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淼鑫,杜 鑫
(新鄉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據有關機構的調查研究表明,機械類用人單位一線技術人員主要來源于普通高校,機械類應用型人才有較大需求,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需求量最大,而在該類就業崗位中,從事機械設計及加工工藝工作的占四分之三。設計工作也以產品開發及產品改型為主,且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已成為其通用設計手段,其中具有參數化設計功能且方便與計算機輔助制造并行進行的三維設計軟件Pro/E、UG、Solid-Works已經被企業普遍使用。因此,在機械類專業畢業生中,具有工程意識和應用、三維軟件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專業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能創造性地解決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人才最受用人單位歡迎。
畢業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實踐教學活動,也是大學生畢業前的最后一項實踐教學活動。大學生進行畢業設計,既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檢驗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初步成果,因此具有獨特的作用和地位。
近年來,許多高校一直對畢業設計非常重視,也進行了一些相關教育教學研究,在畢業設計物化成果的規范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畢業設計教學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對學生主體創新精神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足,忽視了學生在畢業設計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不能涉獵新的研究領域。同時有的畢業設計題目陳舊,部分教師工程背景知識相對弱,畢業設計題目缺乏實際意義。
(2)學生的求職、考研與畢業設計時間的沖突等,導致許多學生把畢業設計放到了從屬地位,精力投入不足嚴重影響畢業設計質量。
(3)針對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如何在通過最后的綜合性實踐環節進行創新及應用能力的培養認識不足。
(4)高校多年擴招,畢業設計的選題與支撐條件未盡如人意,經費投入不足、主管部門及職能部門精力投入不足、實驗條件不足。
(5)畢業設計教學過程管理不夠細化、過程監管力度不夠。
與眾多研究型大學不同的是,地方性高校其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應用型人才,因此要求培養的專門技術人才,不僅要掌握本學科專業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還要能創造性地解決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此外,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注重服務于地方特色產業,主動與地方優勢產業對接,對體現地方高校的學生培養特色以及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結合地方性機械類專業的培養目標,著眼于應用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針對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院系實施了多項旨在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逐一介紹。
(1)轉變觀念,重視畢業設計;完善制度,規范畢業設計。對于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高校,要不斷轉變觀念,從高職高專的辦學思維定勢中脫離出來,重新定位,從思想上重視本科教育,先后提出了“突出地方性、加強應用性、保持師范性、發展綜合性”的辦學定位,著力構建“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四育人體系”,培育“實踐育人”的人才培養特色。為了落實辦學定位,從學校到院系,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引導教師轉變觀念,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制定了規范化的教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職責要求》、《畢業設計評分標準》、《機械專業畢業設計選題要求》、《畢業設計答辯要求及注意事項》《畢業設計任務書范例》《畢業設計文檔要求與規范》等規定和要求。對選題范圍和質量、指導職責、過程檢查、預答辯、評閱、答辯、評分、總結等各個環節均做出了明確規定;對學生畢業設計質量、數量和對學生畢業設計階段的思想素質、綜合能力及其考核也提出了詳細的評價標準。
(2)選題突出產學研特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作為一所地方高校,其任務就是為地方經濟服務,因此要依托地方產業優勢,突出特色專業教育,為此針對“中原經濟區”的規劃及新鄉的優勢產業,先后將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劃分為先進制造方向和起重方向,進行模塊化教學。為了使學生在最后畢業設計環節能更好地和企業對接,服務社會經濟;同時機械類畢業設計本身就包含大量的實踐性知識,因此畢業設計選題應本著科學性、實踐性、創新性、前瞻性和綜合性的原則,盡量從科研、生產和社會的實際問題中選定,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的目的。具體來講,對于機械類專業的畢業設計題目中應有相當數量題目要結合科研課題和生產一線的機電產品的設計開發與改造、數控加工、工裝的設計、特色裝備的設計,并特別注重結合現代工程軟件CAD/CAM/CAE的應用。幾年來,我院積極鼓勵學生提前參加到老師的科研課題當中,這樣使學生能體驗出將來的畢業設計要付諸實際,不能敷衍了事,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做科學的嚴謹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畢業設計與產學研結合的題目有“自適應圓錐體端面尺寸數顯測量裝置”“塔輪零件加工工藝規程研究”“新型可控鋁電解用陽極炭塊多功能起重機設計”等。畢業設計與產學研相結合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與企業結合,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培養模式。近幾年來,根據相關機構調查表明,機械類專業需求量大,就業形勢較好,因此很多學生在畢業設計開始前,就已經和招聘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為了使學生能盡快熟悉企業,畢業后與企業形成良好對接,許多企業往往希望學生提前進入單位,在單位一邊做設計一邊培訓,而學生也樂意這樣做。實踐表明,這種與企業結合,走出去的培養模式,既能緩解擴招給學校帶來的資源緊缺壓力,又能真題真做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同時還解決了就業和畢業設計的時間沖突及畢業后上手慢的問題,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受益。對于那些暫時還沒有就業的學生,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產學研合作辦學基地與企業,鼓勵學生深入這些單位,從現場找題目,在校內完成畢業設計。為了能使學生盡可能多的感受到真實的情景和過程,強化了學生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學校經過多方努力聘請了許多富有實踐經驗的校外工程師,在畢業設計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到學校做一些專題講座,面對面的和學生交流,避免了閉門造車現象的出現,有效提高了畢業設計的質量。如對先進制造與起重兩個特色方向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邀請本地一些有實力的工具廠、起重機廠、機床廠、振動設備廠的高工做兼職指導教師,他們側重負責技術性問題,校內老師側重負責進度、要求和格式等問題,實行校企聯合指導。
(4)加大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指導教師的工程實際能力。目前,針對我們學校大部分教師一般都是從學校畢業到學校工作,工程實踐經驗少,指導結合工程實際的真題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必須加大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和地方優勢產業對接結合的教師梯隊,加大對指導教師的培養力度。組織指導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深入產學研基地和企業,到企業掛職鍛煉,去名校培訓、交流,在工程實踐中歷練自己,如實行的青年教師“碩士化工程”、“師資隊伍培訓工程”等,既提高了我院師資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整體水平,又為指導畢業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畢業設計是機械類專業本科教學計劃中一項復雜的綜合實踐環節,其地位和作用極其重要。因此,無論是畢業設計的指導者,還是畢業設計的完成者,都應正視目前存在的問題,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畢業設計,并以積極主動、科學認真、嚴謹踏實的態度投入到畢業設計中,同時強化畢業設計過程的規范與監管,探求新的畢業設計指導模式,加大軟、硬件投入,才能有效確保畢業設計質量提高,提升辦學水平。
[1]劉天軍.應用型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7(8),71-74.
[2]韓建海,馬偉,吳鑫,等.提高工科機械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11),65-67.
[3]李志紅.機械類應用型本科畢業設計問題與對策[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1(7),122-123.
[4]馮莉媚.機械類本科畢業設計質量控制點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