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良
(洛陽市洛龍區農機化技術推廣站,河南 洛陽 471000)
洛龍區毗鄰洛南新區,下轄6鎮1鄉2個辦事處,土地面積206km2,總人口3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2萬人,常用耕地0.7萬hm2。經過幾十年的改革和發展,洛龍區已建立起較為健全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農機技術推廣事業也有了長足發展。截止2011年底,全區農機總動力達到106568千瓦。全年完成小麥機收0.6萬hm2,玉米免耕播種0.53萬hm2,完成秸稈綜合利用1.03萬hm2,建立保護性耕作示范區0.17萬hm2。農產品初加工機械達到814臺,運輸機械1307臺,農用水泵達到1637臺,大中型拖拉機251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750臺,小型拖拉機1050臺,小型拖拉機配套農具2340臺,稻麥聯合收割機150臺,玉米聯合收割機18臺。
(1)農機技術推廣宣傳力度不夠,推廣經費嚴重不足。由于洛南新區開發,征用我區大量土地,使得我區人均耕地不斷減少。農戶經營規模小,農產品價格不高,使農民對應用新技術、購置新機具興趣不大。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但多年來,我區農機部門用于推廣新技術的事業經費,未能隨著財政收入增長而同步增長,給推廣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2)農機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農機技術覆蓋率不高,粗放型生產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農機結構裝備的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動力機械多,配套機械少;小型機械多,大型機械少;一般產品多,精品名牌少;糧食生產機具多,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新型機具少。在農業生產的具體環節上,由于國內農機新產品研發緩慢和農機技術覆蓋率不高等原因,洛龍區目前只是在機耕、脫粒、排澇、初加工、運輸等環節實現農業機械化,而在其他方面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3)農機投入的相對不足,制約了農業裝備水平的快速提高。洛龍區農機化資金投入主要以國家政策性資金和農機化項目資金為主,地方財政缺少對農田機耕道路建設、大中型農業機械更新和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等農民自身無力解決的問題的啟動和引導資金投入。此外,信用合作社的信貸手續麻煩,費工費時,農民基本不采用,所以購機者一般都是通過自籌、向親戚朋友集資等方式來購買。
(4)農機推廣服務組織軟弱,隊伍素質不高。區鄉兩級農機管理人員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管理推廣人員知識單一、老化,他們僅掌握運輸機械、耕作機械、加工機械、排灌機械等傳統農業機械的裝配、調試、維修技術,對新機具新技術了解不夠,掌握不準。二是農機管理人員崗位不清、職責不明。區級農機管理推廣機構由于缺少經費而將工作重點、精力、人員放在農機安全管理上,忽視了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鄉鎮農機管理人員則以征地拆遷、計劃生育、禁燒、私搭亂建制止等中心工作為主,很少有時間去宣傳、去推廣新式農業機械。
(5)農業機械化與勞動力轉移的矛盾帶來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安置問題。我區農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333m2,而不夠發達的二三產業能夠吸納的農村勞動力有限,大規模地推廣農業機械化勢必造成一些閑散農民,從而引發剩余勞動力的安置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將對農機化發展產生不小的影響。
(1)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宣傳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大造推廣聲勢以引起領導重視。
(2)調整和優化農業機械化結構,推動農業做精做細。要實現由傳統的農機裝備向現代農機裝備的轉變,由農機化發展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實現由水田裝備向旱田裝備發展延伸,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延伸,由農業生產的產中向產前、產后機械化發展延伸,由種植業向畜牧養殖業機械化發展延伸,促進農機結構優化升級。農機化結構調整優化堅持三個結合:一是要與農機補貼相結合。通過農機購置補貼的導向作用,調整大中型機械與小型機械、動力機械與配套機具、種植業和大農業所需機械的比例,引導農民購買科技含量高、復合作業性能強的農機具。二是要與農民的需求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迫切需要又適應農民購買能力的機械。三是要與農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做到農民種植什么作物,開發什么項目,我們就發展什么類型的機械。
(3)加大對實施農業機械化的投入,認真落實各項政策。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嚴格執行農業部關于落實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要求,把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重點傾斜的對象,支持發展先進成套農機裝備。二要加大農機項目扶持。新增項目投向以扶持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首選,對他們在購機、培訓、組織作業、技術服務方面進行優先扶持。三要減免涉農收費項目。四要依托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優勢開展示范建設行動,帶動全區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②加大對農機化扶持資金的投入。設立年度農機化技術推廣專項經費,對重大農機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對合作組織建設給予資金扶持。③建立農機信貸貼息機制,由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或銀行金融部門設立農業機械購置信貸資金,盡可能簡化申辦程序,幫助有購機需求而暫時缺乏購機能力的農戶解決燃眉之急。
(3)農機管理部門要加強自身建設,堅持依法治機。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機制,準確掌握和運用法律的各項規定辦事,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認真貫徹《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河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等農機化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安全生產。
(5)加快體制創新步伐,促進農業做大做強。①實現農業經營體制的創新,鼓勵農民自愿流轉土地。現有的耕作模式極大地束縛了大中型農機的推廣和農業機械的高效率,不利于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加快改革現有農村土地經營制度,在確保土地承包長久不變前提下,鼓勵農民自愿流轉土地,大力發展土地股份合作,使農機大戶、種田能手有可能集中大片土地實行規模經營,為大型農機提供用武之地。②實現農村勞動力布局的創新,拓寬就業渠道,加快剩余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加快小城鎮建設,讓更多農民從土地上被轉移出來,減少直接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數量,為實現農業的規模經營、推廣農業機械、提高農民收入創造條件,也為土地流轉創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