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視臺記者李佳佳日前在出差途中驚喜地發現,廣州白云機場的國際出發廳新安裝了蘋果手機的充電端口。她把自己的手機插上去充電,然后坐在兩米開外的座位上等待。沒想到10分鐘之內經歷了幾次驚魂:先后有兩人想把手機“順”走,其中一男在繞臺3圈之后出手,但李佳佳眼明手快,縱身躍起,早他0.1秒按住了手機。
李佳佳的微博令我不由想起了在美國的一些類似經歷:曾經不止一次看到街邊的臺階上有手機,路人穿行,但就是沒有人拿,躺在那里靜靜地等著失主。有一次自己掉了的手機,也被別人送了回來。我也相信,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可以反映一個社會的大體道德水準。時下的微博,每天看上去都是亂象叢生,各種負面消息的底線,一個比一個低。
有網友建議我在美國做個實驗,拍下來給大家看看,以證事實。巧的是,美國恰恰是個行為研究大國,各種社會調查、田野研究非常發達,這種視頻其實不需要我去拍,網上就可以順手拈來。
先從近的說起,今年3月21日,為了調查經濟蕭條有沒有導致人們的道德水平下降,美國廣播公司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一張50美元的現鈔和一張700美元的支票夾到一起,丟在路邊,并用隱藏的鏡頭實拍路人撿到之后的反應。實驗進行了一天,共有7個人“成功”入鏡,其中5個人立即把撿到的現金和支票送到了附近的銀行,這其中,有公共汽車司機、失業人員,還有送外賣的服務員,在電視臺隨即跟進的采訪中,有人回答說“上帝在看”,有人回答說“這不是我的錢,不能要”。最后一位走進鏡頭的大媽成了這個視頻的催淚炸彈,她叫Simone,是一名60多歲的失業人員,每晚在收容中心借宿,兜里的7美元現金幾乎就是她的全部財產。她居然也推門進了銀行,請工作人員代尋失主。當記者問她為什么不把錢留下的時候,她說,她的生活確實艱難,但她媽媽從小就告訴她,永遠不能偷竊。Simone大媽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美國廣播公司后來甚至為她設立了捐款專線。
2007年年初,另外一位研究人員做了一個更有心、更周全的實驗,他把一個裝有現金、購物券以及身份證件的錢包丟在街道、停車場、餐廳門口等不同的公共場合,抓拍了100人的反應,并把現場的視頻、撿到錢包的人和他聯系通話的音頻都公布在網站WalletTest.com上。根據他的統計,一個月之內,74個錢包被原封不動地送了回來,這74個還不包括錢包和證件送了回來、現金或購物券丟失的錢包。
其實,類似實驗一直在做。再說早一點,2001年美國的《讀者文摘》雜志甚至做了一個跨國實驗:在全世界33個國家和地區丟了一千多個錢包,以檢驗每一個國家人民的反應。實驗結果是,挪威和丹麥并列第一,100%的錢包被送回,新加坡第二,送回率為90%,美國的送回率67%,日本70%,韓國70%,印度65%,巴西60%,中國香港排名倒數第二,只有30%。中國內地沒有參評,但我們稍加思考,自己的位置是不是心知肚明?
從以上三次實驗的結果來看,美國拾金不昧的比例大概在70%左右波動,比較穩定,實驗結果的一致性說明其結果是可以信賴的,也說明美國的道德風氣并不完美也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事實上,我在美國生活,偶爾會聽到用槍頂著腦袋搶劫的惡性案件,美國超市里的偷竊現象也一直令商家頭疼不已。但我們考察一個社會的道德風氣,看得最多的還是離我們最近的、最大眾、最普通的、類似李佳佳的故事和經歷,而不是極端的個案。李佳佳的經歷,發生在機場的國際出發廳,那里的人群,在概率上是精英群體。但李佳佳的經歷,從網友跟帖來看并不是偶發的特例,因為別人也有相同體會。
李佳佳的故事其實還沒完。8個小時之后,她抵達日本東京成田機場,接著去充廣州沒能充完的電。她發現成田機場也有類似的免費充電臺,但4部手機靜靜地躺在那兒,主人一個都不在。又有網友在李佳佳的實拍照片下留言說,這個對比沒意思,日本的機場有鏡頭監控。還有人說:“試想當你需要花一個月的薪水去買一部手機的時候,它的珍貴性就來了?!币灿信笥言u論我的微博說,中、美兩國的這種差距,是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造成的。這又引出了一個新的話題:美國人、日本人的道德水平較高,是因為那里的人民不差錢;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人窮志短,道德風氣差理所當然。這個邏輯有沒有道理?一個社會的道德風氣是不是由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其實,這個問題已經相當“陳舊”,古今中外的學者有更多的研究和定論,但我留給諸位讀者來作結論,因為我實在擔心,這邊嘴一開,那廂立刻會有人要我去埃塞俄比亞的街頭再拍一段視頻回來。
(丁香摘自《烏魯木齊晚報》)