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當代流行愛情歌曲歌詞研究述評

2012-04-12 20:21:16郭宏斌劉敏
關鍵詞:流行音樂愛情音樂

郭宏斌,劉敏

(1.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安徽黃山245041;2.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當代流行愛情歌曲歌詞研究述評

郭宏斌1,劉敏2

(1.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安徽黃山245041;2.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歌詞研究在我國音樂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30年來,國內學術界在歌詞研究領域從無到有、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從著作和期刊文章的出版數量看,愛情歌詞研究成果的產出數量日益增長,學術研究的范圍不斷拓展深化。從研究內容看,目前的研究主要涉獵集中在音樂史料、音樂理論、大眾文化、音樂社會學等學科范圍。有關愛情歌曲歌詞的學術爭論也相當活躍,對于歌詞的價值取向、歌詞創作與社會文化環境互動等問題的討論,已經匯成了近年來國內愛情歌曲歌詞研究的熱點議題。

流行音樂;愛情歌詞;社會變遷;音樂社會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行音樂研究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回顧30多年來這一領域所取得的學術研究進展,總結新時期我國愛情歌曲歌詞研究的成就,對于不斷開創未來學術研究的新領域,探索歌詞與社會變遷的關系,引導愛情歌詞創作走向健康繁榮的新階段,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本文僅對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全國各音樂理論期刊與索引率高的歌詞研究論文與專著進行大致的總結和簡單的述評,從中檢視愛情歌詞研究的基本脈絡。

一、愛情歌曲歌詞研究的興起與發展

愛情歌曲正如其他的文化媒介一樣,將“愛情”從極其隱晦的私人領域提升至公共領域的層次,甚至塑造了人們對愛情概念的想象與理解(Bachen and Illouz,1996)。因此談到流行音樂,就不能忽視愛情歌曲的重要性。最早探討流行音樂歌詞內容的研究始于Warren在1943年對二戰時期的德國合唱歌曲所作的分析,他發現歌曲歌詞中充斥著“忠貞”、“自我犧牲”“勝利將要到來”等內容,認為“這些國家社會主義的歌曲形塑了團體情感,并成為了有效的宣傳工具”。早期研究僅將流行音樂分類,并未深入探討愛情歌曲背后所隱含的深刻意涵。[1]96-1101957年,美國文化學者與社會學家Carey對歌曲的研究則較有突破性,開始嘗試用社會學的視角對流行歌曲歌詞隱含內容進行分析。他以量化統計結合質性分析的方式了解歌詞的變化趨勢,并對愛情中的男女關系與愛情階段進行分析。[2]720-731在Carry的研究之后,Cole(1971)也作了相似的研究,他沿用了Carry關于愛情發展階段的分析路徑,對歌詞內的愛情價值觀作了比較分析。1970年以后,由于美國乃至西方社會性觀念的開放,流行歌曲歌詞中的內容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后來的學者如Edwards等人在延續文本與質性分析的基礎上,越來越關注流行歌曲歌詞所表達的愛情與性的價值觀。[3]

相比較于西方流行音樂研究的豐富成果,我國愛情歌曲歌詞的研究則較為貧乏且起步較遲,一直到1990年以后才漸有出現,且主要集中在港臺及對港臺流行音樂的研究。臺灣地區的歌詞研究大致經歷了以下過程:廖炳惠(1991)利用個案分析與比較方法進行的歌詞涵義研究。[4]于靜文(1995)以“戲劇五因分析”方式進行的社會心理研究。[5]但是以上都是針對個別歌手的小樣本研究。曾佳慧(1997)的研究則是目前惟一跨時較長的臺灣流行音樂歌詞研究。她的研究以臺灣社會變遷為背景,分別探討1940~1990年國、臺語流行音樂歌詞內容所隱含的價值觀。但是由于曾慧佳的研究在方法上因使用“作者主觀認為有蘊含社會變遷信息于其中的流行歌曲”而遭人詬病。綜觀臺灣流行音樂內容的研究,大多屬于對流行音樂文本進行較為個案的質性分析,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大樣本及長時間、系統性的基礎研究。[6]195-199

