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存河 張曉梅
(哈爾濱農科院水產分院 哈爾濱 150070)
我省地處東北地區,是產糧大省,但淡水漁業的發展不及南方,在健康生態化養殖方面也有些差距,所以,就目前我省的實際情況來看,應該考慮在我省也盡快的促進及發展淡水養殖業的健康化、生態化。我們應該按照"發展效益漁業,加快漁業產業化結構調整、促進漁業增效、漁民整體增收"的總體思路,推進水產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標準化、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產業層次全面提升。從1978年到2008年我省漁業的發展勢頭來看,我省漁業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2008年,全省漁業總產值實現37.6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大量農村勞動力從事漁業生產走上了富裕之路;漁業生產穩定發展,有效保障了水產品供給和食品安全,2008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實現37萬噸;無公害水產品養殖面積354萬畝,我省已發展成為特色、優質、安全水產品生產大省;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不斷完善,魚類資源增殖放流效果顯現,全省建立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15處,在黑龍江、烏蘇里江邊境水域形成了規模較大、水平較高、布局合理的魚類生態保護體系。漁業已成為我省農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和發展效益農業的亮點。
1、原始的養殖方式存在種種弊病。在飼養過程中池塘會產生一定量的氮和磷,這些氮和磷進入土壤后,會轉化為硝酸鹽和磷酸鹽,污染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微量元素高銅、高鋅和重金屬元素如砷、鉻、鎘、鉛等對周邊環境土壤、水源的污染,隨著我國集約化養殖的快速發展,導致各種魚類傳染病大有呈擴散蔓延之勢。同時,由于飼養環境較差,病原污染嚴重,消毒不嚴格,加之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出現,常常導致同一池塘感染多種病原。近幾年大多數漁場也都出現過死亡率高、藥費高、飼料轉化率低的問題,使養殖戶面臨難以維持的局面。
2、制約養殖魚類質量的兩大問題當屬魚類疫病和藥物殘留。魚類在飼養階段感染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養殖水體中含有重金屬成份過量,至使魚類可能攜帶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具有直接危害的成分。而藥物殘留是導致養殖魚類食品安全性下降的另一原因。飼料企業、養殖場為了達到防病治病和減少魚類死亡的目的,實行藥物與飼料同步,導致養殖魚類體內存留有害成分,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所以我們的水產養殖業唯一的出路就是發展健康化、生態化養殖,使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光明大道。堅持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方向,我省的水產養殖業才能產出有機食品,提升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堅持生態養殖方向,我省的水產養殖業才能擺脫各類疫病困擾,從根本上解決漁場的惡性循環和生存危機。可以說,生態化革命是我省水產養殖業的必然選擇。
健康化、生態化養殖解決的是當前中國水產養殖業最重大的四個問題:資源瓶頸、環境污染、食品安全與水產養殖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這些重大問題的解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艱難的創新工程,環境治理和污水處理,清潔生產帶來的成本提升,食用魚類安全等,完成這些改造將需要大量的資金。對于水產養殖業的健康化、生態化進程,既不能坐失良機,也不能急于求成。我省現有水產養殖業規模千差萬別,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所以生態化進程必須循序漸進,逐步推廣。先從集約化漁場開始,然后是小規模漁場和養殖個體戶,最后是庭院養殖。
1、推廣和培植健康化、生態化水產養殖的正確理念
傳統和習慣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我省水產養殖業的30年,造成了一定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也存在著潛在的生物食品安全方面的危機。所以說現在最要緊的問題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水產養殖業如何把這些問題當作問題對待,這是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加速我省水產養殖業健康化、生態化進程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是健康生態養殖技術日益成熟,至少不會給漁場增加多少成本,還帶來整體效益的提升;二是政府從維護公眾利益的角度開始加大對漁業改造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以質論價的農副產品消費市場也正在形成中。這一切將為推廣和培植我省水產養殖業健康化、生態化創造良好的條件。
2、研發和創新健康化、生態化水產養殖系統技術
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涉及水產品安全、生態化生產、資源的高效利用、污水處理等多個領域,是養殖技術、生物技術、生態技術、環保技術等多項技術的整合。過去人們提到的生態養殖技術,往往僅注重某個方面的研究,如“微生態制劑的研究與開發”,“豬-雞-漁生態化技術”等等,還無法上升到生態養殖系統技術的層次。但這些科學研究又為我們開發生態養殖系統技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是一個新生事物,是一門實踐科學,我省水產養殖業目前的科技水平遠沒有達到。我省水產養殖存在不同的養殖層次、不同的養殖水平、不同的養殖品種、不同的養殖區域,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涉及的領域和技術都必須區別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制定和實施健康化、生態化水產養殖的具體方案
過去我們推行健康化、生態化養殖的標志就是“微生態制劑萬能論”,這種產品可以解決健康化、生態化養殖的幾乎所有問題。但現在我們要進行營銷模式的一次重大轉變,就是從銷售產品轉變為向客戶提供技術服務,這個技術服務是圍繞客戶的健康化、生態化養殖需求而展開的。從營銷的角度理解,就是從營銷產品到面向廣大養殖戶營銷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技術方案。這樣,我們現在的營銷導向就成為了客戶需求導向,一切服從于漁場的健康化、生態化變革需要,涉及健康化、生態化養殖系統技術和多種養殖品種,微生態制劑只能成為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方案的一部分。
根據我省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業的不同形態、不同規模漁場所具有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理想化的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技術和養殖品種未必能夠帶來預期效果。因此要因地制宜、因場制宜、因需制宜,一個客戶就是一個個性化的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方案。還要充分兼顧漁場短期利益和長遠發展、近期投入和遠期回報的關系,先從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這樣養殖戶才樂意接受。然后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步步的逐個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健康化、生態化養殖的實踐告訴我們,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和做法都將遭受嚴重挫折。即使是一個相對規范的漁場,其健康化、生態化的周期也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健康化、生態化養殖解決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是一項團隊作業任務,需要在水產養殖技術、藥物、飼料配方、環境、微生態、管理等方面協同作戰。在養殖集中的區域設立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技術服務中心,以做到更專業化的服務。
4、優化健康化、生態化水產養殖產業鏈條
我省水產養殖業現階段主要任務是:完成從水產養殖品種營銷的轉變,未來還要在健康化、生態化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的基礎上完成產業價值鏈的重塑與整合,因為健康化、生態化養殖技術的革命只是“萬里長征”走了一半,只有完成整個健康化、生態化養殖產業鏈條的重塑與整合,才算健康化、生態化的大功告成。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攜手,就水產養殖行業的科研機構、添加劑、漁藥企業、飼料企業、養殖企業、水產品加工和漁業設施企業,共同開發生態技術、生產生態飼料,建設生態漁場,銷售健康食品,提高水產業的整體價值鏈收益率,促進我省水產業的健康化、生態化發展,共建健康生態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