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平,朱 祁,于躍海,胡 云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03)
在我國“十二·五”規劃中,利用太陽能發電是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太陽能作為一種最好的可再生能源,必將迎來發展的契機。目前太陽能電池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控制算法有很多種,最常用的有:恒定電壓跟蹤法、擾動觀察法和增量電導法等3種[1,2]。文中采用恒定電壓跟蹤法來實現太陽能電池的MPPT,實現太陽能電池始終工作在最大功率點(MPP)附近。
RSCAD軟件中太陽能電池模型如圖1所示,是一種基于肖特基二極管的精確太陽能電池組件。該模型以暫態輻射與外界溫度作為輸入變量,由一系列的太陽能電池構成的組件經串并聯后組成的陣列(array),可以方便地設置各個串并聯組件數來實現陣列輸出的電壓、電流。

圖1 RSCAD中太陽能電池模型
該模型中,基本參數如下:Vocref為單個組件開路電壓值;Iocref為單個組件短路電流值;Vmpref為單個組件在MPP處的電壓值;Impref為單個組件在MPP處電流值。假定在標準測試條件下(STC),即暫態輻射強度為1 000 W/m2,外界溫度為25℃,Vocref=21.7 V;Iocref=3.35 A;Vmpref=17.4 V;Impref=3.05 A。
根據實際需要,設計出合理的太陽能電池陣列,一般外接Boost變換電路,使其電壓升高,然后接逆變器使其并網運行。文中闡述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外接Boost變換電路使其電壓升高,并控制太陽能電池陣列工作在MPP處,最大限度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
設任何時刻太陽能電池陣列端電壓與端電流分別為UPV與IPV,在MPPT控制過程中,UPV與IPV均在變化,即RPV=UPV/IPV也在變化,從電路匹配角度看,需要一個阻抗變換器。而實際Boost變換電路中,電阻R是定值,這就需要控制其他變量來調節外接電阻值,達到自動尋優的目的[3]。太陽能電池陣列工作在MPP處時,其輸出功率為:

外接等效電阻為:

Boost變換電路中,假設電路中電感L值很大,電容C值也很大。當開關管處于通態時,電感L中的充電電流基本恒定,同時電容C向負載供電,保持輸出電壓Uo基本恒定,當開關管處于斷態時,太陽能電池陣列與電感L共同向電容C充電,并向負載提供能量。一個周期內電感L儲能與釋能相等。定義開關管通態時間為ton,斷態時間為toff,開關周期為T,開關頻率為 fs(fs=1/T),設占空比 D=ton/T[4]。 則:

理想情況下,各開關管損耗為0,負載電阻R消耗的功率為PL,則輸出功率等于輸入功率,即:

可以得到:

定義:

聯立式(2),(7),(8)得:

(10)式還可以化為:

式中:fs為開關頻率。
由式(11)可以看出,RL值不變的情況下,Req值與ton及fs有關。可見,保持其中一個變量值不變,調節另一個變量,就可實現Req值的自動尋優。文中采用保持fs不變,調節ton,實現MPPT控制。
上述分析是在理想情況下進行的,實際仿真中,開關管及二極管等都存在功率損耗,式(10)不嚴格相等,仿真出來的D值比理想值偏小。
要實現上述外接電阻值的自動尋優,就要設計出合理的MPPT控制電路。MPPT控制電路如圖2所示。

圖2 太陽能陣列MPPT控制結構
MPPT控制器的設計原理如下:給定直流電壓參考值Vref(一般取為0.81Uoc),此值可以根據上述提供的最大功率點估算方法得出,誤差一般可控制在3%以內[5]。然后與太陽能電池陣列即時電壓進行比較,偏差值經過PI調節器處理,用于控制PWM的調制信號,進而控制Boost變換電路中開關管脈沖占空比D,使其工作在合適的狀態,進而可以調節太陽能電池陣列的輸出電壓及電流,形成閉環控制,使輸出電壓穩定在估算出的MPP附近。
文中鋸齒波幅值為0.5,波形關于縱坐標y=0.5對稱,這樣就保證了ton=m。根據PI調解原理及上述公式,有:

因為 RL, fs,Vref為定值,由式(12)可以看出,太陽能電池陣列外接端電阻值R是關于端電壓UPV的函數,PI調節器使UPV趨于Vref,即 R趨于 Req,達到了MPPT控制的目的。
利用RSCAD仿真軟件搭建仿真模型,模型中太陽能電池陣列單個組件包含的電池數Nc=36,并聯的組件數NP=5,串聯組件數Ns=10。由NP及Ns并與上述提供的估算公式,可估算出該太陽能電池陣列 MPPT處的電壓值 Vmpp=0.8·21.7·Ns=174 V,此值作為PI調節器的參考電壓值Vref。仿真拓撲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RSCAD中搭建的PV-boost仿真模型
該仿真是在標準測試條件下進行的。仿真步長為 12 μs,Boost電路參數為:L=0.1 H;C=0.01 F;R=100 Ω。PWM發生器載波信號為鋸齒波,頻率為3 kHz。調制波信號由PI調節器控制,PI調節器參數分別為:Kp=0.1;Ti=0.07。
在RTDS中進行仿真,啟動仿真器時刻起,仿真波形如下圖4、圖5與圖6所示。

圖4 太陽能電池陣列實時電壓及參考電壓波形

圖5 太陽能電池陣列實時電流輸出波形

圖6 太陽能電池輸出功率波形
太陽能電池從MPP初切換到另一個功率點處的仿真波形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動態響應速率快,波形波動小。

圖7 太陽能電池端電壓切換波形
由圖4可知,仿真開始,太陽能電池的輸出電壓經歷一個下降過程,然后很快穩定在設定值Vref附近,達到了MPPT控制的目標。從圖4還可以得出:UPV=174 V;IPV=15.3 A;PPV=UPV·IPV=2.66 kW; 調制信號幅值顯示為0.499 8,即占空比D=0.499 8,Uo=435.2 V。
可以看出,該仿真成功實現了太陽能電池陣列在STC下MPPT控制。
恒定電壓跟蹤法最大的優點是設計簡單、跟蹤速度快,功率跟蹤準確。最大的缺點是由于電壓參考值是通過估算得出的,難免會產生誤差。在精度要求很高的場合,該方法還有待改進。由于MPP的跟蹤控制過程實際上是尋找外接電路等效電阻的最優值過程。從推算出的(11)式還可以看出,Req值與ton及fs有關。本文是通過控制D來實現等效電阻自尋優實現的,即保持fs不變,調節ton;若保持ton不變,理論上還可以通過控制鋸齒波的頻率fs來實現MPPT的控制。
[1]張財志,劉永浩,賈俊波,等.基于LabVIEW太陽能電池最大功率點跟蹤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09,43(12):8-70.
[2]邵 翠,丁 寶,宋鎮江,等.光伏系統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算法的研究[J].建筑電氣,2010(6):34-38.
[3]范曉聰,方建安.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光伏并網發電系統設計[J].機電工程,2010,27(9):104-107.
[4]王兆安,黃 俊.電力電子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5]任立平,董興綠,于躍海,等.基于RTDS太陽能電池建模及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J].江蘇電機工程,2011,30(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