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慧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地理學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接受了區位理論的影響,引出了地理區位的理念。地理區位是同地理位置有聯系又有差別的概念,地理區位的概念除了地理位置的涵義以外,與區域概念也是密不可分的,它含有被設計的概念。地理區位中的點、線、面要素同時具有地理坐標上的確定位置,比如河川匯流點和居民點,具有走向性的海岸線和交通線,綜合點線因素的流域和城市吸引范圍等。因此,一個地理區域,是由點、線、面等區位要素結合而成的地理實體的組合。
建設用地擴展涉及在農用土地上興建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構建工礦、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也包括旅游,軍事建筑物的建設。建設用地不斷擴展過程中,包括城鄉建成區、獨立工礦企業、農村居民點以及交通、旅游、軍事等非農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的區劃改變與擴建,或多或少會帶來農用地轉換。作為全球環境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用地擴展過程不可避免的產生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的變化。
目前,中國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時伴隨了區域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在此過程中,設用地迅速擴展已經成為熱點問題。建設用地的快速蔓延,造成了周邊農用地的大量減少以及生態空間的喪失,給區域生態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本文結合遙感與GIS技術,通過一系列空間分析,系統的分析地理區位因子對建設用地擴展的影響。地理區位因子,我們重點關注離城市中心的距離、離干線公路的距離、離海岸線距離以及地形高程等影響因素對建設用地擴展的影響。旨在揭示建設用地擴展與地理區位因子之間的相互關聯及其內在規律,以期為建設用地的規模預測、空間布局以及規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區位論從空間或地域方面定量地研究自然和社會現象。其中影響建設用地擴展的地理要素,同地理現象相關十分密切。
就一個區域的建設用地而言,適中的地理位置對建設用地區位有著十分重要影響。這里所說的地理位置,既包括數理地理位置,也包括經濟地理、特別是交通地理位置。這就意味著,所謂地理位置適中,并不僅僅是指位于自然地理位置,還包括位于區域交通運輸網的中心,或位于富庶地帶與待開發地帶的中間部位。在現代,通訊、網絡等高科技手段日趨先進,公路、鐵路、民航等運輸系統不斷完善,選擇合理區位進行建設時,一味追求區域的幾何中心已變得沒有必要。一般來說,影響建設用地擴展的地理區位因子可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1)自然因子。自然因子包括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兩個方面。對建設用地擴展的影響具體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遍性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如大氣、土地和在地表上各處都能找到的那部分原料,這類因子對建設用地擴展的影響不大。另一類是局地性自然條件和資源,這是由于地域差異而造成的。如由于地帶性和非地帶性規律而形成的特定氣候區、土壤區和生物區及相應的自然資源;同地球內外營力組合有關的礦產分布;受河流與地貌結合制約的水力資源等,局地性自然因子對于產業區位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2)運輸因子。地理區位論在分析區域地理現象之間的空間聯系時,十分注重運輸因子,因為居于不同位置的自然和經濟要素間的組合要通過運輸來實現。早期的區位論,主要考慮原料和運費的問題。即便在交通條件十分便利的今天,建筑用地的擴展,依然十分注重交通因素對建筑用地的功能影響。
(3)集聚因子。在建筑用地擴展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區位論中的集聚因子,包括建筑用地在區域空間布置中的集中和分散兩個方面。建筑用地在空間上的集中,具有降低運輸成本,成組布局、便于協作,加強信息與技術交流等便利;與此相反,分散則可以避開諸如地價上升、場地擁擠、勞力供應緊張、污染嚴重和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
(4)勞力因子。勞力資源是社會生產和發展的保證,但同樣具有地理區域差異性,處于不同區域的勞動力的素質和價格差別往往十分巨大。因此,勞動力的數量、質量和價格的地理分布是確定建筑用地區位的重要影響因素。
(5)市場因子。區域內市場因素對建筑用地擴展的影響包括:市場與建筑用地的相對位置與距離;市場的規模,即其商品或服務的容量;市場的結構,即其商品或服務的種類等,這些也是在進行建筑用地擴展過程中不得不重視的因子。
(6)其它因子。其它因子包括行為、技術進步、文化、時間等因子,其中技術進步因子對于地理區位的影響是隨著歷史發展而不斷顯示出來的。
研究地理區位因子對建筑用地影響的分析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應該先明確建筑用地的地理位置,包括絕對位置如經緯度,和相對位置如海陸位置等,這是進行地理區位分析的前提。其次,推測區域內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如氣溫、降水、山脈、河湖、自然資源、人工建筑物或自然災害、生產變化對建筑用地的影響。第三,是分析區域的優勢條件與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進行合理的區位布局;第四,是解釋區域內存在這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對建設用地擴展的優勢與劣勢進行詳細闡述;而后才能根據分析結果,提出解決存在問題的措施與發揮優勢的對策。
同時,我們在進行地理區位因子進行具體分析時,還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綜合性原則。一個區域建設用地的合理布局,必須是綜合考慮了該地區的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后,根據自然與地理事物發展方向,人類生活與社會需要作出的綜合部署。因此,在進行區位分析時,也應充分運用各種條件,在充分分析當地的地理區位因子的基礎上,再進行建設用地擴張。
(2)主導性原則。影響建筑用地擴張的區位選擇的因素很多,比如氣候、地形、土壤、河流、資源、交通、市場等等。各要素對不同建筑用地的區位選擇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但建筑用地在特定條件下,都有一個主導因素,確定了該建筑用地區位選擇的主導性因素,合理的區位選擇也就成為必然。
(3)區域性原則。建筑用地的區位選擇是在特定的區域內進行的,因此,區位分析一定不能脫離“區域”這個前提。
(4)動態性原則。影響建筑用地區位選擇的因素總是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因此在進行建筑用地區位分析時,也要用動態的眼光來分析。
總之,在合理的區位分析原則下,我們能夠在城市化和工業集群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區位選擇。首先,在核心區域集聚與擴散作用影響下,建設用地圍繞核心區形成明顯的圈層結構,從而圍繞核心區域形成了建設用地密度從核心區向外圍不斷遞減的空間指向分布規律。其次,離交通干線布局以及規劃管理時,要充分考慮建設用地本身的主導型原則,根據實際需要考慮交通、區位、地形等地理區位因素對建設用地擴展的指向作用。最后,在水域岸線距離等自然因素,對建設用地區位選擇綜合作用基礎上進行充分考慮,便于對區域拓展的趨勢做出準確判斷。
[1]COFFEY W J,SHEARMUR R G.The identification of employ ment centers in Canadian metropolitan areas:the example of Mon treal,1996[J].Canadian Geographer,2001,45(3):371-386.
[2]葉玉瑤,張虹鷗,劉凱,等.地理區位因子對建設用地擴展的影響分析:以珠江三角洲為例.地理科學進展,2010,29(11):1433-1441.
[3]葉嘉安,黎夏.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城市擴張與農田流失研究:以東莞市為例.經濟地理,1999,19(1):67-72.
[4]閆小培,毛蔣興,普軍.巨型城市區域土地利用變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地理學報,2006,61(6):613-623.
[5]張文忠,王傳勝,呂昕,等.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變化與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耦合關系.地理學報,2003,58(5):677-685.
[6]毛蔣興,閆小培.城市交通系統對土地利用的影響作用研究:以廣州為例.地理科學,2005,25(3):353-360.
[7]史培軍,陳晉,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變化機制分析.地理學報,2000,55(2):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