香港流行音樂的研究則采用了一種不同于臺灣地區的方法,其研究更多關注音樂創作的社會背景與社會后果,比較有代表性研究是陳清僑主編的《情感的實踐——香港流行音樂研究》,主要針對歌詞呈現的文化現象進行分析;[7]177-210黃成榮等《霸權主義下的流行文化:剖析中文金曲的內容及意識研究》,側重研究歌詞內容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8]300-312以上研究由于學術旨趣的不同,沒有涉及歌詞中兩性及社會變遷問題。即使有(朱耀偉《香港歌詞研究》,1998),[9]288-296亦只占書中一節或散見于部分章節,并沒有出現系統性的研究。

反觀大陸,由于改革開放以前,整個社會滲透著較強的政治信號,因此對流行歌曲及愛情歌詞的研究一直處于空白狀態。直到1978年以后,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國家對意識形態領域控制逐漸松動,當代社會文化發生了巨大變化。流行音樂在內地興起并蓬勃發展起來,成為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當代流行音樂從最初的倍受指責、邊緣化狀態逐漸地被社會認同,并逐步走向文化中心地帶,成為當代社會生活中影響力最大的一種文化樣式。縱觀當代樂壇的流行歌曲,以愛為主題的歌曲占了主要部分,因此對流行歌曲的研究就不能不涉及愛情歌曲,除了傳統的曲調研究之外,對愛情歌詞的研究也就顯得重要起來。并且隨著社會學、文化學等學科的興起,研究愛情歌詞便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通過歌詞的文本分析窺視社會心理與社會結構變遷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關注。

二、愛情歌曲歌詞研究的學術取向

從目前國內學界對歌詞研究的成果來看,對愛情歌曲歌詞進行文化與社會解讀尚屬一個嶄新的學術領域,當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

(一)音樂史料研究

從現在所能掌握的資料來看,具有史料建設意義的中國當代流行愛情歌曲學術研究成果,尚不多見。如有,也是個別散落于一般的音樂報刊和娛樂雜志。其寫作并沒有“學術化”的要求,比較隨意,很難體現對歌詞的內容分析。目前已經出版的與中國流行音樂發展有關的成果是:金兆均編著的《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流行音樂》等為數不多的幾篇專著。[10]230-248內地也有部分學者嘗試從歷史的角度對不同時期流行歌曲進行梳理與評論,主要代表作品有:晨楓的《當代歌詞史》、[11]40岳春梅的《中國大陸流行歌曲研究(1980—2005)》、[12]孫蕤的《中國流行歌曲史》、[13]300-310付林的《中國流行音樂20年》等。[14]217-240他們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分析評價了不同時期流行歌曲的發展,尤其對80年代以來中國內地流行歌曲崛起的原因進行了較為深刻的剖析,對中國整個流行歌曲的發展有了一個較好的把握和參考。

(二)音樂理論與傳播研究

該領域主要涉及音樂形態學、心理學、傳播學、音樂批評等研究。研究主要以就事論事、隨筆式的評論為主。這一領域的主要成果有:陸正蘭的《歌詞學》、[15]22-31楊曉勛的《中國流行音樂傳播預測的理論與實踐》、[16]金兆均的《中國流行音樂的世紀末批判》、[17]李皖的《聽者有心》、[18]110-117顏峻的《燃燒的噪音》、[19]182明言的《20世紀中國音樂批評導論》,[20]315這些著作對歌詞的評論并不是很多。當然,偶然也可見到有在音樂評論的時候順帶簡略評論歌詞的文章,如樂評人對某首歌曲或某位歌手進行的點評,但總體而言沒有對歌詞給予系統和專門的研究。有學者認為當今的音樂歌曲創作,更多偏愛于愛的浪漫溫馨,偶爾的痛苦惆悵也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或者就是根本不值得痛苦的傷感。“愛情歌詞不再觸及深層的生命沖動,不再負載深重的文化使命,不再追問個體的精神價值,不再表達深沉的人文關懷,而流于小感嘆小情調小家子氣,在淺表層面上婉轉低回。”[21]159-199

