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靳會強
從三門峽出發,沿連霍高速西行約30公里,在靈寶市境內,緊靠黃河岸邊,就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函谷關。
函谷關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它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既是古代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之說,也是歷代戰馬嘶鳴的兵家必爭之地,“一馬當關,萬夫莫開”指的就是這里。據記載,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尸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中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里進行的。函谷關也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歷史上司馬遷、唐太宗、唐玄宗、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百余篇。尤其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開山巨著《道德經》,就是在這里完成的,所以函谷關又有“靈谷圣地”、“道家之源”之稱。
這座留芳青史、聲播海內外的古代關城,現在已是國家A AAA級旅游景區,轄區面積16.5平方公里。關城的原始建筑歷經戰亂和日月剝蝕早已蕩然無存。據考證,函谷關關城為不規則長方形,用長、圓、平夯夯打而成。東城墻長1800米,西城墻長1300米,南城墻長180多米。遺址基本與史書記載相吻合。我們現在看到函谷關東門關樓也是1992年開工修建的復古建筑,南北長約70余米,高20余米,呈凹型,坐西向東,控制入關的要道。關樓為雙門雙樓山頂式三層建筑,樓頂各飾丹鳳一只,所以又叫丹鳳樓。站在高大的丹鳳樓上,在把整個關城遺址盡收眼底、一覽無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昔日雄關凜然不可侵犯的神圣。
從函谷關東門關樓逐級而下,往西便直接進入函谷古道。古道經果溝、黃河峪、狼皮溝至稠桑,全長10公里,也是這一帶唯一的東西通道。谷深50至70米,谷底寬10米左右,窄處只有兩三米,谷岸坡度40至80度,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嶇狹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關道兩側,絕壁陡起,峰巖林立。古書上說函谷關道“車不分軌,馬不并鞍”、“一泥丸而東封函谷”,可見其地勢險惡。即便現在,結伴而行,仍有種森森然的感覺。
東門關樓右側城墻下面,有一直徑0.9米豎井窯穴式兵器倉庫,發現于1986年7月,經考證為戰國時守關官吏儲藏兵器的箭庫。箭庫像一圓口旱井,里面放著一捆捆箭簇,約1立方米,箭頭是銅質的,箭桿是鐵質的,已經銹在一起,不能分開,也無法計算出有多少支。探頭進去,這些歷經兩千多年的箭簇映入眼簾,讓人的眼前霎時現出古代那銅戈鐵馬、悲慘廝殺的場面。近年有農民在田間勞動時,曾挖掘出一具古代人遺骨,骨上多處穿箭,箭簇經鑒定與箭庫里的箭簇同為戰國時期制品,為研究古兵器提供了重要依據。
2.老子誕辰紀念活動
關樓下面有一殿宇式古典建筑叫太初宮。傳說,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關,行以師禮,懇求老子為其著書,老子便在此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這部蘊涵豐富的著作對后世影響極大。為了紀念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著經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宮,曾是一座道觀。太初宮殿脊和山墻檐邊上塑有麒麟、獅、虎、雞、狗等珍禽異獸,神形兼備。殿頂飛梁縱橫,椽檁參差,雖然屋架復雜,但卻自成規矩,殿宇寬闊,中無撐柱。史載,太初宮始建于西周。現存太初宮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廟院現存石碑兩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順治年間,上面都記載著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的故事。
關樓東面還有道圣宮、道家養生園、藏經樓、望氣臺、雞鳴臺、碑林、蠟像館等十余處景點,均為現代復古建筑。雞鳴臺,又叫田文臺,成語“雞鳴狗盜”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說的是當年田文食客高埠“學雞啼叫,騙開城門”的故事。望氣臺,又叫瞻紫樓,傳說是函谷關關令尹喜登高望遠,觀察天象之地,“紫氣東來”這一成語就源出于此。唐代大詩人杜甫《秋蘭》詩中有“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之句。后人為紀念他,便將尹喜登高望遠的土山起名為望氣臺。唐時在上面修建了十米多高的“瞻紫樓”。此樓民國年間毀于兵火,現在看到的也是仿古建筑。函谷碑林屬現代建筑,南北長100米,東西寬40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有石碑62通。其中有從靈寶各地搜集來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楊貴妃之兄楊仲嗣的墓志碑、明代吏部尚書許天官夫人的墓志碑等,也有近現代書法名家書寫名人吟詠函谷關詩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為給當時的靈寶縣長寫的條幅石碑、李向陽原型的筆文碑等,也算一片雅處。
除此以外,典故“仙丹救民”、“公孫白馬”、“終軍棄襦”、“玄宗改元”等在這里也都能尋訪到遺跡。因此,游函谷關,既是對道家思想的一次重溫,也是對中國歷史的一次尋訪。近年來,當地更是打出道家文化的旗幟,每年農歷二月十五都要舉行紀念老子誕辰和《道德經》問世活動,引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到這里朝圣祭祖,從而使集古戰場與道教圣地于一體的函谷關,成為引人注目的旅游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