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趙仲民
近來,筆者細讀了劉振亞總經理編寫的《中國電力與能源》這本專著。該書立意深遠,從國家戰略高度,詳細分析了我國能源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和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的戰略路徑,闡述了電力在能源體系中的中心地位,為今后電力發展指明了方向。結合自身工作,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淺談一下對河南能源和電力發展的認識。
電力在能源戰略中占據中心地位,以電力為中心推動能源發展,符合今后能源發展方向。雖然河南是能源大省,但同時也是能源消耗大省,其能源供應安全需要電力的堅強保障。
河南一次能源相對貧乏,發展潛力有限。在河南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占了總量的85%以上,但河南煤炭基礎儲量僅占到全國的3.6%,水力資源開發已超過80%,石油、天然氣及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可開發容量非常有限。從長遠來看,河南仍屬于一次能源相對貧乏的省份。根據河南能源規劃,2015年,全省煤炭產需缺口將達約5250萬噸,考慮到“十二五”期間河南仍需向華東、中南地區調出冶金、化工等行業用煤5500萬噸,“十二五”末,河南需要從山西、陜西等省份調入煤炭近1億噸。
綠色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對綠色能源的要求越來越高。煤電所帶來的大氣污染及環境損失與人口密度、人均GDP呈正比關系。河南作為人口高度集中的省份,火力發電所帶來的環境損失遠遠大于西部和北部地區,二氧化硫排放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西部、北部地區的4.5倍。劉總在書中提到要“鼓勵電力消費”,對河南而言,多用西部、北部的電,多用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減少河南當地碳排放,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綠色能源比例。
以電力為中心發展能源符合河南長遠利益。電氣化程度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其電氣化水平也越高。人均GDP與人均用電量呈正比關系,目前河南人均用電量約為2700千瓦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400千瓦時),而發達國家一般在8000千瓦時左右(美國是15000千瓦時)。隨著中原經濟區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產業集聚區和城鎮化水平快速發展,河南人均用電量會繼續快速增長,預計到2015年和2020年,河南人均用電量將分別達到3797千瓦時和5176千瓦時,河南電力消費還有很大發展潛力。因此,積極吸納區外優質電力,不斷提高外電入豫比例,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符合河南經濟長遠利益。
“一特四大”發展戰略是劉總在書中提出的一個重要內容,按筆者理解,“一特四大”就是把電力供應從被動保障轉變成主動參與,充分發揮電網在能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這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遠期來看,河南屬于缺電省份。當前,河南電力流向已發生重大轉變,從電力凈輸出省轉變為凈輸入省。2008年,河南為電力輸出省份,凈輸出電量為1.2億千瓦時;2010年,轉變為電力輸入省份,凈輸入電量為70億千瓦時。到2015年,河南能源自給率將進一步下降,預計將由目前的80%下降至60%左右。同時,因火電機組建設放緩,小火電關停速度加快,電煤供應緊張,能源和電力缺口逐年加大,預計“十二五”末電力缺口將達到1500萬千瓦。
國家“一特四大”戰略有利于能源的跨區調配。我國76%的煤炭資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資源分布在西南地區,絕大部分陸地風能集中在“三北”地區。劉總認為,要通過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和±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將山西、新疆等地區7個大型煤電基地,四川、云南等地區13個大型水電基地,哈密、酒泉等地區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電力向中部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輸送,保障中東部地區電力供應。
河南將從“一特四大”戰略中受益。按照國家特高壓電網發展規劃,“十二五”末,河南將建成南陽、豫北、駐馬店三個特高壓交流變電站和哈密至鄭州、呼盟至豫西兩個特高壓直流工程,在河南電網內部形成“三交兩直”五個特高壓落點,交流變電容量1800萬千伏安,直接吸納區外優質電力1600萬千瓦,河南電力供應將得到有力保障。
在書中,劉總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對特高壓電網建設技術路線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強交強直,先交后直”的科學論斷。
堅強特高壓交流電網是河南電力可靠供應基礎。從交流自身特點來看,交流輸電主要用于構建電力系統網架結構,中間可以落點,電力的接入、傳輸和消納十分靈活。河南交流電網越堅強,吸納區外電力能力就越強,抵御擾動和事故沖擊的能力也就越強。
特高壓直流輸電是河南電力供應的有效補充。直流輸電一對一傳送,中間不能落點,適用于大容量、遠距離輸電。目前已經開工建設的哈密—鄭州±800千伏直流輸電系統,跨越2210千米距離,將800萬千瓦的新疆哈密地區的火電和風電直接送到鄭州,計劃每年輸送480億千瓦時電量,相當于輸送煤炭2210萬噸,減少河南二氧化硫排放31.7萬噸、氮氧化物排放26.7萬噸。
“強交強直”特高壓混聯電網是河南電網安全穩定的基礎。直流輸電和交流輸電的關系就如同輸水管和蓄水池,蓄水池容量越大,可承受的輸水能力越強。從安全和技術的角度來看,為保證河南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確保河南能源安全,就要按照劉總所提出的“強交強直、先交后直”建設次序,快速推進特高壓交流西縱二、三回線建設,夯實河南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基礎。
劉總在書中提出,“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是實現電網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打造堅強河南電網,保障電力可靠供應,是河南電力人肩負的重要使命。
加強特高壓電網建設。面對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面對中原崛起的戰略機遇,結合省委省政府振興河南的戰略,需要不斷加大外電入豫比例。目前特高壓電網還比較薄弱,只有南陽一個交流落點,吸納區外電力能力有限。加快豫北、駐馬店兩個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變電站建設,加快哈密至鄭州、呼盟至豫西±800千伏直流特高壓落點,在“十二五”末形成“兩縱兩橫”河南特高壓環網結構,將顯著提高河南電網吸納區外優質電力能力,為河南電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電力保障。
加快高壓電網建設。河南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集聚區快速建設,各地市負荷水平迅猛增長,局部電網存在“卡脖子”、輸電斷面輸送能力達到極限,難以滿足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500千伏和220千伏電網建設,500千伏布點到市,220千伏落點到縣,滿足各地區不斷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是當前電網建設的重要任務。
建設堅強配電網。河南電網“兩頭薄弱”(特高壓電網、配電網薄弱),配電網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現代城鎮建設不斷推進,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目前配網的建設水平已難以與之相適應。負荷高峰期間,因供電能力不足、過負荷等原因,配電變壓器等配電設備損毀燒壞時有發生。加快配電建設,打造堅強可靠城市配網,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是公司肩負的社會責任。
智能電網的發展,使電網功能逐步擴展為促進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高多元開放電力服務、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多項功能。這些功能在提高電力系統安全高效運行水平、滿足用戶日益多元化的用電需求、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和推動綠色能源革命進程方面將起到關鍵作用。
當前,河南正處于中原崛起的關鍵機遇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將堅強智能電網作為河南重要的能源輸送和配置平臺,它將在國民經濟、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生態環境等方面帶給河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