(三)大眾文化研究

將流行音樂作為大眾文化形式之一加以研究是音樂研究中比較流行的做法,這些研究多集中在文藝評論與審美文化領域,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對青少年價值觀以及社會心理影響方面的探討。如黃會林主編的《當代大眾文化研究》、[22]268-310金元浦、陶東風的《闡釋中國的焦慮——轉型時代的文化解讀》、[23]155張莉莉的《大眾文化研究視野中的流行音樂》、[24]馬琴芬、馬德峰《中國青少年思想價值觀變遷研究——基于239首流行歌曲的分析》,[25]還有項國雄、黃璜在《從網絡流行歌曲看網絡對青年文化價值的傳遞》一文中對網絡歌曲的分析,認為歌詞可以折射出現代青年的文化價值取向。[26]近年來隨著音樂社會學等學科的興起,對愛情歌詞的文化研究便有了一個全新的解釋視角,相對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曾遂今編著的《音樂社會學概論》、[27]78周曉虹的《大過渡時代的中國青年》、[28]32楊長征主編的《中國青少年流行文化現象報告》。[29]244-248

三、愛情歌曲歌詞研究的學術重點領域

(一)歌詞的審美價值研究

愛情歌曲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的存在,以其特有的方式成為人們重要的審美對象,它的存在與發展已經滲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它的存在意義與審美價值。改革開放以來,歌詞在審美價值的表達上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政治意識色彩的淡化與娛樂功能的恢復。這一時期,內地歌壇涌現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歌曲:如毛寧的《心雨》、李茂山的《遲來的愛》、那英的《霧里看花》、王志文的《糊涂的愛》等。這些愛情歌曲充分表達著人們對愛情、對生活的感性理解。2005年在廣東增城召開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學術界對流行音樂包括愛情歌曲的理性思考開始呈上升趨勢。2006年10月在南京藝術學院召開的“2006首屆中國音樂藝術院校流行音樂論壇”,更是將流行音樂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30]如金兆鈞的《中國流行音樂美學觀念幾點思考》,文章認為中國流行音樂美學觀念發展的特點是創作先于研究、理論與實踐分離、道德與娛樂斗爭。[31]此類研究還有張浩的《流行音樂的兩種教化效應》、[32]陳新坤的《虛擬的幻夢——在闡釋中理解大眾流行音樂》、[33]王思琦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文化功能研究》、[34]王少靜的《當代流行歌詞的文化底蘊及其審美風貌》等文章。[35]

(二)愛情歌詞的語言創作與類型研究

愛情歌詞在當代流行歌曲歌詞中所占比重最大。中國傳統愛情觀高揚愛情的專一、強烈、持久,且愛情只發生在男女兩性之間。感情的忠貞不二成為“崇高愛情”的主要判斷標準,性欲的存在與需求避而不談。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愛情開始突破男女之間,同性之間的愛情也有存在的位置,描寫男女性愛、肢體動作的詞語開始大量出現于歌詞之中。愛情歌曲的語言開始打破思想的“禁錮”、挑戰傳統“神經”。如王少靜認為現代愛情歌詞越來越呈現出直白、淺顯的口語化特點,并突破傳統的語言規范,詞語的“陌生化”與“變異化”成為一種趨勢。[35]胡瑤在《當代華語流行歌曲中愛情歌詞的美學研究》中認為現代愛情歌詞的創作似乎越來越習慣于采用“敘事+抒情”的模式,其語言側重描寫生活細節與碎片,關注“個人體驗”。他認為就愛情歌詞的類型而言,可以分為異性戀歌詞與同性戀歌詞。在異性戀占據愛情主導地位的人類社會中,歌唱“男女之戀”的曲目在愛情歌曲中占了絕大多數。但是社會的發展使得“同性戀”愛情也慢慢為社會所接受。如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歌曲《禁色》(詞:陳少琪)及后來的《左右手》(詞:林夕)。[36]類似的研究還有張燚的《中國當代流行歌曲演唱風格發展脈絡及其相關問題研究》等文章。[37]

