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 杰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來自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站在全局高度,從自身企業實踐出發,為我國科技創新建言獻策。指出,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創新的主體,在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過程中,企業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主體作用。成為兩會一個熱點議題。
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與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發展對新材料、產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要改變工業初級產品比例大、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的現狀,必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而要發展先進制造業,就必須提升鋼鐵、化工等原材料工業的技術水平,推進工藝技術裝備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當前,工業發達國家都把發展的重點放在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上。歐美發達國家許多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夠保持“基業長青”,正是因為它們掌握著產業領域內的大量前沿、高端技術。中國與國外企業的競爭,首先也將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市場的競爭。
當前,我國化學工業雖然在總量上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但這是一種階段性、結構性過剩,國內仍然還有許多關鍵產品依賴進口。化工產業應著力提升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能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科技提升品質,打造王牌產品。中國化學工業已進入由大向強轉變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成為化工強國必須具有四個方面的顯著標志:一是要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二是生產方式實現現代化;三是工業布局合理,物流成本低,資源配置效率高;四是產業集中度較高,市場調控能力強,經濟和社會效益好。
但是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企業科技實力相對薄弱,科研與市場脫節,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科技成果難以轉換成現實生產力,這是導致我國許多產業技術研究水平較低、競爭力不強的主要原因。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強化企業的主體意識,催發創新的內生動力,促進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大集團、大公司聚集。行業內要加強對終端產品高端化的研究,提升對資源高附加值化的研究,從而實現資源的增值,比肩國際先進水平。要推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除了企業自身因素外,政府應對企業有相應的支持和要求。此外,考核企業負責人除了產值目標外,還要看研發能力是否上去。國家層面對行業間科研力量要進行一定的整合,另外,要給予企業一定的專項資金,建立對投入資金的考核機制,推動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