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磊
(南昌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南昌工程學院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是學校的傳統優勢專業,有50多年的辦學歷史和豐富的辦學經驗。專業前身是水電站與動力設備管理專業,以水電動力工程的為主要研究方向,和水利行業相關企業、設計(研究)院建立了長期的合作辦學的機制,具有濃厚行業背景和特色,在國內水利行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8%以上,深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目前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已被教育部批準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的試點專業。學院把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作為發展的重要契機和重大教學改革工程,在認真學習貫徹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的基礎上,借鑒世界先進國家高等工科院校的成功經驗,決定加快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步伐,特別是加快推進該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進程。
“卓越計劃”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二是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三是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不難看出,“卓越計劃”的典型特點就是校企對接,實行 3+1培養模式,將企業納入到人才培養過程中。因此,實踐教學的成敗不僅在于學校,更在于企業,在于如何提高企業綜合實踐的實施效果。面對當前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的理論脫離實際、實踐環節薄弱、產學脫節等普遍現象,“卓越計劃”作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解決好上述問題,對本科的實踐教學必須提出新的要求。
(1)在實踐教學條件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校內實驗室建設,以作為企業綜合實踐的基礎;要求實踐教學環境貼近生產實際,具備工作現場的綜合工程環境;要求遴選具有地域產業特點、帶動作用較強、輻射效果較好的企業作為實習實踐教學基地或合作企業;需要與企業共建工程教育實踐中心,搭建新的實踐教學平臺等。
(2)在實踐教學內容方面,需要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和企業階段培養方案,改革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和體系結構,精心構建適合企業學習階段需要的基礎實踐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將企業項目的內容納入日常教學等。
(3)在實踐教學管理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建立并完善包括校內實踐和企業綜合實踐的質量保障機制;需要轉變考核方式,完善實踐環節考核體系,尤其企業實踐階段的考核評價等。
(4)在師資隊伍方面,要求專業教師具有工程實踐經歷,并建設一支滿足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要求的高水平教師隊伍;需要聘請企業高管作為學生企業階段導師等。
(1)建立校內實習平臺,強化實習基地建設。整合校內資源加快建立校內實習平臺。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條件,發揮校內已有工程訓練中心、實訓基地的作用,促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校內實習平臺逐步實施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實行分管實踐教學院長負責,統籌安排、調配實驗教學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高效落實實驗教學任務。我校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所在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設立了校內實習基地。由動力與電氣工程實驗中心、機械工程訓練中心、電工實驗中心、機械工程實驗中心、材料工程實驗中心、車輛工程實驗中心和控制工程實驗中心構成,共有44個實驗室,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校內實習搭建了良好平臺。根據專業的特點,實習基地中的專業基礎實驗室建立全天 12小時開放管理模式,由專職教師排班負責,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自主的安排實驗。借此提高學生對實驗環節的積極性,為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供了相應的實驗平臺。
強化基于企業結合的實習基地建設。南昌工程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經過多年教學改革與研究,以“卓越工程師”計劃為契機,在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下采取了以下措施:①由校企聯合組成導師團隊,對學生開展學業規劃和指導。根據企業項目設計流程進行畢業設計的組織工作。在產學合作、“做中學”的教育模式中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②依托學校在水利行業的深厚背景,充分利用行業內多種人力資源的積極作用,選擇具有地域產業特點、帶動作用較強、輻射效果較好的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作為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現已簽訂三十余家知名大型企業作為專業實踐教學基地;③組織學生開展工程學術問題交流,培養學生的工程實際研究興趣和科研探索精神,鼓勵學生參與各種設計創新大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在過去的幾年中,南昌工程學院已在國內機械創新大賽、挑戰杯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④以強化工程能力與創新能力為重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在企業設立一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學生在企業學習一年,“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
(2)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加強實踐教學內容整合,整合實踐教學環節,使校內實踐和企業綜合實踐相輔相成。① 實踐教學要求強調面向工程,注重寬基礎、重應用,實踐環節設置結合工程實際進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工程教育面向實踐的思想;②加強工程基礎實踐教學,在工程基礎實踐環節中注重培養工程人才必備的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以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為例,設置數學、物理類基礎性課程及有關實驗,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學科基礎理論,得到實踐技能訓練;③突出面向工程的專業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重點設置專業的核心理論課程、與理論相結合的實習實踐、專業技術課程以及課程設計,各類工程應用與實踐課程是以工程科學研究訓練為載體的工程專題課程和工程實踐練。南昌工程學院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設置了開放性實驗,開放性實驗的特點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學院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時間和寬松的實驗環境,允許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驗題目,自主設計整個實驗方案和實驗步驟。
(3)建立規范的校外實習制度,加強企業實踐教學管理。①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不少大企業有著針對于學生的較為完善的實習項目,高校可與這些企業簽訂合作項目,以項目為驅動使學生校外實習更加有保障和針對性。②建立科學的實習成績考評管理制度。加強教學過程評價,實施實時、動態和全過程的監控,注重學生在企業學習及表現,并及時分析評價信息,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促進企業培養質量進一步提高。③加強校內教師與企業指導教師合作。學生校外實習期間由企業教師指導為主,學生實習考核由企業教師考核,在實習完成后,“雙導師”溝通合作根據實習質量評價指標評判學生實習效果。南昌工程學院已與相關實習單位共同協商,制定了實習大綱、實習任務書、實習計劃,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實習成績考評管理制度。
(4)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目前,學院要求參與“卓越計劃”的教師應具有在企業工作或鍛煉的經歷。①青年教師的入職培訓中加入工程教育環節,安排有工程背景的教授為青年教師授課,組織青年教師去企業參觀了解生產過程。另一方面,通過選派教師到企業“頂崗工作”、鼓勵教師與企業合作開展工程項目等方式,增強教師們的工程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制定政策,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職業資格的考核,成為有一技之長的“雙師型”人才;②從學校外部引進“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件迫在眉急地事情,緊靠自身培養不能解燃眉之急,必須廣開渠道,從學校外部引進雙師型教師,利用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發展平臺吸引優秀人才充實到自己地教師隊伍來;③完善學校各項制度,制定激勵措施,保證“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南昌工程學院作為“卓越計劃”的第二批試點院校,將積極探索并不斷完善這一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完善各項改革措施,促進校企之間地深度合作,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實現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