(三)愛情歌詞意識形態與女性角色研究

愛情歌曲作為社會產品,它的發展自始至終都沒有離開意識形態的影響。意識形態固然很抽象,但并不是“空中樓閣”,它必須依托一定的社會產品而存在,通過對比不同年代意識形態的變遷可以揭示歌詞內容與特定時期意識形態的關系。對歌詞所蘊涵的意識形態進行研究是近年來歌詞研究的一個新領域。這方面的比較典型的研究有:劉澤權的《我國不同時代流行愛情歌曲的意識形態傾向》。[38]如該文章通過對《同一首歌》收錄的百首經典歌曲進行定量與定性分析,認為愛情歌曲的歌詞越來越注重生命體驗,把“崇高”從神圣的殿堂降格為凡人瑣事的記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類似的研究文章還有張嘉薇的《改革開放三十年流行音樂發展與價值觀變遷》、[39]盧潔、王翠霞的《淺析當代流行歌曲歌詞中的精神文化內涵》、[40]朱銀輝的《當代愛情歌曲意識形態的嬗變》。[41]

用女權主義視角對愛情歌詞內容進行解析,反映男女關系及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也是歌詞研究的一個新領域。這方面的研究有何永輝[3](1994)利用符號學方法,對1994~1995流行的15首愛情歌曲進行的文本研究,探討歌詞中的女性角色。他認為現代愛情歌曲中的女性角色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男性欲望下的“性對象”;另一類是作為撫慰、支持、等待的“無我”女性;最后一類是限于感情、感性范疇的“自主”女性。陳美絲的《香港流行曲歌詞中的女性形象(1985~2000)》研究同樣證明,當代愛情歌詞所呈現的女性形象仍呈現傳統的男尊女卑、男強女弱模式,父權意識仍是社會文化主流的性別意識形態。[42]

(四)音樂社會學研究

用社會學的視角探討音樂與社會的關系,將愛情歌詞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進行探討和研究,是近年來音樂社會學為自己進行的學術定位。[43]自1985年音樂社會學興起以來,學者積極探索音樂社會學的研究領域,先后發表了許多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學術作品,如曾遂今編撰的《音樂社會學概論:當代社會音樂生產體系運行研究》、《中國大眾音樂文化:大眾音樂文化的社會歷史連接與傳播》,[44]音樂社會學通過剖析中國社會的各種音樂現象,有意識地指導中國社會音樂文化的方向前進。這其中就有部分學者選擇從“流行音樂”入手,探討音樂與社會文化環境的互動關系。如王思琦的博士論文《1978~2003年間中國城市流行音樂發展和社會文化環境互動關系研究》,認為音樂的興衰起伏與整個社會文化互為影響。[45]類似的研究還有王忠武的《大眾文化與社會發展》。[46]但是由于音樂社會學尚處于起步階段,如何研究“音樂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切入點如何選擇?學界歧見紛紜。比如如何從“歌詞”入手,通過對歌詞的文本分析,探討愛情歌曲與社會結構變遷的宏觀關系問題,理論界成熟的研究尚不多見。

四、愛情歌詞研究論爭的熱點

(一)探討愛情歌詞演變與社會變遷的宏觀關系問題

作為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寵兒,流行愛情歌曲已滲入并影響了社會的方方面面。通俗、簡潔、形象的歌詞往往一語道破社會生活的深刻變遷,說出人人欲說卻又難以言傳的心事,成為一種大眾文本、“言為心聲”。很多被直接或改版后歌詞作為社會話語廣為傳播,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快速溝通符號,在青少年那里更成了隨時翻閱的“青春寶典”。[47]

通過對愛情歌詞的文獻梳理、研究發現:國外與港臺地區注重歌詞的文本與內容研究,國內則偏重歌詞的發展史與社會文化研究。一個微觀、一個宏觀,各有學術優勢。但由于各自視野的局限,對于從愛情歌詞中的求愛模式出發,探討歌詞與社會結構變遷關系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如何用音樂社會學的視角從微觀入手解析歌詞文本,探討愛情歌詞創作與社會變遷的宏觀關系問題將會是該領域的一種研究趨勢。

(二)對愛情歌詞創作,主流文化是否應該加以引導?愛情歌曲要不要承擔教化的功能?

