中采用分層取水設計,要保證取水水井施工中的質量控制,注意止水、回填質量。對于井管要及時更換;對廢井要保證回填土料質量,防止有被污染的土體進入廢井。
為使飲用水開采地區含水層免受污染,還必須注意,在有深基礎工程的建筑工程的地下開挖工作中,不要破壞開采飲用水含水層上下或周邊的隔水保護層。世界上有這方面的經驗教訓。最后還必須指出,預防性的途徑中,尤其是針對于那些私建的小工廠,要堅決制止,手續合理的工廠,污水的處理主要還是要以廠內處理為主,按國家的環保部門對于水質排放的要求,新立項的企業排放要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排出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均要符合國家的強制性標準,堅決不能污染地表及地下水源。
污染源一般包括點源和面源兩種類型。點源是指工業“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等所構成的污染源,在城市附近以工業廢水和廢物的危害最大,在城市內,以居民廢水和廢物為主。因此,對于污染的防制,重點應該分區分塊,分別抓好工業和居民廢水的綜合治理。除采既控制污水排放量和又控制排放質的預防措施外,對于工業排放主要應大力改革落后的生產設備,做好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把工業廢水盡量消除在生產的再利用過程之中,同時也節約了新鮮源水,這將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對于不得不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則必須防止它們在排放的過程中對含水層的滲漏。為了減少滲漏對地下水的污染,最好在有穩定隔水地層的地段排放,或者在排放路上采取防滲襯砌措施,盡可能將污水帶到飲用水源地下游較遠的地方。
在治理點狀污染源時,為使地下水免受工業與民用垃圾的污染,除了對垃圾和廢渣采取廢物回收再利用、焚燒、利用余能發電、生化處理等綜合治理外,水資源的管理人員,尤其是城市建設主管部門要為城市垃圾和工業廢渣尋找到合適的堆放場地。一般來說,垃圾或廢渣的堆放場地,最好選定在地表弱透水土層分布面積較大,厚度較大且地形低洼,遠離城區的封閉性好的地方,同樣也要遠離水源地或開采含水層的補給區,
在治理面源污染源時。面源主要指農業施肥、農用污灌溉、農藥以及城市在集中暴雨后產生徑流等所帶來的污染。據有關資料統計“非點源”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占總污染的50%以上,因此是面污染是對地下水污染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對面狀污染的治理,主要應該做好以下的3個方案的工作:①慎重地采用污水、污肥灌溉。其中嚴格掌握污灌的水質標準最主要;控制減少灌水定額,根據環境水文地質條,合理規劃污灌的位置,如特別需要污灌,盡量選擇在表土層厚、滲透性小或有不透水層的地段,不宜在地下水的補給區和水源地附近。②使用易被植物吸收的水化性農藥,土壤分解快的化肥和對人體毒性小的農藥,盡量使用農家肥,并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在土壤層中的殘余濃度和流入含水層的數量。③采取工程措施或其他有交措施對灌溉污水以及可能引起地下水水質惡化的雨水和溶雪水進行預處理。
讓大量污水末經處理排入自然環境,是當前造成環境,特別是水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因此污水的處理和利用是治理地下水水質惡化的根本措施。同時處理后的污水,又可根據其質量不同,用作飲用水源、冷卻降溫水源、直至作為農業灌溉水源,無形中增加了水資源的總量。
當劣質水體從側向侵入開采含水層或水源時,采用所謂的“水力”措施來阻劣止水體的入侵。①補給水丘或稱“淡水屏障”法。通過外力主動注水使含水層或水源附近之形成高于污水的天然地下水位的“補給水丘”以控制污水面向內移動。②“抽水槽方法“,在污水和開采地段之間布置一條抽水線,通過抽水使之形成阻止水向含水層移動的“抽水槽谷”,這種方法較之前一種方法的優越之處是,不需補給外水。③“注水和抽水相結合的方法“,一般是將抽水槽布置在靠近污水的地方,將注水井布置在靠近開采水源地的一側。④修建“地下擋水墻”。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河水沿著狹窄透水通道阻止污水入侵的地段。
地下水質惡化的防治與保護,是現階段全球都要面臨的嚴峻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人口的巨增,對地下水的開采和掠奪也是空前的,地下水可開采量的逐步減小,水質的惡化的加劇,將形成了惡性循環,為防止地下水質的惡化,不僅是一些大中城市,也是一些發展中的中小城市甚至于是農村也要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除以上措施外,在某些情況下削減水源地的開采量,減小開采水位降深,不使水位降落漏斗擴展至外圍劣質水缽。也會對防止劣質水缽入侵有一定作用,但是這種措施的效果是有限的,防止地下水質的惡化,也涉及環保等多部門的共同問題,這需要全社會提高認識,共同保護。鑒于地下水質的不斷惡化和水位的不斷下降,五常人口增加、社會發展對水量的需求,地下水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因此,把部分人畜飲用水的供應重點轉移到地表上,五常市政府計劃在未來的2~3 a內,新建一座水廠,從磨盤山水庫向哈爾濱市供水管線上分流,供應給五常市縣城人畜飲用水,以緩解縣城人畜飲水的壓力。
[1] 國家環保局.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北京:國家環保總局,2002.
[2] 國家環保局.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S].北京:國家環保總局,1996.
[3] 國家環保局.水質標準匯編[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