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汪 媛
(1.武漢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81)
“時間就是金錢”是廣為人知的一句諺語,這也反映了供應鏈管理中的兩個核心要素“時間和成本”。今天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顧客對服務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各種市場包括工業市場、零售市場等都變得越來越對時間敏感。時間為影響顧客選擇的重要因素。在保證質量前提下廠商傾向于選擇提前期最短的供應商,顧客選擇購買時所能見到的產品。當發生缺貨,顧客或廠商會選擇其它的替代產品。如果不認識到時間是競爭中的重要要素,不能滿足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損失將會非常嚴重。1994年當時最大的電腦生產商康柏電腦,估計由于缺貨而造成的損失大概在5億到10億美元之間;相反,在20世紀90年代里Larura Ashley零售商發現自己遭受巨大的財務壓力,由于供應鏈管理中的失敗,經常在不適合的地方存儲過多庫存。當考慮庫存成本時,有時市場銷售價格顯著地低于產品的實際成本。
在供應鏈管理中,提前期是指廠商從發出訂單到收到貨物的時間。在當前全球化市場經濟環境下,基于時間的競爭是形成供應鏈競爭優勢最有力的來源,而縮短提前期是基于時間競爭戰略的核心。每天每個庫存都會有庫存成本,同時供應鏈周期長度與庫存量大小有密切關系,較長的提前期意味著較長的供應鏈周期長度、低效率和較慢顧客反應。在今天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高成本低效率的行為會導致企業在競爭中衰退和失敗。
縮短提前期可以:①減少預測風險。所有的預測方法都會有誤差,隨著時間的增加這種誤差會越來越大。傳統方法是增加安全庫存來應付預測的誤差。然而縮短提前期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既降低預測的誤差又減小安全庫存;②提高顧客服務水平,降低庫存成本。縮短提前期可以縮短庫存周期長度、更快速地服務顧客和降低庫存成本,并使企業從提高顧客服務水平與增加庫存成本的權衡中脫離出來,可以同時選擇更低的庫存成本和更高的服務水平;③快速響應。今天市場變化十分迅速,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因此企業不僅需要快速地進入市場,進入市場后,如何及時地響應市場的變化同樣重要。較短的提前期可以使企業更快速地響應市場變化,減少牛鞭效應,增加供應鏈的柔性和健壯性。
提前期通常是由四部分組成:訂貨準備、訂單傳遞、供應商的制造時間和運送時間。在某些情況下,通過不同的選擇,這些部分可以被縮短。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供應鏈管理理念不斷提升和供應鏈雙方良好的協調、先進的生產和制造工藝、工人加班和快速的運輸方式,這些都使得縮短提前期成為可能。因此在實際中可以通過付出額外的成本來縮短提前期,即可以控制提前期,取得時間競爭上的優勢。
盡管JIT和全面質量管理等理論建議企業應盡可能減少供應商,以獲得較低的價格、更高的產品質量、減少訂貨成本、充分的信任和技術協作等。但由于有時供應鏈會有中斷的風險,從唯一的供應商訂貨風險是較高的。采用多供應商方式,可以有較好的抵抗風險能力、通過競爭得到更好的采購價格、更多產品選擇和接觸更廣泛的科技等,因此今天大部分企業都主要采用多供應商方式,即使是以JIT技術聞名的Toyota企業,其中72%以上的采購是通過多供應商方式。多供應商方式包括向多個供應商訂貨和向同一供應商采用不同模式訂貨。
通常提前期較短的供應商,產品價格會較高,而提前期較長的供應商,成品價格會相對低廉。如果僅僅只是因為提前期較短,而向單一供應商訂貨,則會成本較高,通常不是最優的決策。而由于市場需求的變化、供應商延期等因素,從提前期較長的單一供應商訂貨,往往是代價高昂的失敗選擇。企業采購時最重要的決策因素是采購成本應盡可能的低,同時也要求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迅速地調整自己的采購策略。因此,企業(如Caterpillar)往往選擇一家成本低廉,但提前期較長的供應商作為主要供貨來源,緊急模式,當需求較為緊急時,選擇價格較高,但提前期較短的供應商作為緊急供貨來源。當前全球采購的背景下,選擇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供貨、產品質量和價格的差異、不同提前期等,都給兩供應模式以廣泛的選擇機會。如諾基亞在亞洲設有主要的生產工廠,然而與此同時也保留在芬蘭的生產工廠。即使向單一供應商訂貨時,由于成本、快速運輸工具的容量、生產能力限制等因素,當提前期較短時,供貨的容量也會較少。當較少的供貨容量不能滿足需求時,企業也會采用兩供應模式。如2003年亞馬遜銷售暢銷書籍哈里波特時,年銷量超過5000萬本,主要采用普通的輪船方式運輸書籍,但同時也采用FEDEX(較高的價格)運輸了400000本書。
進一步結合實際中供應鏈管理理論與實踐,對傳統單供應商環境下的可控提前期庫存策略進行擴展,分析縮短提前期的觸發機制對應的庫存策略。
(1)縮短提前期的觸發機制。常見的庫存系統盤點方式有周期盤點和連續盤點兩種方式,對兩種盤點方式都可以設置相應的正常補貨水平和緊急補貨水平。采用周期盤點方式時,企業每隔固定時間訂貨,在訂貨時刻,如果庫存水平高于正常補貨水平,則不訂貨;如果庫存水平高于緊急補貨水平,而低于正常補貨水平,則向主要供應商發出訂單,使庫存水平恢復到正常水平;如果庫存水平低于緊急補貨水平,則向緊急供應商訂貨。對于連續盤點方式則較為簡單,連續監測庫存,當庫存水平降到正常補貨水平時發出訂單向主要供應商訂貨,降到緊急補貨水平時發出訂單向緊急供應商訂貨。
(2)庫存策略決策。當確定了觸發機制和對應的庫存策略,進一步需要決策主要的供應商和緊急的供應商各自的提前期長度。主要的供應商的提前期長度應較長,以獲得較低的成本,然而提前期長度也不能無限增加,這會導致訂貨時刻離市場需求實際發生時刻太遠。在訂貨時刻無有效的市場信息,造成庫存和市場需求的嚴重不匹配,顯著增加成本。緊急供應商提前期長度應較短,但較短的提前期意味著較高采購的成本。因此庫存策略決策需要在縮短提前期長度和增加采購成本間權衡。可以通過仿真或者計算機模擬等方法確定最優的提前期長度。
文章分析了多供應商采購環境下的可控提前期庫存策略,通過對Toyota、Caterpillar、諾基亞等企業的分析得出,企業往往有不同長度的提前期,即多模式。提前期較長的供應商作為主要供貨來源,以獲得較低的采購成本。而當市場需求較為緊急時,選擇價格較高,但提前期較短的供應商作為緊急供貨來源。結合供應鏈管理理論,探討了縮短提前期的觸發機制和對應的庫存策略。
[1]Fortune Magazine[N].November 28,1994.
[2]Christopher.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 and improving service[M].Financial times—prenticehall,Great Britain,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