流行愛情歌曲的發展從某種來講,是市場化與商品化的產物,是一種大眾“文化消費品”。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商品。文藝創作者在娛樂化時代應何去何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原則還能不能堅守?社會主義主流文化要不要對“愛情歌詞”創作加以引導?張勁在《關于文藝產品的商品屬性與商品化之我見》一文中認為,愛情歌詞的創作,普遍存在著諸如低級趣味開始復蘇、追求動物性機能的滿足與感官刺激充斥大量作品,如《那一夜》等;旋律的蒼白單調,音樂語言的貧乏粗糙;歌詞內容模式化,表現手法缺乏文化底蘊與內涵等問題。音樂創作者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利潤、迎合市場。從而喪失審美價值與“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正確方向。[48]類似的研究還有王忠武的《論21世紀中國大眾文化的發展方向及其控制》等文章。[49]

愛情歌曲在“娛樂”的同時要不要承擔教化的功能?學界尚有爭論。部分學者認為愛情歌曲之“美”在于對“人性”的“真實詮釋”,太多的“教化責任”會讓愛情歌曲失去活力。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如張浩在《芻議流行音樂的教化功能及其異化》一文中談到,“‘教化’,應是流行音樂在當今社會發展中主要顯現的社會功能之一。好的流行音樂應對人的內心世界、思想情操、道德品質、人格魅力等方面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50]王磊、李建林也在《關于中國流行音樂的美學思考》一文中指出愛情歌曲“娛樂與教化的斷裂”,使流行音樂丟失了藝術應有的社會責任,喪失了起碼的藝術尊嚴與獨立性,為了娛樂而放棄了對精神世界塑造的使命。[51]

(三)愛情歌詞研究方法

流行歌詞研究方法有一般方法和比較方法。一般方法主要是“針對所研究的內容,運用相應的理論和采取適當的視角進行深入分析”,因此可以“用社會學、文化學、心理學理論來剖析流行歌曲的生成之故和深層內涵;用意境理論來探究流行歌曲的建構特色;用美學理論來剖析流行歌曲的接受問題”等。要深度挖掘流行歌詞的原始特色,研究視角的“新與深”成為學界共識。就目前的成果看,雖然研究者都用了多種多樣的理論和視角,但是重復點還是很多,有些地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當然,各種理論或視角并不是單純存在的,在研究過程中有必要的話可以運用多種理論、多個視角來挖掘,如可以用文化研究方法,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對當代流行歌詞進行批評研究。比較方法則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流行歌詞的藝術本質和創作特色,將流行歌詞的兩個方面或多個方面來進行比較,從而探究其同其異、同中之異、異中之同。關于這個比較方法,馬樹春在《中國流行歌曲的文學研究論》一文中曾從文學角度提出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比較:與古典詩詞比較;與民間歌謠比較;與革命歌曲比較;與外國流行歌曲比較。[52]當然,流行歌詞的比較研究,要比這寬泛得多。但就當前的研究成果而言,至今還沒有出現用比較方法來進行流行歌詞研究的理想成果。王彬《流行音樂呼喚新的研究方法和闡釋模式》的文章中指出,“當代音樂學研究對流行音樂的忽視與鄙棄,與流行音樂的流行狀況形成了鮮明對照”。也就是說人們往往以傳統的音樂美學標準衡量變化中的流行音樂現實,傳統音樂的研究方法和闡釋模式面對流行音樂的無力與無效,使人們放棄了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提出要從特定的文化分析角度,闡釋流行音樂及其相關文化現象的意義和價值,揭示其音樂結構和價值承載與當代現實的結構同源性關系,另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實現流行音樂的跨學科性研究。[53]

