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紅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自 1999年以來,我國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階段。我國大學生的待業現象已經日漸突出。大學生不應該僅僅滿足于等待用人單位給予就業機會,而應該通過自身的努力積極嘗試創業。因而對大學生加強創業教育不僅成為世界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1)創業團隊的概念。創業團隊是指在創業初期(包括企業成立前和成立早期),由一群才能互補、責任共擔、愿為共同的創業目標而奮斗的人所組成的特殊群體。
(2)創業團隊的組成。一般而言,創業團隊由四大要素組成:①目標。目標是將人們的努力凝聚起來的重要要素,從本質上來說創業團隊的根本目標都在于創造新價值;②人員。任何計劃的實施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人的身上去。人作為知識的載體,所擁有的知識對創業團隊的貢獻程度將決定企業在市場中的命運;③團隊成員的角色分配,即明確各人在新創企業中擔任的職務和承擔的責任;④創業計劃,即制定成員在不同階段分別要做哪些工作以及怎樣做的指導計劃。
(3)創業團隊的組建。我國大學生創建的企業多數是在一些互動激發出創業點子的基礎上,合伙創業,屬于群體性創業團隊。對于群體性的創業團隊的組建,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①目標明確合理原則。目標必需明確,這樣才能使團隊成員清楚的認識到共同的奮斗方向是什么。與此同時,目標也必須是合理的、切實可行的,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激勵的目的。②互補原則。創業者之所以尋求團隊合作,其目的就在于彌補創業目標與自身能力間差距。只有當團隊成員相互間在知識、技能、經驗等方面實現互補時,才有可能通過相互協作發揮出“1+1>2”的協同效應。③精簡高效原則。為了減少創業期的運作成本、最大比例的分享成果,創業團隊人員構成應在保證企業能高效運作的前提下盡量精簡。④動態開放原則。創業過程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過程,團隊中可能因為能力、觀念等多種原因不斷有人在離開,同時也有人在要求加入。因此,在組建創業團隊時,應注意保持團隊的動態性和開放性,使真正完美匹配的人員能被吸納到創業團隊中來。
當前一些大學生由于思想及閱歷不夠,造成對創業及團隊精神認識膚淺,從而引發一系列不利于自身發展的危害。當代大學生必須從團隊中去發現感受團隊精神,在創業中再創業才能經得起社會的錘煉,才能做成一個真正的人才。因此組建創業團隊對大學生來說是很好的鍛煉機會。但由于大學生畢竟還是在校學生,因此組建的創業團隊不能太過隨意,針對在校大學生我建議組建以下兩種模式的創業團隊:
(1)直接參與企業創新活動的創業團隊。在校的大學生充滿了活力、智慧、求知欲和創新潛力。而且高校的專業設置也與社會企業的需求結合愈來愈緊密。高校由于具備科研與服務社會的功能,所以與企業有緊密的聯系。學校應該積極有效合理的引導學生組建自己的創業團隊。創業團隊的組建要與學生社團、課程興趣小組以及優秀生的培養結合起來。根據本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生特點積極尋求那些需要外部合作尤其是高校學生創新合作的企業。這樣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就會增加。在學生創業團隊與合作的企業的初步磨合過程中,學生創業團隊的成員可以研究和思考企業的需求,并根據企業的運營過程而適當的調整該團隊的創業規劃。對創業團隊的成員要安排好相應的職能任務,讓各成員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但是要注意學生創業團隊一定要保持自身的獨立性,要明確創業團隊是與企業合作,而不要讓團隊與企業的關系演變為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如果這樣,就背離了創業的本義。
(2)讓企業的管理者參與并能指導學生的創業團隊。在創業的團隊里面,應該首先確定的是團隊領導者的角色。在角色安排的過程中,更多需要考慮的是根據團隊人員的特長來安排,所以一個成功的創業團隊是需要有各種特點的人,因為在創業中我們需要考慮各方面的風險,而在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團隊中各自的能力形成一種互補,這才能夠抵御基本的風險。一個企業的管理者擁有扎實的管理經驗,能夠很好地引導團隊的發展,規劃團隊的各項任務,并善于用人,能發揮出每個人的優點,因此擁有這樣的領導者對一個學生的創業團隊的發展非常有利。另外,初創的大學生團隊會遇到宣傳渠道不通、銷售渠道不順、融資渠道沒有等問題,這樣會導致團隊成員沒有實踐的機會。企業的領導者會有一些行業人脈的資源,因此會帶給學生一兩個實踐的平臺,有了幾次實踐經驗以后,學生就可以在團隊負責人的領導下自己去創造實踐機會了。在創業的過程中,要注意不斷總結,并將此信息反饋給團隊的領導者,讓企業的管理者發揮組織溝通和引導的作用,從而幫助團隊更好的發展。
總之,無論哪種模式的創業團隊,團隊成員必須認同團隊將要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同時還要有自己的行動綱領和行為準則。讓各成員都能在團隊中得到更好的鍛煉和發展,而如何發展多樣化的創業團隊也是我們仍然需要探索的問題。
[1]李慧波.團隊精神[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7.
[2]侯錫林.企業家精神:高校創業教育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31-34.
[3]蔡克勇.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加強創業教育[J].求是,2001,(1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