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敏
(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江西 九江 330306)
網絡教育作為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科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態,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更從觀念、過程、方法以及師生角色諸多深層面上賦予教育新的含義。這一切都源于網絡教育融合國際網絡技術的特點。以及多媒體網絡教育所具有的優勢。相比其它教育模式,網絡教育學習活動不受時間限制,學生采取自主方式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應用知識和創新的能力,有利于知識信息的整合,有利于協作互動關系的建立,有利于教育的均衡發展,有利產生良好的規模效應等特點。
當今已經進入網絡時代,應該充分運用現代技術豐富職業學校的教學,教師應該思考如何設計教學,通過技術豐富教學而不是取代教學。網絡的普及,一方面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另一方面也為學生與教師之問互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教師可以建立自己的課程網站或向學生提供與課程有關的網站供學生查閱;通過電子郵件就課程的某些專題、作業或其他信息進行網上交流;建立共時性或非共時性的網上學習討論小組將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通過Intemet網資源的開發,擴大學生探究教學的渠道。
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是傳授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陣地和主渠道。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由于大多數專業知識點原理抽象、過程復雜,單純依靠傳統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完全理解和掌握,課堂上也常常呈現“一頭熱”。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同時,還利用3Dmax、Flash等工具將專業知識點轉化成一個個FLASH動畫、積件等,然后通過網絡實時操作或多媒體投影進行形象化教學,并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機械基礎》課程的“曲柄搖桿機構”,在以往教學中我們常常采用課前讓學生每個人制作一個簡單的鉸鏈四桿機構模型,然后在課堂上邊演示、邊作圖、邊講解。這種方法雖然能較直觀地表達出鉸鏈四桿機構的運動過程,但當講解到曲柄搖桿機構的極位夾角、急回運動等難點時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于是我們就嘗試著利用FLASH制作積件,然后在上課時通過預先設置的按鈕控制曲柄搖桿機構的運動過程,并利用投影屏幕投射讓學生反復觀察、探究,把曲柄搖桿機構中的急回運動、極位夾角、死點位置等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輕松多了。
實驗課教學是構成機械專業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實驗技能以及綜合分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渠道。但目前由于職校辦學資金普遍比較緊張,大部分學校不愿輕易添置實驗儀器設備,從而造成實驗儀器設備數量不足,再加上很多職校為了節省辦學成本,不愿配備專門的實驗管理員,進而使得實驗儀器缺乏經常性維護,因此質量老化現象非常嚴重。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機械專業的實驗比較累、苦、臟,學生們不愿意動手,課堂秩序很難維持,因此大多數教師為避免各種麻煩而不愿開設實驗課,有勉強開設的也大都是走走過場,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針對這種困境,我們在機械實驗課教學中引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前利用專用軟件(Solidwork等)制作出虛擬實驗室,然后通過計算機對實驗過程的模擬,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樣既達到實驗的目的,也有效地解決了實驗設備少、設備質量老化、學生不愿動手等問題。
實訓課教學是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主陣地,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學生畢業后更能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重要保證。而眾所周知,實訓課教學是在一定的實訓工場中才能完成的(如機械專業《車工工藝學》、《金工實訓》、《數控操作實訓》等課程的實訓教學必須在一定的數量的機床上進行大量的實際操作練習才能完成),因此學校需要大量購置教學資源。這對于學校而言將是一筆很大的投資,另外機床的日常使用經費(材料、刀具、維護和管理)也是不低的數目。另一方面學生都是初學者,在操作中常常因操作錯誤而損壞昂貴的實訓教學設備,造成培養成本大大增加。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在實訓課教學中引入計算機仿真技術,利用計算機強大虛擬功能對實訓過程進行仿真教學,這樣既滿足規模教學的要求同時還大大節省設備投資成本。另外通過計算機的反復模擬演練還以迅速提高初學者的技能水平,降低了實訓操作事故率。
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學模式有著多方面的優勢,該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學素質。因此,現代信息技術下的機械課程教學模式是機械類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1]李友興.基于網絡的探究式教學環境的設計和評價[J].網絡教育,2003,(1l).
[2]楊丹子,王濤,張彥.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與課程改革新思路[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
[3]王先逵.機械制造工藝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