近年來學界通過對國外流行音樂研究譯著的引入,大大豐富了愛情歌曲歌詞研究的視野。如Nimrod Baranovitch的《中國新聲音:流行音樂、民族、性別和政治1978—1997》,以10年間出現的搖滾樂及其他主流流行音樂為研究對象,采用人類學方法,分析在當代中國新的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邊緣群體如何通過流行音樂獲得與主流社會相獨立的一種新型的“公共的聲音”。并將這種分析建立在民族的、性別的、國家政治的語境下展開,探討中國當代流行音樂與社會文化環境互相影響、互動發展的關系。[54]

當然,有關愛情歌詞研究中的學術問題還很多,呈現在現代人視野的愛情音樂現象十分復雜,流行音樂中的愛情歌曲對現代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學術界常常發出“心目俱亂”的嘆息。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十足地體現了當代愛情歌曲的原始真實。消費時代的閱聽人如何參與“消費”愛情歌曲,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課題。[55]71尤其是這些在青少年當中行銷、傳唱流行的愛情歌曲,會對青少年的性別角色認同、愛情價值觀念的理解、以及日常行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音樂與社會是如何互動的?他們如何消費、解讀愛情歌曲,都值得后續的研究去發揮和了解。

[1] Warren,R,“German party leader and Christian hymns as instruments of social control”,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No.38,1943.

[2] Carey,J.T.Changing courtship patterns in the popular song.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No.74,1969.

[3] 蕭蘋,蘇振昇.揭開風花雪月的迷霧:解讀臺灣流行音樂中的愛情世界(1989~1998)[J].新聞學研究,2001,(6).

[4] 廖炳惠.90年代流行歌曲中的城鄉意識——以陳明章和朱約信為例[J].聯合文學,1991,(7).

[5] 于靜文.歌與時代——臺灣流行訊息歌曲之語義分析[D].臺北:輔仁大學,1995.

[6]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M].臺北:臺北桂冠出版社,1998.

[7] 陳清僑.情感的實踐—香港流行音樂研究[M].香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

[8] 黃成榮,等.霸權主義下的流行文化:剖析中文金曲的內容及意識研究[M].香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

[9] 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M].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公司,1998.

[10] 金兆鈞.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流行音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11] 晨楓.當代歌詞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

[12] 岳春梅.中國大陸流行歌曲研究(1980~2005)[D].重慶:西南大學,2006.

[13] 孫蕤.中國流行歌曲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14] 付林.中國流行音樂20年[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3.

[15] 陸正蘭.歌詞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6] 楊曉勛.中國流行音樂傳播預測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音樂學,1990,(4).

[17] 金兆均.中國流行音樂的世紀末批判[J].人民音樂,2001,(2).

[18] 李皖.聽者有心[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

[19] 顏峻.燃燒的噪音[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

[20] 明言.20世紀中國音樂批評導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21] 李汝松,車冠光.百首愛情經典[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7.

[22] 黃會林編.當代大眾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3] 金元浦等.闡釋中國的焦慮——轉型時代的文化解讀[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9.

[24] 張莉莉.大眾文化研究視野中的流行音樂[J].人民音樂,2005,(5).

[25] 馬琴芬,馬德峰.中國青少年思想價值觀變遷研究——基于239首流行歌曲的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3).

[26] 項國雄,黃璜.從網絡流行歌曲看網絡對青年文化價值的傳遞[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2).

[27] 曾遂今編.音樂社會學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

[28] 周曉虹.大過渡時代的中國青年[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9] 楊長征.中國青少年流行文化現象報告[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

[30] 李姝.新世紀以來音樂美學研究述評[J].音樂研究,2010,(4).

[31] 金兆鈞.中國流行音樂美學觀念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08,(12).

