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云昆
(貴州省平壩縣馬場中學,貴州 安順 561000)
思想品德課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它把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所以,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善于引導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收獲,在活動中發展,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思想品德課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它始終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的基本原則,“強調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這些無不要求學校實行開放的活動教學模式,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課堂上給學生留有自由支配、自主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張揚學生的個性,鍛煉學生的能力,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運用一切教學資源,通過教學活動達到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為此,在活動教學的實施中必須堅持生活性、開放性、全員性、自主性、針對性和綜合性的原則。
(1)活動內容的生活性。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圍逐漸擴展,需要處理的各種關系日益增多。新課標認為“初中生逐漸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因此,在選擇課堂活動方案是,一定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生活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容易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活動中受到影響,從而學會生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如在第八課“身邊的誘惑”教學中,設計小品表演“領獎臺的誘惑”,當時恰逢學校藝術周,很多同學參與藝術周活動并獲得一定的成績得到了學校獎勵,通過來源于生活的小品表演,使表演者和觀看者都體會到了成功、掌聲、榮譽和獎金的誘惑,并且自然地把教學內容延伸到下面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活動形式的開放性。思想品德教材較注重多樣化,開放性,每單元的“主題探究”相當開放,要求我們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避免絕對化,避免權威性,要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在開放性多樣化的情景中體驗生活,學會生活。如教學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討論、表演、創作、演講、辯論,甚至于故事接龍、畫畫、唱歌……在多樣化的開放性的課堂活動中達到課程目的。如第三課“人的生命的獨特性”教學時,設計課堂討論競答活動:看誰說得多----人類的獨特本領。學生在現有生活經驗,生活知識的基礎上,發散式思考人類的獨特本領,形成了熱烈的課堂大討論氛圍,在競答活動中,學生感悟了生命,感悟了生活,也感悟了思維的快樂。
(3)活動主體的全員性。縱觀初中思品教材,可知教材更注重在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國情教育等方面的教學過程中養成教育。所以我們教育的對象應該是全體學生,是每一個學生,是每一個學生的各個方面。在設計課
堂活動時,我們應把學生看成是各具特色的有其自身邏輯的活動主體,及時加以引導和鼓勵,給他們更多的自信和力量。如在課堂發言中,應更關注默默無言的同學;小品表演時更關注學習困難的同學;展示作品時更關注不善于出頭露面的同學……這樣才能避免課堂活動被少數幾個同學壟斷的局面。如在“人的生命的獨特性”教學時設計動手制作“個性化名片”的活動,得到了全班同學熱烈響應,千姿百態的個性化名片,使筆者對同學們的創造能力贊嘆不已,在展示時筆者有意突出表揚平時不太言語而制作頗具特色的同學,給他們多一份關注,多一份自信。
(4)活動目標的針對性。思想品德課教材的落腳點和最終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效參與到課程活動中來,使教材中的思想意圖轉化為學生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為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堅持針對性的原則,即針對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這一最基礎性的目標,根據教材具體內容,學生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其思想實際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形式和內容。諸如學習“黃賭毒與邪教的誘惑”這一內容時,設計辯論活動“不良誘惑是否有利于大家成長”。正反雙方展開大辯論,在激烈的辯論中鍛煉了學生思維,更重要的是達到了對不良誘惑危害性的共識。
(5)活動過程的自主性。新課程強調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激發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在教學活動的實施中,作為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適當的條件,營造恰當的氛圍,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永不放棄生的希望”教學中,設計“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的主體活動——直面人生的威脅。“艱難的抉擇”這一短文先由學生選出的朗讀能手讀一遍,再圍繞“巴尼當時的心情,如果你是巴尼,你會怎么做”這一中心問題,經四人小組的討論,選出代表發言。在閱讀,分析,思考中,使學生體會在兩難情景中作出選擇的艱難,學會傾聽他人不同的意見,體驗人生中遇到意外時永不言棄的困難和堅強,在自主合作中永不言棄的主題得到內化。
(6)活動價值的綜合性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它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實際出發,以成長中的人、人與人的關系、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因此在預設課堂活動時必須依據生活的邏輯,將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新的邏輯構建,以實現各種知識在生活主題上的有機整合。
活動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舞臺,是一種尊重學生的教育思想,是一種激活課堂的教學技巧。因此要真正發揮活動教學的效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幫助,尊重、寬容,也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創造思想品德課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