[32] 張浩.流行音樂的兩種教化效應[J].人民音樂,2006,(10).

[33] 陳新坤.虛擬的幻夢——在闡釋中理解大眾流行音樂[J].人民音樂,2006,(9).

[34] 王思琦.中國當代流行音樂文化功能研究[J].人民音樂,2006,(9).

[35] 王少靜.當代流行歌詞的文化底蘊及其審美風貌[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36] 胡瑤.當代華語流行歌曲中愛情歌詞的美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7.

[37] 張燚.中國當代流行歌曲演唱風格發展脈絡及其相關問題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4.

[38] 劉澤權.我國不同時代流行愛情歌曲的意識形態傾向[J].燕山大學學報,2007,(2).

[39] 張嘉薇.改革開放三十年流行音樂發展與價值觀變遷[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40] 盧潔,王翠霞.淺析當代流行歌曲歌詞中的精神文化內涵[J].孝感學院學報,2009,(S1).

[41] 朱銀輝.當代愛情歌曲意識形態的嬗變[J].學園,2010,(21).

[42] 陳美絲.香港流行曲歌詞中的女性形象(1985~2000)[D].廣州:暨南大學,2005.

[43] 諸培寧.音樂社會學在中國——中國音樂社會學研究20年述評[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3).

[44] 曾遂今.中國當代音樂學中的音樂社會學[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5,(1).

[45] 王思琦.1978~2003年間中國城市流行音樂發展和社會文化環境互動關系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5.

[46] 王忠武.大眾文化與社會發展[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1).

[47] 胡疆鋒.流行歌曲歌詞的文化屬性[J].詞刊,2007,(2).

[48] 張勁.關于文藝產品的商品屬性與商品化之我見[J].貴州社會科學,1998,(6).

[49] 王忠武.論二十一世紀中國大眾文化的發展方向及其控制[J].東岳論叢,1999,(6).

[50] 張浩.流行音樂的教化功能及其異化[J].中國音樂學,2006,(3).

[51] 王磊,李建林.關于中國流行音樂的美學思考[J].人民音樂,2006,(8).

[52] 馬樹春.中國流行歌曲的文學研究論[J].學術論壇,2004,(2).

[53] 王彬.流行音樂呼喚新的研究方法和闡釋模式[J].音樂研究,2005,(4).

[54] 王思琦.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研究領域中來之于實地考察的“他者”聲音[J].人民音樂,2009,(11).

[55] [法]讓·波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全志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C913.1

A

1672-0040(2012)01-0069-06

2011-10-0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從愛情歌曲歌詞中的求愛模式演變看中國社會變遷”(11YJC840013);安徽省人文社科項目“基于音樂社會學視野的社會變遷研究”(2011SK425)

郭宏斌(1980—),男,甘肅蘭州人,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文化社會學研究;劉敏(1946—),男,甘肅定西人,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原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文化社會學、社會發展研究。

(責任編輯 鄭東)

猜你喜歡
流行音樂愛情音樂
《甜蜜蜜》:觸碰愛情的生存之歌
不談愛情很幸福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0
流行音樂里的新國潮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創新精神對流行音樂的作用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9
多棱鏡中的流行音樂——兩岸四地“流行音樂文化高層論壇”述略
人民音樂(2016年3期)2016-11-07 10:03:19
音樂
和流行音樂有個約會
愛情來了
意林(2011年1期)2011-05-14 07:45:02
解讀愛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高清|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免费观看AV|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欧美综合激情|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午夜a级毛片|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免费高清a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 日韩午夜片|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99热免费在线| 欧美爱爱网|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亚洲视频二|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欧美色99|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69视频国产| 在线欧美一区|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激情第一页|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自拍偷拍一区| 亚洲一级色|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青青网在线国产| 国产91色在线|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91视频首页|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激情网|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在线免费观看AV|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片| 亚洲啪啪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自视频| 欧美成人第一页|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AV在线天堂进入| 一区二区午夜|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中国精品自拍| 国产爽妇精品|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日本一区高清|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本在线|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